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戏剧 科普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之传统戏剧

小编 23 0

科普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之传统戏剧

五千年岁月的洗礼

五千年情感的积淀

五千年智慧的凝聚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是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

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传统戏剧

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揭示社会矛盾

更反映现实生活

今天继续给大家科普非遗小知识

走进传统戏剧

视频加载中...

"四川皮影戏(成都皮影戏)"主要分布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各县。本地俗称"成都灯影",有"纸灯影""皮灯影"之分。影人体形硕大,比北方皮影人高出一倍,最大的达70~80cm。影人服饰华美、面貌俊俏、较为写实。影人服饰以舞台戏装为蓝本,做工精致,花团锦簇,演出效果极佳。"

"四川皮影戏(成都皮影戏)"的特征有三点:一结构复杂,比例匀称,操作灵活,表演生动。二雕刻设计,一仿川剧,图案装饰,简练精细。三人数较多,分工协作;自提自唱,唱做结合。

"四川皮影戏(成都皮影戏)"极具地方特色和代表性,为我国戏剧化程度最高、最成熟的皮影戏流派 ,在全国独树一帜,且扬名海外。它以精美的雕刻、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川剧声腔而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长期流传于巴山蜀水。

"川剧"流传于四川(含今重庆市)境内及云南、贵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 。形成于清代前、中期,主要有高腔、胡琴、弹戏、昆腔、灯调五种声腔,"五腔共和"的声腔体制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巴蜀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中国传统戏曲的多样性。

"川剧"剧目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由传统剧目和创作剧目六千余个,其中有宋元南戏、元杂剧、明传奇与诸多古老声腔剧种经典剧目,也有历代巴蜀文人、艺人创作的卓越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编及创作的《柳荫记》《彩楼记》《焚香记》《绣襦记》《白蛇传》《巴山秀才》《变脸》《山杠爷》《金子》等,均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显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川剧"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 五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擅长特技绝活的运用,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川剧"五种声腔中,尤以曲牌体的高腔音乐最具创造性,其帮、打、唱相结合的结构形态,在戏剧与音乐的结合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我国戏曲高腔音乐发展的杰出代表。"川剧"曾繁荣发展,名家辈出,光耀一时。

"川剧"在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所蕴涵的独特价值,充分体现了它在中国戏曲史以及巴蜀文化发展上所占有的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该项目已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戏(德格藏戏)"流传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和西藏昌都地区的江达县一带,是藏戏中独具地方特色的一个剧种 。创始人为藏戏鼻祖汤东杰波。创编于公元1450年,距今已有550多年的历史。

"藏戏(德格藏戏)"使用本地方言,舞步多采用寺庙跳神身段并参杂有本地民间歌舞舞步。音乐也多取自本地民歌俚曲,并杂以诵经乐段。表演时,舞时不唱,唱时不舞,以唢呐为主要乐器,间配以鼓钹。所著服饰顶戴,皆依本地僧俗生活服饰着装。代表性剧目有《诺桑王子》《哈热巴》《释迦牟尼颂》《甲羌》《颂赞法王登巴泽仁》等。演出有比较规范的动作程式,没有角色行当限制,而是按剧情需要安排人物角色,咒师的滑稽表演在戏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人物的每段唱腔为两句唱词,每句9个字,唱完一段后,即由表演者和伴舞者共同起舞。整个剧情在唱念和歌舞交替表演中推进。

"藏戏(德格藏戏)"通过神话的虚幻,大胆的想象,配以古老的服饰、道具,再现了古代藏民族的精神生活以及藏汉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该项目已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流传于四川东北部地区,迄今已有300年历史,集中于仪陇县马鞍镇,现仅存于南充市四川省大木偶剧院,是世界唯一的大木偶艺术

"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系杖头木偶,具有丰富的真人技术表演,以演神话戏见长,如《三调琵琶扇》《三打白骨精》《红宝石》《玉莲花》。木偶与人偶配合表演,由于木偶形体高大,演员在操作木偶时较为困难,许多细微复杂的动作有时需要三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以假乱真的表演艺术,使观众真假难分,惊叹不已、交口称奇。

"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吸收相关艺术种类的优势,取长补短,古为今用,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价值。该项目已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被单戏"是一种单人木偶戏 ,又叫背担戏,因帷幕像一床被单一样遮住表演者而得名。主要在川西平原及川南、川北的老茶馆内以及街头小巷进行表演。其表演形式独特,由一人包揽所有的演出,自始至终都由一人操纵,甚至表现千军万马,造型动作夸张,滑稽有趣。表演者藏身于幕后,只让木偶和观众见面,表演者的双手可不停地变换木偶角色,足下还打锣敲鼓,嘴里含着一个口哨,不停地变换声调为每个木偶角色配音。

"被单戏"有着自身独具特色的唱腔,表现力极强,质朴自然,具有原始艺术风貌。

小小的一出戏剧

囊括世间悲欢离合

是生活的浓缩

更是人生百态的展现

今天的科普非遗

就到这里了

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回顾:

科普非遗丨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之民间文学

科普非遗丨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之传统美术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 | 吴思圆 排版 | 吴思圆

校对 | 吴 茜 责编 | 韩晓冬

投稿邮箱:ichfysc@163.com

传统民俗戏剧

赵庄村村民在进行南调表演。新华网图片 何从 摄

在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赵庄乡流传着一个富有区域特色的传统戏剧——南调。临城南调是豫剧的前身,又称河南调,是个古老的剧种。它在清末传入临城,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南调传入临城后吸收了本地优秀文化,与本地语言、民俗融合,形成了具有临城地方特色的南调文化。

赵家村的南调戏班子配乐团队。新华网图片 何从 摄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临城南调一度销声匿迹,南调戏团几乎在本地区消失。

目前只有在赵庄村还保留着它原汁原味的唱腔。这种原生态的地方小调就是在这里躲过了百年风雨,并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临城县委副书记郭建军(中)与临城南调艺术家交流。新华网图片 何从 摄

为了将南调戏剧艺术传承下去,当地政府于2007年为临城南调申请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现在又在谋划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城南调正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新焕发光彩。

临城南调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新华网图片 何从 摄

相关问答

传统文化 四大经典?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时代更迭变迁繁杂,流传下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经典,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若作细致回答,需要一篇巨幅的文章,也未必能写得全。若粗略的分...

民俗文化 简短内容?

民俗文化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的传统文化现象和习俗。它包括了各种节日、庆典、婚丧嫁娶、宗教仪式、民间艺术等方...

传统民俗文化 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猜灯谜、贴春联、画灯笼、京剧、花灯报元夜、踩高跷、舞龙、舞狮等。具体介绍以下几种:1、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

中国 传统文化 包括那些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

民俗 活动有哪些?

山西省民俗活动有秧歌,剪纸,民间社火,威风锣鼓,民歌,戏曲,炕围画,刺绣,平阳木版年画,面塑。中国其他地区还有舞龙,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转塘等。山西省民俗...

戏曲十大剧种的特点?

1.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平,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它...

我国除了京剧之外,还有哪些地方 戏剧 ?

地方戏是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如秦腔、豫剧、川剧、泸剧,是同流行全国的剧种(如京剧)相对的。"地方戏"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

戏剧 的分类? - 原圈儿 的回答 - 懂得

戏剧分类木偶木偶是在幕后由演员操纵用木偶表演的戏剧形式。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起源于5世纪的中国、印度等文化古国。进入20世纪出现了新趋势,发...

各大戏曲的区别?

1、起源地方不同京剧是由安徽省的旅游剧团开发的,但现在在中国各地都很受欢迎。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的嵊县,是一种发展迅速的地方戏曲,在中国有很短的历史,...

哪些是 传统文化 活动?

传统文化活动是指那些源自历史深处,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精神文化遗产的活动。这些活动以各种形式存在,如节日庆典、民俗仪式、艺术表演等。它们不仅是传统文...

 bette midler  陈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