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统民居探析
山西传统民居探析
杨 平 颜纪臣
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山西传统民居以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固有的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山西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也颇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现存的以明清两代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到处可见,无论从建筑布局、空间组成、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成为我们研究传统民居建筑的宝贵财富。
山西传统民居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在黄河流域,山西地处黄土覆盖的黄河中游地区,土性肥沃,质地疏松,优越的自然资源为原始经济的起源提供了条件;另外,黄土的特性是具有柱状节理或垂直节理,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它最易先为民用。挖穴藏身,掘土构屋,促进了原始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
山西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据目前所知已达200余处。其中,山西南部芮城县西侯度遗址,距今170万年,是华北地区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文化遗址,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文化遗址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山西和顺、陵川发现有距今约4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洞穴居址冬暖夏凉,既可防风雨的侵袭,又可躲避野兽的袭击,非常适宜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古人类居住。这些洞穴遗址成为后来人工穴居的先声。洞穴居址虽然优越性很大,但是由于山西地质构造所限,分布不均,当时更多吊原始人类则采用露天居址。据考24文物世界ww^i2002.3古发现,距今28000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就是一处露天居址。峙峪人在平坦的砂砾滩上用较大的石块围成直径约4~5米的圆形矮墙,以树枝架起,用草或兽皮搭成简单的居室据考古和对人类当时生产力等方面因素的分析,在旧石器时代晩期,人类已有了模拟洞穴居址及在黄土嫁上人工挖穴的实践。可以说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境内至少已有了土穴和石砌两种建筑形式。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由食物采集转向食物生产阶段。定居的生活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工穴居成为当时山西境内人类的主要居住类型。初期的穴居形制简陋,其剖面形式呈喇叭口竖穴,平面是不规则的圆或椭圆。仰韶文化时期,居所已进入半穴居,顶部利用树木枝干和其它植物茎叶之类构成围护结构。龙山文化时期是山西土窑洞的创立和定型时期礼从龙山文化时期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建筑遗存来看,已初创了土窑洞的建筑形式。这时期的居室小,尚未摆脱口小底大袋状圆形土穴模式的局限,只能顺沿黄土坡崖面为门道入口:窄小低矮的隧道更多地利用天然地势:居室周壁未做人工加固处理。土窑洞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和山西太谷白燕等窑洞遗址看出。这时期的土窑洞,无论土方工程的挖掘技术,还是建筑装修处理技术方面,不断出现具有阶段性的局部变革和新的发展。突出成就表现为建筑形式、平面布局与结构多种多样,初步具备了中国古代特有民居形式的格局。山西曲沃县方城的双间土窑洞和石楼倒岔沟的土窑洞建筑群则显示出土窑洞的建造和装修技术都已规格化和十分讲究。居室明显加大,生土墙壁上装修草泥白灰墙皮,在墙裙、烧灶等部位画彩,并采用木柱加固顶部等都说明这时期的土窑洞已渐趋成熟⑴。土窑洞的进一步发展,约是夏纪年初期,人们利用土壤的力学性能,周壁承受顶部荷载,拱顶跨度更为适当,取消木柱支撑。这种格局定型并沿用至今。除土窑洞建筑外,龙山文化时期还有大量地穴和地表建筑。石灰抹面住宅已大量釆用。
夏商时期,夯筑技术已普遍出现。在东下冯遗址中发现了夏纪年时期有“回”字形壕沟和人们使用的长方形水井,其次有许多地面建筑地穴及窑洞。
据考古资料及上古的一些记载,先秦时期,山西南部汾澆水流域,晋东南沁河流域,忻定盆地与五台山系森林植被茂盛。茂盛的森林植被为建造木构居室提供了先决条件。虽在山西境内没有考古发现先秦时期的木构建筑,但从山西侯马乔村战国墓出土的棺木炭末可以断定当时已具有建造木构建筑的技术。在侯马发掘的东周烧陶窑址中有板瓦或筒瓦等建筑材料出土也说明了当时已有了木构瓦屋的居住类型。
元代以前的山西民居可以从壁画、石窟寺雕刻中看出。现尚存有高平市陈堰镇中庄村的元代民居。三间正房,面南背北,大门居中,但较两侧檐墙退后1.5米,檐柱的侧脚很明显,.此做法不同于明清民居。
明清两代,国家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促进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农业、手工业以及社会商品经济有了的较大发展。住宅建筑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种民居形式。突出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由于烧砖技术的空前发达及经济增长,使砖广泛用于民居建筑上。2.创造了砖砌窑洞和木构建筑相结合的新的建筑形式。这种形式多集中在山西晋中地区南部和临汾地区的盆地边坡地带。这一带最初是窑洞区,由于这些地区历来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外部一些发达地区的木结构建筑形制对当地人居住建筑形式产生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可能,使得当地民居发展较快。结合窑洞建筑的优点,于是人们便创造出这种结合两种居住建筑特点的居住建筑形式。它从窑洞式住宅体系脱胎出来,逐渐形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独特体系。3.商业的繁荣促使商人住宅的兴起。明清时期,山西的商业十分活跃,这些商人发财致富后,在家乡建造大宅,住房比大争阔,追求繁丽装饰。如祁县乔家大院,襄汾丁村民居,平遥、太谷的住宅无不反映出高墙深院、雕刻精丽的特点。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风格与特色
(一)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群体组合
1.城镇街坊
山西明清时期的城镇较多的采用棋盘式的格式,民居建筑多采用四合院,集中设在街坊内,院落一进到三进,也有带偏院的,或纵横拼接成多重院落。各户之间并列布置,互不干扰。太谷、平遥等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因商业、金融业的发达而繁荣起来的城镇,而这种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对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引起根本性的变化,当然也不会突破一般封建城镇的格局。较小的城镇有组合成丁字形巷道的,如阳城县润城小城基本民居单元为方形四合院,为防御起见,将街道组合成丁字形,巷道中常用过街楼,独有特色。
2.村落布置
山西民居村落的布置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类型。地势平坦的地区较多采用集中式布置,一般布局紧凑、整齐。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民居建筑多应地势而建,大多集中布置在山或坡的阳面,形成台阶式的院落,入口位置因道路走向而定。较偏远的山区则有不少村落是十户、八户组成自然村落,形成分散式布局。
(二)山西传统民居类型、分布及平面形式
1.窑洞式民居
①土体窑洞
利用黄土的特性,因地制宜,在黄土高原的山脚下、山腰、冲沟两侧及黄土塩上开挖的住宅。按其形式可分为靠崖窑和地窖院两种形式。
靠崖窑也称沿山窑洞,是在垂直于崖面上开掘出的土窑。大部分利用冲沟、断崖直接挖掘;也有人工挖窑的,其主要分布在山西西半部和南部黄土覆盖较厚的地区及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六大盆地周围的边坡地带。靠崖窑院的形式主要有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种形式。开敞式无围墙,其空间主要是窑和窑之间的组合,有单孔、双孔并联和三孔并联之分。封闭式有单独围墙作矩形封闭、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等多种形式。
地窖院是平地挖坑,造成人工崖面,再挖窑洞。坑的平面主要为方形或长方形,也有丁字形的。地窖院主要分布在晋南地区,以平陆、芮城一带的最典型。
②砖石窑洞
用砖或石料砌筑拱顶房屋。一般为多孔窑并联而成。晋北和晋中地区砖拱窑洞居多,昔阳、阳泉一带以石拱窑为主。平面有一字形、三合院等布置形式。
2.木构架结构体系民居
用木构架作承重结构的住宅。也有用砖墙代替柱子作承重构件。梁架大都为抬梁式,适应山西民居青瓦苫背坡顶屋面厚重、荷载较大的特点。这种结构的住宅多建于附近多林的平川或台地。由于各地区气候、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各地的木结构民居从建筑形式及构造做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按其特点大体分为晋中、晋南、晋东南、晋东、晋西北几种类型。
①晋中类型
晋中地区木构架结构住宅以太谷、祁县的较为典型。由于.这一带明清时商业繁盛,富人很多,因此在木构架外围多砌有厚重砖墙,房舍多高大,形成森严气势。
平面以四合院为主,院落一进到三进。诸多由大门倒座、过厅或垂花门,正房及各院厢房组成。厢房后墙与正房、过厅、倒座山墙齐平,故形成较窄长院落。较大院落由几组院落并列而成。院子入口结合在倒座中,多在中央辟门,显示官署建筑的特点。也有将门设于院的东南角的。较小规模的院落多用三三制,即正房、厢房、倒座都是三间构成的四合院。
②晋南类型
晋南类型木构架民居比晋中的要朴实。多分布于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及山区台地上。
讲究的民居多为一至两进四合院,或由多个四合院组成的群体院落。四合院也由倒座、正房、厢房组成,但多进院落少用过厅,多用腰墙隔开。腰墙中央设单间过门或垂花门,入口一般不做门楼,多在倒座右侧尽间或次梢间辟门洞。正房多为三、五间,前部带前廊;厢房多为单坡向内硬山顶,形式常做成三间二房式,即是厢房三间,在内部正中用墙分隔成二个一间半式。这种办法主要是因为采用单坡顶,进深太小,只好扩展面宽,以便于布置房间。厢房一般不设廊柱。
运城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则与上述略有不同。其布置分前后院,前后院用腰墙隔开。前院有门房(倒座)、东西厢房,很少有上房(正房)。后院为杂务院,布置厕所、牲口圈峯门房多三、五间。大门形制同前述。厢房为三间二房式。如厢房为四间时,第四间一定要与前三间隔开,讲究四、六不通。腰墙一般与厢房四间齐,如没有四间,空一明廊宽,明廊宽为一丈。在腰墙上设二门,通向后院。
相比有许多共通之处,如厢房都是单坡向内,院落都较封闭,多用硬山顶。不同的是,晋中类型多高大,安全意识强,装饰华丽,与其在明清时商业、票号业中心地位相适应;晋南类型则朴实,注重功能及实用性,反映出这一带经济以农业为主的特性。
③晋东南类型
晋东南民居类型与晋中类型大相径庭。院落采用独院或几进四合院。院多方正宽大。建筑一般为二至三层阁楼式。
入口设置多应巷道走向,没有固定规式,但一般在院落的下方。入口处一层设门,二层设门楼。门楼有的高起,有的与邻房齐平,但都与邻房贯通。独院式院内四面的建筑常采用三间二层,小青瓦硬山屋面。二层设有木挑通廊,四面可相互贯通。多进院落建筑形制与独院式的大同小异。院由垂花门或过厅分割。
④晋西北类型
本地区气候干塞,多风沙。芦芽山、管涔山一带盛产杉、松树,为这一带人民建造木构架住宅提供了物质前提。此地传统民居多为二层重檐木楼。首层层高较低,但二层相对较高,与晋东南正好相反。因当地雨水较少,屋顶做得平缓。主房坐北朝南,前部多设上下前廊,这一点与晋东南类型相同。在沿街处的民居做法是:木楼背后为街道,沿街后墙出抱厦,开后门,内部贯通前后。前部设院子,形成较为安静的环境。
3.砖木混合结构体系民居
以砖石独立结构与木构架独立结构混合组成的构造体系。砖石独立结构实际上是砖石窑洞。由砖石窑洞与前部木构架插廊或窑洞顶部又附设的木构架结构建筑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体系。其冬暖夏凉的窑洞的优点与祖国优美的木构架建筑体系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这种体系以平遥、霍县、汾西的建筑形式较为典型。
平遥在清代是票号业的中心城市,且商业也薮发达。城内人多富有,多建高墙深院。虽地处晋中地区,但其院落形式多受晋南木构架建筑类型的影响。如大厅设在东南角,院和院之间用腰墙、腰门隔开,而不用过厅。倒座、正府多为一层,厢房多采用三间二房式等形制都同晋南类型有相同之处,较少有晋中木构类型的痕迹。一般外院倒座、厢房、腰门等建筑结构构造与晋南木构类型大致相同.正房及后院厢房则多采用砖木混合结构形式。一般正房五间,厢房三至五间,多为砖窑洞形式,其外带木构檐廊。
霍县、汾西等地的砖木混合结构民居则多利用地形做成台阶式的多重院形式,且入口位置灵活,一般多应道路走向。
(三)山西传统民居的造型、装饰艺术
山西各地民居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其造型艺术各具特色。以晋中地区民居建筑为例,外立面造型都较封闭,院墙高大,正房通常采用二层阁楼形式,厢房一般为单层单坡式。厚重的砖増与雕花格子门窗形成虚实对比,増加了艺术感染力。整体民居建筑设计考究,规范而富有变化,既有整体美感,在局部建筑上又各具特色.建筑风格常表现为朴实、秀丽、端庄。结构以砖木、砖石结构为主,屋顶常采用筒板瓦或小青瓦,间有脊兽。悬山、硬山、卷棚、平顶各式屋顶协调组合,高低错落有致。两厢屋顶较多采用的反曲线形式,丰富了建筑艺术形象。
无景中造景,于形中立意,雕刻应是北方建筑装饰中的一个特色,雕刻工艺在山西民居中的装饰中俯仰可见。有木雕、砖雕、石雕等多种形式。雕刻内容有古祥图案、寓言故事、戏曲社火、书法等多种形式。雕刻位置常在正门、照壁、垂花门,正房前擔雀替、柱头门拱、柱础、栏板等处.雕刻精美,寓意深远,确实起到了淳朴幽雅的装饰效果。
(四)山西传统民居与风水、习俗建筑与环境,建筑与风水,从来是人们在建筑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视的问题。山西传统民居的落位选址,注重环境和风水。建宅时,首先看母水,定阴阳。选定吉址后,要根据阴亩八卦、风水八字确定各建筑的位置.如宅门要建在院东南,即八卦的巽位;用所在院西南,即八卦坤位,按老百姓的说法那是“五鬼头”,绝不能在那里建院门。但也有所谓“破忌”的,如新绛县西庄村不少民居大门都设在院西南。院形要求方正,忌梯形,因梯形近似棺材;忌院落角隅有突出部分,因其形近似菜刀,谓之“切刀把二院落坐向,忌正对丁字巷口,一般将院门错开,以冲邪气。屋内建炕台,忌对邻居的厠所。炕台正对邻居的演所,不吉利。建灶台,忌灶口向北。
在民居中,它的主人常将人们的信仰、家训等反映在建筑中.如在四合院住宅大门正对的砖照壁上雕刻土地極在窑洞民居上则常在窑洞正面墙上设土地龛;有的人家将朱子家训等刻在住宅背面墙上;设“敬惜字纸”台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山西传统民居是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活习惯等方面共同影响下,在人们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居住环境适应山西人民的居住心理。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挖掘山西传统民居的精华,创造适应本地区人民生活、心理要求的民居形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研究山西传统民居也是山西新的民居形式的创作源泉。
关于山西民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山西黄河老牛湾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瞧这一片南北狭长的地带,地势由东北斜向西南逐渐下沉,里里外外分布着高山大河,几乎把山西全境给围了起来,造就了山西典型的黄土高原景致:一望无际覆盖的黄土,一览无余广布的山脉,几乎是山峦叠嶂、岭谷纵横,丘陵起伏、沟壑遍野,不乏险峻幽深,不缺粗犷雄秀,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干旱少雨、四季分明。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辈一辈生活在这里,自给自足,繁衍生息,同这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土地相存相生相斗相融,把这里耕耘成了北方地区较为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一直认为,这个区域就是大自然的能量和人类的力量结合得最完美和最充分的地方之一。一
东是巍峨雄伟的太行山脉,诸多名山从东北倾西南构成系列山地,恒山、句注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王屋山、中条山呈“多”字形延展,雄浑壮阔、不同凡响,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东界,而且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这里地势险要,山高林密,河川交织,干旱少雨,山间存在着不少沉降盆地。上党盆地周边群山环绕,清漳河、浊漳河汇流此地,平畴绿野,嘉禾郁郁,涓涓细水,成河飞流,泽州盆地周围皆山,中部平坦,丹河、沁河流穿其间,森林茂密,水源富集,岩洞奇绝,瀑布垂练,都是一派自然天成、引人入胜的景色。其南端主要是中条山脉,其中历山北倚汾渭地堑,南临黄河谷地,山势陡峭、山丘众多,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中条山兀立于运城盆地和黄河谷地间,陡峰深谷、层峦叠翠,丛林荫蔽、草甸丰美,适宜人类繁衍生息。太行山脉是我们祖先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早在180万年前,远古人类就开始在这里活动,历经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留下了人类起源和社会演进的诸多轨迹,如曾经在北部山麓地带狩猎为生的许家窑人,在中部东麓过着原始定居生活的磁山人,在南边过着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群居生活的下川人,还有离我们更近的、已经步入青铜时代的东下冯人。是这片古老广袤厚实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粗犷淳朴勤劳的先人,一起创造共享传承了丰富多彩、恢弘大气的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西是覆盖深厚黄土的吕梁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横亘着七峰山、洪涛山、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黑茶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断块山地,宛如一条脊梁,中间隆起两边低延。从西坡看,吕梁山地向黄河谷地延伸,整体上东高西低,黄土广泛覆盖,受季风影响,气候干旱温暖,丘陵众多,墚峁成群,沟壑纵横,间有台垣盆地,地形支离破碎;从东坡看,黄土断续分布,山多坡广川少,气候湿润寒冷,有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沿川河谷,有高山峻岭、高山草甸、高山天池,也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阔叶林。吕梁山脉也是我们祖先较早活动的区域,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生存,吉县柿子滩遗址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塘”遗迹,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更加频繁,成为沟通中原和西部地区交往的重要纽带。吕梁山是个很奇特的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艰苦,但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与天斗、与地斗,开创了适合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成就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人类传奇。两山之间则是一连串狭长的台阶式下降的断陷盆地,由东北向西南依次延伸,大致连成一条飘动的走廊,土地平坦,聚水避风,流淌着多条非常重要的河流,省域内数百处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几乎全部分布在这些河流两岸的台地与山前丘陵地带上。大同盆地在省域北部,是北方之门户,边缘山地丘陵,留有多座火山,桑干河从中流过,两岸地势平坦宽广。至少约2.8万年前,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下来就是省境中部偏北的忻州盆地,有高山环绕,还有洪积平原发育的滹沱河上游谷地和地势平坦的忻定盆地。旧石器时代中期这里就出现了人类劳动,新石器时代更是广泛聚居着属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类型遗存的原始部落。太原盆地在省域中部,东西与山地相接,盆地由北东向南西延展,汾河中游穿过,土地宽阔肥沃。盆地边缘环绕着黄土台地和黄土丘陵,在仰韶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到了龙山时期,先人则出现在平原周边稍高的地方。往南过霍山口是临汾盆地,至侯马折向西,东西以大断层与山地相接,汾河下游穿经流入黄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晚更新世早期的“丁村人”就在这里生活繁衍,过着采集狩猎的集体生活。作为山西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枣园稼穑,就折射出先民早期的农业活动情况。陶寺文化更是标志了文明社会的到来,农耕成为养育先民的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最后是运城盆地,省域西南部一个强烈的沉降盆地,盆地内多河湖堆积,涑水河由东北向西南流入黄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这里留存有很多旧石器时代至龙山文化晚期遗迹,是寻找夏文化源头的重要区域。 湘峪古堡世界上很少有自然环境如此艰苦,人类的生命力又如此顽强生长、旺盛充沛的地方。我深切感到,这片土地非常慷慨,对一切已经发生、正在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都悉心收纳,从不推诿放弃,不会让任何劳动没了收获,至迟从180万年前开始,就以兼爱无私的博大胸怀,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地养育了一代一代命运多舛、抗争不息、勤劳不怠、淳朴诚实的先民,留下了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感人故事;而先民对自身价值的发现,对文明社会的探索,都来自身下这片土地,他们不断窥探自然的奥秘,挖掘生活的价值,调节社会的关系,忍耐痛苦的折磨,享受人生的快乐。凡此种种,经年累月,就在山西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内,长出了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流出了含蓄而奔放、凄美而热烈的山西故事。我经常想,只有深刻了解了这片土地及其上的所生所长,人们才能进一步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多灾多难的古老民族,为何能一路走来、生生不息! 汾西县师家沟窑洞 刘朝晖 摄 李家山窑洞 刘朝晖 摄的确,自先民最早踏上这块土地,便在这里开拓自己、和纳他人。由于地理位置和特殊条件,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在这里持续对峙碰撞,不断有新民族迁入、有汉民族迁出,经常是大出大进,所以多民族在此杂居生活、交融文化,加之区域内各地环境差异较大,地理、水文、气候、物产、语言等多有不同,使得生产生活、居民性格、社会交往等各具特色,因此,这里的民俗文化自然也是多元生长、丰富多彩,形式有异、特点纷呈。事实上,山西民俗有中国北方汉民族的文化共性,也蕴含独特的地域风情,这是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是民族融合的特殊文化气质的渗透。从胡服骑射到文明新装、从穴居野处到晋商大院、从羊皮筏子到黄河大桥,都呈现出物质精神生活的演进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透露了山西民俗所涉及的民族生活和繁衍的信息,以及带来的关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启示,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了传统文化视野下山西区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虽然这里生存条件不是很好,有些地方还很恶劣,人们活得比较艰苦,但是他们始终追求美好的强烈愿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诚信守义的生活态度,确实都通过民俗文化及其背后故事生动地跃然纸上,令我们感慨不已。作为后人,我们要有敬畏,应该倍加珍惜!高平民间祭祀神农炎帝大典二
山西民俗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信仰、禁忌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有显著的活态特点和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从理论上看,“民”一般指民间或百姓,“俗”则多指其生活习惯或方式所涉及生活的文化。葛剑雄先生认为,“俗”比较稳定,存在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大,这样“俗”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逐渐成了群体生活的重要部分。而钟敬文先生则认为,民俗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人民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个人以为,“民俗”形成的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然而一经历史沉淀就会成为传统,在得到群体认同的过程中,也会在观念、信仰、准则、习惯、制度等方面得到反映。因此说,民俗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不同地区人们生活智慧文化的外在体现。在挖掘整理和深入研究中,我始终有个深刻感受,那就是山西民俗是一种活化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或底蕴,会与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相结合衍生出新的形式和内容。而在历史和文明演进中,山西民俗作为传统文化,在民间已经外化为制度和规约,内化为观念和认知,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当下,在百姓日常生活乃至国家社会治理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雁北传统婚俗:骡驮花轿事实上,民俗虽然说的是百姓的事情,但是具有非常强烈的主体意识,与民族的生命活力及其延续本身密切相关,很容易实现身份认同,享有共同的生命观。从民俗元素中抽象出的传统文化,都具有原始环境的本真韵味,是原初的思想和根底的行为,凝聚了最基本的人类思想和情感要素。从山西民俗中,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人的思想和行为特质,可以从人们思想情感、生产生活中探寻那些流淌着的文化乡愁,那种与泥土青草、村落民居、山川河流同构的浓郁传统生活,通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天地之间的联系,来透视生长其中的信仰、情感、希望、乐观等。山西民俗反映了人类的生命力,以及人类在生生不息中摆脱不了的宿命。正如楼宇烈先生所认为的那样,生命是一代一代相延续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有血脉联系,彼此之间都是有责任、义务的。因此,从薪火相传意义上说,山西民俗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代代延续、辈辈传承的责任或者义务。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一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表现人的自我认识和道德自觉心;一是“以和为贵”,强调人人和谐共进,表现人们的求同存异和多样性统一。山西民俗是特别讲求这些基本精神并以此为底色或本质的。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多民族统一大国是两千年来的基本国情。任继愈先生认为,这个国情综合地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准则、宗教信仰、伦理规范、风俗习惯和政治制度。在他看来,观察中国历史、研究中国问题,都不能不以这个国情为出发点,又落脚到这个出发点。显然,任先生这段话主要是从形而上角度来思考的,但对我们深刻认识山西民俗文化有启示意义,因为多民族统一大国的两千多年的基本国情,同样是由悠久流长、多姿多彩的、与百姓生产生活如影随形的民俗文化显示的。换句话说,就是山西民俗文化能从多个角度、在多个层面反映着这一基本国情的思想、准则、信仰、伦理、习惯、制度的主要内容。所以,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对山西民俗进行文化意义上的梳理分析,更好展示其源流、概括其特点、阐释其价值、揭示其发展规律,对于进一步讲好中华文明、体现中华文明智慧力量,具有重要意义。闻喜花馍
嫁妆鞋垫
山西民俗需要守护和创新。楼宇烈先生说,传统就是我们的原创。这话很有道理。山西民俗作为这样一种原创性的重要文化,不能片面理解或者武断排斥,而要全方位记录好保存好,更要主动传承好弘扬好。在当下数据时代、智能社会背景下,在城市化迅猛发展进程中,山西民俗也要创新,以求更好生存发展,融入现代社会并发挥积极作用。因为,每种民俗都镌刻着传统文化内涵,流淌着民族精神价值,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精进发展。今天,百年未有大变局与科技变革大趋势,为这种发展规定了方向和提供了条件。荀子有句话说得好,“循其旧法,择其善者而明用之”,意思是用其善并发扬光大,是发展的核心要义。我以为,其中最大的善,就是在发展中不断彰显人类的生命价值、拓宽人们的精神世界。对民俗文化研究而言,就是围绕生命本身及其延续意义,着力构建起更为广泛的血脉联系和责任义务,并通过不断创造来维护血脉联系和履行责任义务。 西周晋侯鸟尊(山西省博物院藏)山西民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存至今,一定有它长期留存的原因,那些传统社会反复出现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作用的约定俗成、长期持有的信仰禁忌,都与我们能走到今天有直接关系。五年前,当我们以山西文明历史角度,开始研究和撰写《民俗山西》时就讨论过,通过编撰这套文化读物想告诉读者什么、用什么方式告诉、期待产生什么效果的问题。自那以后,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相关的挖掘整理、分析研究、撰写修改的全过程。现在本书即将付梓出版,我们对问题的答案更加清楚了,那就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尽量做到系统全面、图文并茂,着力融合历史性和学术性,力求兼顾现实性和可读性,在此基础上,把一幅幅鲜活生动的民俗画卷奉献给读者,把一个个富有智慧的生产生活启示展现给世人,这应该就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学者要担起的使命责任吧!
是为序。杨茂林2022年3月 太原内容简介
本书是了解山西物侯、社会、历史及民生等方面的综合性图书,全书以文明视角展示山西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图文相济的形式突出民俗文化的生动性和活态性,通过资料整理、图片搜集、文本研究、田野调查等方式,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民俗资源,以求达到详述山西民俗事象的具体内容和独特之处。
全书分十册,即总论、饮食民俗、生活民俗、生产民俗、信仰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俗、民间艺术、游艺民俗、民间语言文学。“总论”对山西省民俗文化进行概括分类。“饮食民俗”主要指山西特色饮食文化习俗,因其内容较多,故区别于生活民俗单独列出。“生活民俗”主要指民众生活的服饰、居住、交通等方面的习俗。“生产民俗”主要指民众从事生产工作的行业习俗。“信仰民俗”既包括自然崇拜、动物信仰,也包括各类宗教信仰和民间神灵信仰。“岁时节日民俗”包括民众一年中不同时令、节令的习俗,以及在各种重要节日的过节习俗。“人生礼俗”指人的一生中几个重要的节点上举行的仪式习俗,如出生礼、生日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民间艺术”包括民间美术、民间歌曲、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曲艺等表演性艺术。“游艺民俗”指民间游戏、民间竞技、民间社火等娱乐性民俗。“民间语言文学”指民间传说、故事、笑话、俗语以及山西方言民俗。相关问答
山西 的建筑风格和 文化 内涵?您好,山西建筑风格特点的话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山西民居中,最富庶、...
山西 哪些 民俗 作品里有狗的形象?狗,传说是由轩辕时代中原的一位老妇人耳朵内的耵虫演变来的,而且是一只漂亮的玉犬。狗曾被人类奉为先祖,还举行祭祀。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黄河流域边上的原...
山西 晋府大院的来历?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山西晋中大院以深邃富丽著称,而安徽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山西由于地处大陆的内部,干燥的气候,较为不便...
朔州的民风 民俗 有哪些?饮食当前朔州居democracy食以馒头、米饭、黄糕、面条为主,山区人民一般仍保留旧俗,多以莜面、碗豆面、山药蛋为家常饭食。粮食作物主要以黍子、谷子、莜麦、...
我国 山西省 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 民居 ,其房屋的屋顶呈外面向内...[最佳回答]解析: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因素不同,因而聚落形态不同。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大,因而各地的聚落形态千差万别,列举如下:(1)南方地区房屋多斜顶,...
回答有关问题:我国 山西 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 民居 ,其房屋的...[最佳回答](1)以勤俭持家闻名,连房屋上的雨水也很珍惜,不让其随便流失他处(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的(3)尖顶平顶雪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自然环境因素...
为什么说“皇家看故宫, 民居 看 山西 ”?故宫墙高十米,山西院墙高,插翅难飞;故宫殿堂屋宇9000多,王家房舍1500,榆次常家一条街,祁县渠家半个城;皇宫三宫六院格局对称,山西大院巷道贯通,甬路相连...太...
汉族的 民居 特点?待...室内砌有土炕,与灶相通。炕上铺席,席上铺毡,上置矮桌,可进餐或待客。屋顶多是人字形(俗称两面坡),坡斜度平缓。除瓦顶之外,还有在椽条上垫细树枝抹泥做...
山西 哪个地方的人喜欢早晨起床以后在窗户外面抖睡觉的床单?晋阳地区的农村有这个风俗不过不是像题主的问法。而是晋阳那边农村新人洞房后的早上会在门口晒带有落红的床单。以向同村的村民展示新媳妇是一个黄花大闺女...
山西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怎么用?1、普通门诊刷卡,参保人员在定点医院、药店就医购药时,可凭密码在POS机上刷卡使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卡,但无法提取现金或进行转帐使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卡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