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文化敲锣打鼓 “敲锣鼓”的由来

小编 23 0

“敲锣鼓”的由来

民间过年,具体地说从除夕夜及至整个春节期间,有“敲锣鼓”的习俗。那么,为什么偏要“敲锣鼓”呢?

原来,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传说“年”是一种兽,是一种危害人畜、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动物。“年”一来,人畜受害,树木凋蔽;“年”一过,祸患离去,草木复生。如何让“年”过去呢?民间便用燃放鞭炮、敲锣打鼓的办法来轰吓。于是,便有了燃爆竹(鞭炮)、敲锣鼓的习俗。

敲锣鼓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因而,从古至今迎接新年,都少不了欢快激烈的锣鼓声。随着时间的推移,“敲锣鼓”已不再拘于过年,每逢重大节庆活动,为求吉祥喜庆,都少不了欢乐的锣鼓声。

古人过春节的重要习俗:驱傩,敲锣打鼓驱走疫鬼

首先祝大家新春快乐。驱傩是古代春节时,人们的必备项目。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敲锣打鼓,驱走疫鬼瘟神,以求得无病无灾,益寿延年。那么,驱傩究竟是什么?又是何时开始的?古人是如何驱傩的?问题颇多,待我先喝杯屠苏酒,然后一一道来。

驱傩就是驱走疫鬼,疫鬼是传说中高阳氏(帝颛顼)的三个儿子,他们死后,阴魂不散,变成了疫鬼,或藏在河水中,或藏在宫室里,专门出来为害人间,让人们染上瘟疫。人们为了不被他们危害,每年的春节,就会举行驱傩活动,赶走他们,以利身体健康。

高阳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二居江水中为疟,一居人宫室区隅中,善惊小儿,於是以正岁十二月命祀官持傩以索室中而驱疫鬼

驱傩这种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说道:

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

可见,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驱傩活动了,但当时并不叫驱傩,而是称为逐疫。那时候,驱傩还没在民间盛行,只是一种官方举办的活动。排场浩大,道具华丽,动员人数众多,也不是普通百姓所能举办的起的。当时,到了驱傩的时候,先请来方相氏(古代驱邪的神,也就是封神演义中的方相),然后朝廷从中黄门子弟里长相漂亮的中选拔一百二十人,年龄要在年龄在十岁到十二岁之间,在中黄门和冗从仆射的率领下,敲锣打鼓,驱赶疫鬼。

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日,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右十二人,皆朱发,衣白画衣。各执麻鞭,辫麻为之

选中黄门子弟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眉。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

到了唐代,驱傩已经在民间盛行,程序也变得极为简单。每个村中,都可以自己组织驱傩活动。到了春节时,人们挑选几个长的比较瘦弱的少年,将其面部涂成五颜六色,穿上红衣服,赤着脚,在院子中绕着庭燎(古代用来照明的火堆)一边乱窜,一边发出阵阵怪叫声,这就相当于疫鬼了。待这些少年表演一段时间后,人们用早已准备好的桃木剑、拔去箭头的弓箭等东西向这些“疫鬼”发动攻击。随着这些疫鬼们抱头鼠窜,人们爆发出一阵阵哄笑声,煞是欢乐。

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暗中崒崒拽茅鞭,裸足朱衫行戚戚。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

大唐是一个追求简单的王朝,把一些复杂的程式都简单化,于是驱傩这种原本只有达官显贵才玩的起的游戏,也在民间普及开来,这大概就是与民同乐吧?统治者懂得与民同乐,大唐才充满了勃勃生机,成为“万国来朝”的四方上国。

了宋代,统治者小家子气,对民间各种禁锢,驱傩,也重新变的复杂起来。我们先看看他的驱傩程序是怎样的:

每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花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晶魁伟,贯全副金镀铜甲,装将军;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

如此复杂的仪式,民间是万万玩不起的,当然了,民间也可以举行“小傩仪”,至于排场和规模,那就远远不能和大傩仪相提并论了。小傩仪省略了诸多程序,基本上就是一个“钟馗驱鬼”的游戏。

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禁中除夜呈大驱傩仪,并系皇城司诸班直,戴面具,著绣画杂色衣装,手执金枪、银戟、画木刀剑、五色龙凤、五色旗帜,以教乐所伶工装将军、符使、判官、钟馗、六丁、六甲、神兵、五方鬼使、神尉等神,自禁中动鼓吹,驱祟出东华门外,转龙池湾,谓之‘埋祟’而散。

到了金元时期,女真、蒙古贵族们不举行驱傩活动,驱傩在民间也逐渐式微,驱傩礼逐渐演变成了“傩戏”,最终融入了元代戏曲中。我们知道,钟馗捉鬼是古代戏剧中非常著名的桥段,这个桥段,就是从驱傩礼中演变而来的。

到了明代,明承元制,官方依旧不举办驱傩活动,民间的驱傩礼也更加简化,百姓们将钟馗画像贴在门上,将桃木剑等东西挂在门口,就算是驱傩了。与其叫驱傩,倒不如叫辟邪更好,驱傩变成辟邪,民间以后就再无驱傩礼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想看到驱傩礼究竟是什么样的,就要穿越到古代,最好是汉代或者宋代,才能看到完整的驱傩仪式了。

综上所述,驱傩的历史可以分三个阶段:其一,汉晋初兴期。这个时期的傩礼,仪式繁琐,器具众多,属于官方举办的活动,民间踪迹。其二,唐宋鼎盛时期。随着唐代对驱傩礼的简化,驱傩开始在民间盛行。唐代的傩礼诙谐有趣,更像是一场滑稽戏,而宋代的大傩礼繁琐庞大,再次回归为官方举办,民间则举行小傩礼。小傩礼程序简单,只要挂个钟馗像就能搞定,于是傩礼开始在面见式微。

其三,元明逐渐消亡时期,由于少数民族统治者对傩礼不感冒,从元朝开始,官方就已不举办傩礼,大明建立后,效仿元朝制度,自然也没有傩礼了,驱傩这项古老的仪式,就慢慢消失了。到了今天,我们只能从“跳大神”中窥见驱傩礼的一点点余风了。

相关问答

戏台上 敲锣打鼓 的叫什么?

锣鼓是中国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是戏剧节奏的支柱。中国戏曲中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性,而锣鼓是一种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的乐器,有...

有的地区一入小年就 敲锣打鼓 ,这有什么含义吗?

小年的各地风俗讲究不相同。一般从腊月23开始就算是小年了,从这天起,扫尘、祭灶、备年货,年轻些的人聚在一起敲锣打鼓,以示新年的到来,辞旧迎新,迎祥纳福。...敲...

春节的 文化 体育活动有哪些 - 懂得

适合自己的身体,做自己想看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体育文化活动。分南方和北方:南方主要有赛龙舟、跳民俗舞等北方主要有耍社火、扭秧歌,敲锣打鼓等等

秋四喜 民俗文化 ?

“秋四喜”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民俗文化,通常指的是在秋天喜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民间仪式和活动。以下是关于“秋四喜”民俗文化的具体介绍:秋天收获季节...

天水2023春节社火还表演吗?

表演,一切正常。农历正月十二,天水市秦州区“玉兔闹新春·辉煌新征程”春节民间社火民俗艺术会演敲锣打鼓热热闹闹上街了。用过年耍社火传统方式,向全区人民送...

中国 传统 “舞龙灯”是怎样的一种 文化 ?

舞龙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在古时是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东南亚,以...

为什么人们在庆祝节日时喜欢敲鼓呢?

没有战争的年代里,敲鼓人的气势还在延续着战争的“火药味”。每年一入腊月,各村都会把鼓抬出来,可劲地敲,似乎要把所有的欢乐释放出来。鼓手们击鼓表演招揽观...

茶陵客家人舞火龙有什么历史传说?舞火龙时有哪些 传统 活动? -...

桃坑乡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素有“文墨之乡”之称。舞火龙是桃坑乡客家人独特的民间艺术,是一种集娱乐、观赏、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舞火龙...

过年放鞭炮的习俗是怎么来的?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放鞭炮是我们祖先代代相传下来的习俗,让春节更加热闹,在新的一年更加美好安康。传说在远古时期,有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藏在深海里。每年除夕便出...

湘西苗族舞龙 民俗 的特点是什么?历史由来是什么? - 红网问答

舞龙舞狮在湘西苗族地区最为盛行,是苗族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优以花垣、吉首、凤凰、保靖、古丈等苗区为甚。苗族舞龙舞狮是湘西...

 960安全手机  河北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