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爷爷、竹编大叔……这些中国民间手艺人火遍全世界
阿木爷爷,竹编大叔,还有花20天做一把油纸伞的年轻人……
这些中国民间手艺人火遍全世界
专注木工的阿木爷爷,沉迷竹编的浙江大叔,一心扑在油纸伞上的湖南小伙……
近年来,随着视频平台的兴起,一批来自中国的传统手艺人和手工艺术品相继在海外走红,而“匠人精神”“田园生活”“中国文化”是他们圈粉世界的关键词。
“当代鲁班”秀绝活儿
在视频网站“优兔”上,一个名为“阿木爷爷”的账号吸引了超过144万海内外粉丝的关注,其视频总播放量更是高达2.7亿多万次。
点开视频,人们看到一个衣着朴素、头戴蓑笠、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在山林中安静地做着木工活。
一个貌不惊人的老人如何圈粉无数?答案就在视频里。
阿木爷爷是个老木匠,原名叫王德文。他的看家绝活是2500年前战国时期中国木匠鼻祖鲁班发明的榫卯技术,而这也被称作“中式家具的灵魂”。
2017年,身为互联网从业者的儿子王保成决定把老爷子的这门手艺拍成视频、发到海外社交媒体上,让外国人感受一把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视频中,阿木爷爷向网友展示了如何不用胶水和钉子,只靠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和传统的榫卯工艺,让平平无奇的木头变成既实用又美观的艺术品。
账号主页上,一段“全程无钉子,用榫卯打造一座木拱桥”的视频获得了5600多万的播放量和近3万条网友留言。而鲁班凳、鲁班锁、将军案等在现代社会难得一见的古老绝学,也都在阿木爷爷的视频中“重出江湖”。
千万别以为这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只会固守传统,尽做些老玩意儿。阿木爷爷可是个大胆创新的手艺人,不仅做出了世博会中国馆的微缩模型,还给小孙子制作了一只行走的木质小猪佩奇。
看完视频,网友纷纷到阿木爷爷的主页下留言“膜拜”。英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来自世界各地的溢美之词迅速“占领”了评论区。有网友直呼阿木爷爷是“鲁班转世”。一名建筑师网友感叹:“阿木爷爷没有制图软件(CAD),却能在自己的脑海中建模,这是真正的大师!”有网友被老人的匠人精神所打动,直言“要为一生专心只做一件事的老手艺人点赞”。还有网友表示被老爷子为他的孙子创造的美好回忆所感动,“这是一种把爱融入生活的感人故事”。
此外,不少网友们还流露出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仰慕之情”,希望这种充满智慧的古老手艺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流传下去。一名西班牙网友写道:“我们正在失去的是一种失落的艺术,这是令人深感愧疚的。古老建筑的技术含量更高,寿命更长。感谢阿木爷爷分享技能,让更多的人可以从中学习。”
对于自己“火”了这件事,阿木爷爷倒是云淡风轻,只是说自己不过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山东农民,也并不打算像其他的网红那样,借助流量红利做直播带货。他只希望自己“能将中国古代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使之传承下去,让后人记住这是中国古代的智慧结晶”。
竹编大叔“势如破竹”
隐居深山老林而不世出的“民间高手”,还有来自浙江临安的竹编大叔潘云峰。
无需任何测量工具,只用柴刀,就能把几米长的整棵竹子劈成长短粗细一致的竹丝……潘云峰这“势如破竹”的“好功夫”,让无数海外网友惊呼“太神奇”。
14岁学艺,18岁出师,出生自浙江一个普通村庄的潘云峰,原本想靠着竹编手艺养活自己。
无奈的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塑料、钢筋、水泥这样的现代工业产品越来越多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竹编制品走向没落。
潘云峰迫不得已,选择转行。在之后的数十年间,他为了生计做过油井井长、电焊维修工,还在牙科诊所里给亲戚打过下手。尽管如此,未能如愿做一名竹编师傅,始终是他的遗憾。
近些年,中国短视频行业风生水起,用视频记录生活,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习惯和日常。正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潘云峰发现了“知己”。
2019年,他在抖音上刷到了一名竹编老师傅的视频,看到这条视频收获了上万个点赞,潘云峰颇感惊讶。他随即注册了自己的抖音账号“创手艺”,还特意去学习了视频拍摄和剪辑。
几经尝试和摸索,他发现,其实人们对竹编制品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终于,2019年10月一条制作锅刷的视频在短短半个月内获得了近140万个点赞。网友的支持让他看到了希望。
阳伞、竹筛、竹篮、簸箕……潘云峰从此“一发不可收”地发布了各种竹编制品的视频。截至目前,“创手艺”已累积530多万粉丝,并走上了“变现”的道路。
更让他意外的是,他制作的竹编日用品会成为海外网友眼中闪闪发光的艺术品。在Tiktok上,网友“搬运”的潘云峰破竹切丝和锅刷制作的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均已超过3000万次。评论区也十分精彩。有网友好奇:“这是什么中国功夫?”有网友惊叹:“这是一个难以形容的精致艺术品!”有网友喊话,想要“海淘”到美国;更有网友直接留言称想拜师学艺。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外国网友上传了分屏视频,记录下自己观看这些竹编视频时的浮夸表情。
眼下,借助短视频平台在海内外走红的潘云峰还不想“躺平”。改良传统工艺,成了他现在的追求。竹制手机支架、竹制键盘鼠标、竹制婴儿床……潘云峰知道,竹编产品若想走得更远,就要在当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寡言小喜惊艳众人
凭借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出圈的,除了爷叔,还有年轻人。来自湖南的小喜就是其中一个。
互联网上,关于小喜的故事并不多。但凭借这份神秘感和不动声色间亮出的绝活,小喜成了海外网友心中的“田园网红”。
自2019年在优兔平台上线至今,小喜运营的账号“我们的小喜”发布了数十条视频,吸粉超过33万,总播放量高达3800多万。其中,置顶的是一条“耗时20天打造一把古风油纸伞”的视频。
距今有上千年历史的油纸伞,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寄情之物,也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作”。小喜将这一蕴含着中国古典美和浪漫情怀的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用质朴且唯美的画面呈现了出来。
清雅幽静的山林,悠扬悦耳的丝竹声,视频伊始,浓浓的中国风和自然气息扑面而来。号竹,做骨架,上伞面,绘花,上油……这个眉目清秀的小伙不看镜头,也几乎不说话,但他精湛的制伞技艺悄悄“惊艳”了所有人。
截至目前,这条视频共获得超过152万的播放量和近3000条评论。
“视频里的一切都很精致,当我们放慢脚步,用手和心去创造时,美好的事物就会诞生。”“中国文化令人惊叹,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简约之美令人折服。”“我从未想过中国传统雨伞的制作会如此繁复,这是妥妥的艺术品!”超多海外网友留言感叹自己被视频中传递出的东方美学刷新了审美认知。
除了油纸伞,小喜还在视频中“科普”了蒸笼、铜香炉、镀锡茶盏、竹编提篮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以及螺蛳粉、黄焖鸡、碱水肉粽、薄皮灌汤包等中国传统美食的做法。
虽然“我们的小喜”并不高产,但每当制作精良的视频上新,总有激动的网友意犹未尽,留言催更。
“学习这些技能的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对于镜头里这个沉默寡言却才华横溢的“宝藏男孩”,外国网友充满了好奇。“我喜欢你的一切,你是一个优秀的工匠和烹饪高手!”有网友隔空“表白”。“他的生活态度教会我,要在这个时代安静地活着。”也有网友表示,小喜田园牧歌般的慢生活,就是他们向往的生活。
近年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在海外互联网平台热度居高不下。在Tiktok平台,打上“中国手工艺”标签的视频播放量超过了2.3亿。
随着一批中国手艺人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成为“红人”,那些以传统工艺、美食、茶艺、音乐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被带到了世界的角角落落。
那些妙趣横生又干货满满的视频,不仅激发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也让他们对中国有了更加丰富且多元的认知。“那些我心仪已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原来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里呀!”一名非洲网友这样说道。
来源: 新民晚报
曾经挺吃香的7大“手艺人”,一人养活一大家子,如今无人问津了
前言
导读:曾经挺吃香的7大“手艺人”,一人养活一大家子,如今无人问津了
小时候,老师就常教导我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好数学、物理和化学了,那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而为人父母者,也会从小就给孩子考虑,最好是让他们能掌握一项本领,这样以后就能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了。在当时,确实有不少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去学手艺了。因为在当时,学手艺都是要言传身教,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如果学会了,那真的就不愁没饭吃了。不仅养活自己没问题,而且还能养活一家人。但是在今日,好些之前十分吃香的手艺人都已经消失了。下面这七大手艺人,在过去就曾被视为座上宾,一人就能养活一家人,可是现在却几乎消失不见了。
钉马掌匠
你们见过给马、牛、骡子和驴等大型牲畜们钉铁掌吗?在过去,农村里养牛、养马和骡子和驴的就特别多。就如同人需要穿鞋一样,而这些大型牲畜也需要穿鞋,只是他们穿的是铁掌。
当时就有一些人,专门以给牛、马等动物们钉铁掌为生,他们也被称之为“钉马掌匠”。
这个看似很简单,就是把一块特制的铁掌钉在牛马的蹄子上,但却是一个十分注重技术的活。因为不同的动物们,它们的蹄子不同,一个钉子钉进去多深,是直立钉还是斜着钉,都是有很多讲究的,而这些就全靠钉马掌匠们的个人经验了。
在当时经验好的人,生意一直不错,他们走街串巷的总是受到尊敬。机械化普及以后,农村基本很少有人养牛、马和骡子等牲畜了,也就不需要再钉铁掌了。
剃头匠
有人说,剃头匠不就是理发师吗?在过去剃头匠可是很吃香的一份职业,当时的剃头匠所用的工具也很原始,一把剃刀就能搞定,可不像现在的理发师都是用电动的推子,所以严格意义来说,剃头匠和理发师是有区别的。
以前很多的男性,就特别喜爱剃头,一来是光头比较好打理,二来是剃头的同时还会刮脸,许多人就很享受这个过程。
手艺好的老师傅,在给你剃头的过程中,会让人昏昏欲睡,等到剃完之后在你头上捏几下就会醒过来,感觉就像睡了一个觉,十分清爽。如今农村集市上已经难以见到剃头匠了,就算是偶遇到,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
弹棉匠
弹棉花,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被提起,但是在今天却难以见到了。而这些从事弹棉花的匠人,也就是弹棉匠。
这可是一门非常古老的手艺了,在民间又被称为弹棉絮、弹花、弹棉等等,通过他们的多道工序,可以将原本蓬松的棉花变得平整、暖和。
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棉被,特别是家里面如果要嫁女儿了,棉被还是重要的嫁妆。这个时候就会邀请弹棉郎,如果路途比较遥远的,一般还要包吃包住,一住就是大半个月也很常见。
现在虽然偶尔也能有人去农村弹棉花,可是时代不同了,手艺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纯手工制作的棉被了,效率要高很多了。
裁缝匠
在以前虽然女性基本都会针线活,可当时农村集市上经常能看到裁缝店。因为以前的衣服,可不像今天这样都是成品,全部都是裁缝做出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量身定做了。
如果你要做衣服了,去到裁缝店里,挑选上自己喜欢的布料和款式,然后裁缝就给您来量尺寸。
当时的裁缝基本都是从小就开始学艺了,小小年纪就要跟着师傅去学习。而且如果真的学会了,那以后养家糊口就不愁了。到了年底的时候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干。
木匠
木匠和现在的木工可是有区别的,当时的木工学艺就要学多年。记得外公就是一个木匠,常年都是在外面干活。舅舅也是小时候就跟着学习了,学了十余年才开始自己独自出去接活。
虽然舅舅现在也从事的是这方面的工作,他却告诉我:现在的都是木工,而以前的才被称为木匠。因为当时的技术好多都已经失传了,如今都是浇水、钉子,效率是快很多了。
可是在过去,哪里会有这些,无论是水桶、脸盆、桌子、板凳,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是木材制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术,还是体力活,用锯断、斧砍、刨推,忙得满头大汗。
确实现在木工很吃香,在一些工地、装修领域,工资基本都是日结,一天都是四五百元也不算高。
漆匠
也就是专门给各种家具喷漆的一种手艺人。在过去家家户户都是使用木质家具的,而家具买回来之后,为了美观,也为了更好的保存,都会刷漆,这样起到防腐防虫的作用。
当时就有些人专门从事喷漆,他们其实也很辛苦,不仅要掌握如何调制各种颜色的漆,有些甚至要学会去采漆,然后还要对油漆不过敏才行,这个是大前提。刷漆也是个技术活,要有耐心和技巧。技术好的刷漆又薄又油亮,并且厚薄都是均衡的。
瓦匠
可不是制作砖瓦的人员,而是专门从事给房屋“捡漏”的。因为以前的房子都是盖瓦的,时间久了就会有些瓦片碎掉,然后漏雨。就需要在天晴的时候,找瓦匠来帮忙翻屋。
这些匠人就能轻松地找出漏雨的地方,然后用新的瓦片替换掉。这个活看似轻松,但是难度很大,既要不恐高,又要轻手轻脚不把其他的瓦片踩碎。
在当时的瓦匠,不仅会翻屋,而且还多数会砌筑灶台。手艺好的瓦匠,砌筑的灶台不仅锅台旺火,节省柴草,而且烟出得畅。记得我们这里有个习俗,瓦匠砌筑灶台都要给红包,图个好彩头。
结束语
其实近些年在农村里还有好些的匠人消失了,比如教书匠、铁匠、篾匠、焗匠、修表匠等,另外还有走街串巷的货郎匠、石匠、修鞋匠等等。因为篇幅有限,也就不一一罗列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手艺人现在因为难以靠自己的手艺来谋生了,所以就“后继无人”了,就连他们自己多数都已经转行了。可是他们之所以会被称之为“匠人”,就是因为他们的“匠心”和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即便是在今天也值得继续传承。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可删除!
相关问答
你的家乡还有多少传承下来的 手艺人 ?喜欢看一些纪录片,里面有好多的是讲述传统手艺人的故事,有时为一些绝妙的技艺震惊叹服。家乡属于西北落后地区,原本是会有很多传统的手艺人传承下来。记忆深...
中国 传统 民间手工技艺有哪些?中国传统工艺门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
民风 民俗 在纸上怎么写立体? - 關大玲 的回答 - 懂得民风民俗是一个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技能、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如何在纸上表现出其立体的特点是一个复杂...
手工艺分类有哪些?中国传统手工艺有吹糖人、砖雕、瓷刻、微雕、木偶、皮影、纸马、内画、泥塑、面塑、糖塑、刺绣、织锦、剪纸、风筝、脸谱、面具、木版年画、扑灰画等。每一件...
逛庙会有哪些习俗?庙会的规模有大有小。一般说,凡是庙院宽大、庙外宽敞,并处于四通八达、人口较为稠密之地,则庙会的辐射面广,规模也大。庙会的主体活动大致有三项:一是庙里的...
能否分享一下你们村过节的独特 文化 习俗?敝人老家在福建省连城县朋口镇上莒村,这里大部分为余氏聚居的客家人,这里最大的节日不是春节、除夕或者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而是“恭迎三太祖师”。何为“恭...
你老一辈的祖籍都是在什么地方?他们有告诉过你吗?也正是这碑文才能让我们知道祖先的是从哪里来的。每年去上坟,我们都会去看一下这碑文。由于历史原因家里老一辈多数没文化,之前我去上坟也未仔细查看。又由于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祁茂顺汪曾祺祁茂顺在午门历史博...[回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①展示了祁茂顺高超的手艺,有助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②照应开头糊烧活的情节,结构严谨;③表达叹惋民俗文化衰落的主题。(...
现在非物质 文化 都在慢慢消失,比如皮影戏、打铁花、唢呐,我们还能做些啥?非物质文化实际是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类社会在不断生存发展中,有了精神上的追求,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深受群众的喜欢。我国大部分的传统文化,大多与农耕...之...
B站上大火的纪录片《寻找手艺》讲了什么?怎么看导演为了拍片卖房?行走式记录从“拧巴”里升华129天,3万多公里,跨越23个省,记录199名传统手艺人,268个小时的素材,60多次剪辑,最终才凝结成这部很“拧巴”的、221分钟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