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文化专业 让民俗文化“走进”中医养生学课堂

小编 23 0

让民俗文化“走进”中医养生学课堂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事象。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彼此交融渗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药卫生民俗。“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养生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亦为其他中医药学相关专业的专业课,对专业人才培养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将中国民俗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课堂,不仅增强课程知识趣味性与通俗性,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自信。

谚语“医俗同源”“药食同源”,《礼记·曲礼上》“入国而问俗”,《黄帝内经》“入国问俗”,均反映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中医药学的至为密切关系的认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但无外乎物质生活、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等方面,故依于传统民俗文化的分布特点,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中国传统民俗中的中医文化内涵研究”基于中医药学视角,从岁时节令民俗、日常生活民俗、驱病避灾礼俗等方面,梳理、归纳并分析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探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医药学要素的蕴意,为中国民俗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课堂奠定基础。

岁时节令民俗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课堂

岁时节令民俗文化最为丰富,这与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中人们需把握并适应自然界气候的更替变化规律有关,以致民俗文化中的许多活动都具有避邪防患的目的,如春节饮用屠苏酒、端午节挂艾草菖蒲、重阳节插佩茱萸等以预避病邪。其中蕴藏的未病先防的医学理念,以及与民俗文化结合的智慧,成为我们当前实施治未病理念的范式。

在讲解《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三因制宜”之因时制宜时,岁时节令民俗文化所反映的因时制宜预防养生思想,不仅可作为课前导入内容,亦可作为课程内容举例的典型案例。

日常生活民俗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课堂

人类物质消费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随着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改变,习俗也不断演变。而能够让人们抵御各种灾难侵袭的措施,可以保障人类生命安全的环境以及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便成为人们最珍惜的生活习俗,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防病及养生的民俗,如“春捂秋冻”等穿衣习俗、“数九”“补冬”的饮食风俗,运动娱乐的健身民俗,以及讲究建筑风水的居住习俗等,可为中医养生学教学提供生动素材并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民间有诸多民俗运动,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参加过的民俗运动,并以中医养生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如春天放风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中医认为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与春风里踏春放风筝,能“疏泄内热,舒筋活络”,《续博物志》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之说,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而不停移动,从而活动四肢百骸,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

祛病避灾民俗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课堂

人们总是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愿望,设法采用一定的预防保健方法以防病却疾,为此产生了许多祛病避灾的习俗,这些习俗多与中医药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先人们将简单实用的中医药防病治病方法沿用成俗,这些习俗取材简单,操作方便,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如药膳、刮痧、拔罐等。

其中,药膳养生既是祛病避灾的民俗文化,也属于中医养生学的重点知识。早在周代就已经有分管食疗和药膳的“食医”,《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更是被誉为“药膳第一方”。因此,既可将药膳养生民俗文化作为课程导入知识点,也可在学完课程后布置课后作业,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药膳养生民俗。■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作者:黄书婷 曹峰 贵州中医药大学】

听·见︱传统民俗火爆出圈,年轻人为啥想担纲“唱主角”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苏心

近来,国潮奔涌,很多地方掀起了追捧传统民俗的热潮。广东揭阳,一名小女孩在街边练习舞狮,恰好一支专业舞狮表演队路过,为她敲锣擂鼓、呐喊助威,这场“配合完美”的表演让不少人点赞;河南确山,“95后”短视频博主“江寻千(九月)”直播打铁花,四溅的铁花照亮黑夜,吸引了三亿网友观看打铁花的抖音视频;福建福州,高大威武的“神将”在众人簇拥中走街串巷,队伍中,挺“神将”者多为青少年,游神的“接力棒”从老一辈传递到年轻人手中,古老的乡村年俗闯进大众视野……

这些推动传统民俗出圈的小伙伴,他们对舞狮、打铁花、游神等民俗文化进行创造性传播,在传统民俗的传承与演绎中,逐渐担纲“唱主角”,举止间无不洋溢着珍视与自豪之情。当然,民俗文化在当下的爆火,一方面或可归功于短视频的传播效应,但当代青年对于传统民俗发自肺腑的热爱与认同,以及他们敏锐的感知力和活跃的创造力,才是助推民俗文化走出去、走得更远的主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年轻小伙伴推动传统民俗走出去,并非只是简单直白地场景再现,而是对传统民俗进行些许创造性转化,使得民俗文化的演绎越来越“年轻化”。

在福建游神圈粉无数的背后,就有许多年轻人的创新参与。“00后”林滨是新版神将形象的设计者之一,与旧版相比,新版神将形象会更立体化,更趋向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也有人称它为“动漫脸”。最终新版神将在游神中露面后,很快便在视频平台上走红,因形象俊美颇受欢迎。

创新的前提,是对传统民俗文化深入学习和了解,保持敬畏之心。正如重新设计神将形象并非易事,从耐心说服老一辈人接受这种创新,到找手艺人雕刻脸谱、加工服饰上的刺绣图案等,林滨就花了近两年时间。

与此同时,对于民俗活动,年轻小伙伴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突破陈规,不拘泥于陈旧的形式。“90后”女生林雅婷是福建厚福游神的鼓板队领头鼓手,她小小的身躯在打鼓时判若两人,在直径近3米的鼓板面前,挥动鼓槌,英姿飒爽,气势如虹,有力打破了“老人家说女生不能打鼓”的陈见;因为打铁花危险性较高,一千多年来,确山铁花一直传男不传女,但短视频博主“江寻千(九月)”苦练打石打沙打水多月,最终达到了传承人的要求,成为河南确山铁花千年来的第一个女弟子。

民俗文化的“火出圈”,见证的是年轻人刻进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让传统民俗焕发新生、重放光彩、生生不息,需要以各种全新的方式去演绎、诠释和融合,也需要更多小伙伴去参与、热爱与传播。当下,越来越多的小伙伴用短视频记录民俗文化,用热爱构建起一座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传统民俗持续几千年的光芒,在短视频的映照中,再次有了美丽的折射。

相关问答

我对 民俗文化 很感兴趣、你们说我学什么职业好?

你好!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就是历史系和考古系了,不过这两种专业的缺点就是就业范围较小,如果以后自力更生,找工作的话麻烦点。你好!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就...

分析作品中的 民俗文化 ,属不属于汉语言 专业 的论文?

倘是书画作品,不行——它以形象視觉诉诸读者,不属语言文学。倘是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甚至诗歌涉及或者专述民俗,我以为都是可以讨论的。对其深入研究,写...

年轻人应怎样增强对民族 传统文化 保护意识?

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增强民族传统文化自觉保护意识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具有穿越时空的不朽价值。在竞...

请谈谈对 民俗文化 的保护措施之一——文化保护从自己做起。怎么做?

中国的民俗文化历经几千年,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但是却面临着日渐衰微。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它包括年节风俗、婚丧嫁娶、民间礼仪、...

民俗 的基本特征,试举例说明。 - 150****5048 的回答 - 懂得

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

四川大学的 民俗 学考研?

这没什么为什么,你应该是跨专业考研吧,民俗学和中国文化学、传播学、旅游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等关系非常紧密,任何一门学科一旦走入只专一科的困境,就很难...

民俗 学研究生可以干什么工作?

我是民俗专业毕业的,现在在一家博物馆的民俗研究所工作。一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文化部门工作,比如各市的文化局、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和博物馆,一般这些...

建筑学 专业 技术特长有哪些?

...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

民俗 家的意思?

民俗家是从事民风民俗研究具有较高声誉和有一定自己观点和主见的学者或者专业人士。民俗家不同于一般的民间艺人或者一般的民俗活动的口传者和写作者。民俗家...

传统 志愿是什么意思?

传统志愿通常指大学面向学生提供的初选选课系统,即学生在选修某个专业时,需要选择该专业下的几门课程进行初步筛选,这些课程通常是该专业的必修课或者核心课。...

 2022央视十一晚会  双通道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