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传统民俗文化 唐朝开始盛传的民俗有哪些?这些文化传统至今流传

小编 23 0

唐朝开始盛传的民俗有哪些?这些文化传统至今流传

唐朝的文化是活的文化,生机勃勃的文化,她从不拒绝吸收任何优秀的东西,显示了最大程度的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民俗文化,餐饮文化与服饰文化可以看出。

一、唐代的拜年民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过年为什么要拜年,起源于何时,谁规定的?据传说,拜年起源唐代李世民时期。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二、唐代的服装文化

盛唐的开放也表现在妇女的着装上,唐朝妇女以丰腴为美,衣着喜欢宽博。喜欢把长裙束在胸前腰下,造成“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在胸前”的审美效果。

唐朝妇女不拘一格、突出个性的服饰,反映了唐代文化的博大和超前,社会经济的繁荣发达。这既是美化生活的需要,也展现了唐代社会开放的气度和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

唐前期,女性大多大胆追求个性美,施面妆也是“浓妆艳抹”,唐朝妇女的日常服装,上身着衫,下身穿裙。衣裙上有瑰丽的花纹,裙子以红色最为流行。

唐代的贵妇大都“缣罗不着爱轻容”。而且,在唐朝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唐朝女性喜欢穿男性服装。唐朝前期社会开放,妇女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男装较为方便。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在婚姻、社交等社会生活方面的获得各种自由最多的时代,这种相对开放自由的妇女观显示了唐朝盛世统治者的自信开放、务实进取的性格。

唐朝是妆饰极盛的时代,从保存至今的美术、雕塑作品以及诗文的描述中可见一斑,开放的社会在服饰上也是不论古今中外兼收并蓄的。

三、唐代饮食趣事

唐朝的福利是发肉。《唐六典》里记载,亲王以下至五品官,每月都有肉可领,二品以上每月羊20口,猪肉60斤;三品官发羊肉12口,没猪肉;四品和五品官每月发羊9口,也没猪肉。

唐朝禁止吃鲤鱼,很奇怪的规矩,理由是“鲤为李也”,就是国家是李家的,所以鲤也犯忌讳。敢买鲤鱼按规矩要挨60大板,但是唐朝人民对鲤鱼的热情还是难以挡住。

日本人对生鱼片的热爱其实是从唐朝传过去的,唐朝人酷爱吃生鱼,他们叫鱼鲙,甭管海鱼河鱼、鲈鱼鲫鱼,都切成薄片,蘸着蒜、豆豉等生吃。

​史书里大量对切鲙高手的记载,切的好的刀法技艺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切出来的鱼片薄得像丝一样,轻得吹口气就能飞起。还有《砍鲙书》这类烹饪手册之类的东西。

唐朝人吃梨是用蒸的,或者是放在炉中烧的,总之是弄熟了才吃。唐玄宗送给安禄山的礼物里,就有蒸梨。可见,唐朝饮食讲究真不少。

唐朝时酿酒有清酒浊酒之分,清酒工艺水平高,一般人掌握不了,大部分人酿酒还都是浊酒,是用米发酵而成的,酒液浑浊,发酵了的米渣滓漂在酒面上,颜色发绿。

总之,唐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不仅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同化和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从来不拒绝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内容的方面。各位看官,你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唐代民间风俗

风俗画的历史意义在于其展现传统社会生活的人文价值,本次两馆合作展,借由两幅风俗长卷,讲述发生在中国古代老百姓的市井生活故事。下面所呈现的是唐朝的民间风俗,一起来了解一下唐朝人是如何丰富自己的生活的!

拜新月

拜新月起源于远古对月亮的崇拜 ,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风俗。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或中秋节之夜。古代妇女拜新月是为了祈求夫妻团圆、幸福长寿。

步障

步障 ,是富贵人家出门时,用布等织物遮住路的两侧,从而使家眷不被路人看见。

刺青

刺青 是唐朝一种生活时尚,成为一种可以被欣赏的艺术妆饰.所刺内容主要为动物、人物、花树、佛像、文字等。

登乐游园

放灯

放灯 这种民俗活动在唐规模更为盛大,放灯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祭扫

唐代在冬至时放假7天,举行隆重的祭天典礼。祀天,又称祭天、祭南郊等 ,是帝王祭祀天神的大典,是对天帝侍奉、享献的仪式,是历代帝王祭祀典礼中最庄严最隆重的活动。“圜”通“圆”,圜丘指的是祭天的圆形高坛。 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所以一般是南郊圜丘祭天神,北郊方泽祭地祗。

镜听

“镜听”又称“听镜”、“听响卜”、“耳卜”等,就是在除夕或岁首的夜里抱着镜子偷听路人的无意之言,以此来占卜吉凶祸福。

骑驴打球

吐番马球号波罗,传入大唐靡中国。民间亦好击鞠乐,无奈马少骑驴多。马球藏语称波罗。在唐初传入长安后,即为皇帝和贵族们所喜好。在东都,好游猎打球,驰逐鹰狗,每天城外槐坛下,骑驴击球,略无休日。

驱 傩

驱傩 是中国年终或立春时节驱鬼迎神赛会活动。驱傩在宋代有大傩仪、小傩仪之分。盛行于宫中的主要为大傩仪。

饰梅花妆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

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

双陆

双陆(liù) ,古代博戏用具同时也是一种棋盘游戏。棋子的移动以掷骰子的点数决定,首位把所有棋子移离棋盘的玩者可获得胜利。游戏在世界多个地方演变出多个版本,但保留一些共通的基本元素。

送 穷

送穷是中国民间在正月初五,时的一种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

西域歌舞

相扑

新妇不跪

并蒂莲花两相偎,红毡展地迎亲回。新妇不拜新郎拜,感谢天公为良媒。

唐代结婚有男拜女不拜之风俗。

浴佛节

折 柳

折柳,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蛛丝乞巧

走马射箭

相关问答

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拜月习俗到 唐代 ,中秋节正式形...

[最佳回答]①符合题意,“中华民族赋予了‘月圆’丰富的人伦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月亮文化,‘团圆’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活愿景,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

 快播8  皇家大厨 

上一篇传统民俗文化敲锣打鼓 “敲锣鼓”的由来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