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哪些独具特色的“虎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壬寅虎年春节即将到来,与“虎”有关的吉祥词汇营造出了浓浓的新春氛围:虎虎生威、生龙活虎、如虎添翼……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虎文化”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那些与虎有关的广西民俗文化,在日新月异的演变中,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魅力。
虎头帽上的壮族特色
虎为“百兽之王”,是中国民间普遍尊崇的吉祥物。自汉代开始,便有画虎于门,驱邪镇定的风俗。中国人习惯将最重要、最美好的祝福都凝聚在孩子的饰物和用具上,大人们常为孩子做一些带有“虎”寓意的随身物品,除了有驱邪镇定作用之外,还有祝福孩子虎头虎脑、长命百岁之意,希望孩子长大之后能像老虎一样体格健壮,勇猛威武。
广西的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至今都保持着给孩童做虎头帽、虎头鞋的习俗。这些帽子形态各异,充满了童趣,同时也都具备老虎这一关键元素。广西民族博物馆展出的一顶壮族绣花帽,乍一眼看去,上面并没有老虎的图案,但是,帽子却借用了老虎的造型。
广西很多少数民族都保持着做老虎鞋和老虎帽的传统。南国早报见习记者 游拥军摄
“这顶壮族绣花帽是花婆与虎头帽习俗结合的产物。”广西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樊苗苗告诉记者,花婆在壮族传说里是主事生育和守护儿童之神,专门主管赐花送子之事,白花代表男孩,红花代表女孩。老艺人在制作虎头帽的时候,将花婆的寓意嵌入虎头帽之中,相信这是最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的信物,具有鲜明的壮族民族特色。
广西“虎文化 ”兼容并蓄
在中原地区,小孩满月之时,长辈们就要给孩子送上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绣有老虎纹饰的肚兜等,以求孩子健康平安、茁壮成长。这样的习俗流传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就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那些威严凶猛的老虎造型,在广西孩子的身上换了另外的面貌,或可爱、或憨厚、或调皮。它们色彩斑斓,意趣盎然。因为人们相信,老虎能陪伴孩子们茁壮成长,趋吉避凶。
记者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看到一件银饰,是用于童帽上的饰物。银饰中间的老虎图案,看着憨态可掬。樊苗苗表示,这一吉祥物额头上的那个“王”字,证明了它老虎的身份。“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兼容并蓄,一直以来都乐于接受多元文化的交融。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民间工艺品上的老虎,和汉族文化中的老虎形象不太一样,它们像是多种动物形象的结合体,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结合日常生活,想象出来的一种瑞兽,它看上去并不凶猛,反倒有几分可爱。”
专家表示,类似这样带有老虎印记的广西民俗物品,数不胜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广西本土原生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逐渐交融、相互结合的点点轨迹。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发展至今,形成了独具广西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
彝族文化里的虎图腾
老虎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在广西的彝族文化里有着深刻的虎图腾印记。
南宁师范大学教授王光荣就是彝族人,他告诉记者,广西那坡的彝族文化对于虎图腾的崇拜尤为明显。他们的民族神话传说、民族图腾,以及名胜古迹、天文历法等,无一不体现着独具特色的虎元素。
老虎在彝族人的心目中,地位举足轻重。他们将老虎视为祖先,自称“老虎之后”。为此,彝族人习惯在家中供奉虎型祖灵。彝族的家家户户,大门上挂着虎型辟邪,墙壁上挂着虎图腾壁挂,在村寨的路口,还有形状像虎的石虎神。在彝族传说里,虎是最灵验、最崇高的神,可以为百姓消灾祛邪,保佑平安。
老虎图腾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南国早报见习记者 游拥军摄
有意思的是,在彝族人聚居的地方,还有许多以“虎”称呼的山岗、水流和村寨,王光荣的老家名叫“达腊”。他说,“腊”在彝语中就是“老虎”的意思,“达腊”联合起来,用彝语翻译就是“老虎停歇的地方”。在王光荣的老家,不少地名都带有一个“腊”字。此外,广西还有一个彝族村落汉语音译叫“念毕”,在彝语里面,这个词语是指“老虎繁殖的地方”;另一个村落叫“者祥”,彝语意为“老虎的水缸”。
虎文化不断演变丰富
彝族人拥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老虎节”。祭祀时吹奏的葫芦笙,在彝族人看来,象征着老虎,从葫芦笙里发出来的声音,代表着母虎的声音,也就是彝族祖先的声音。
在广西,还有一个“虎日节”,作为旧时仡佬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一带。虎日节会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举行,当地人会以寨为单位合伙杀一头牛,每家一份,供各家八月十五日晚祭祖用。
记者在查询《广西通志时还发现,通志中有过记载·,民俗志曾有一》个名为“虎捕猪”的儿童游戏习俗在广西流传。孩子手拉手围成圆圈为“栏”,一人扮猪坐在栏里,一人扮虎在栏外东闯西窜入栏抓猪。若围栏当中有两人之间的手松开,则代表栏不牢,虎闯栏内,人栏可逐渐缩小,拳打虎死;如果猪被抓,则扮演猪的一方输。大家轮流扮演老虎和猪,继续游戏。此外,通志中还记载有一项竞技项目名为“虎棋”,又名“猪婆棋”,因以棋子借代虎或猪而得名。这一棋类游戏,流行于壮、汉、侗等民族地区。
从崇尚老虎图腾,到镇宅辟邪的瑞兽,乃至流行于民间的虎头帽,广西虎文化不断演变和丰富,与当地民族特色相互交织,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来广西旅游不能错过广西最美10大民俗风情,你最喜欢哪一个?
山清水秀的广西,生活着壮、汉、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2个和睦相处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美丽的民俗风情,或质朴含蓄,或旷达不羁,或柔情似水,或豪气冲天。
生命中真正的跋涉,是在山水背后的风景,阅历动心的传奇,了解民俗背后的千般风情。今天,波仔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广西最美10大民俗风情。
1、德峨圩场
位于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交界处的隆林各族自治县是百色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广西苗族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县份之一。德峨乡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严峻的生存条件决定了苗民只能在石头缝里种植作物。但是在中国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圩场中,德峨圩场一枝独秀。这里有原汁原味的苗族传统生活常态,这里是广西最壮观的原生态苗族服装展示会场。
2、侗族大歌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侗族大歌,侗语称“嘎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完善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盛名。广西的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富禄乡、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和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侗族村寨,按音色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等。2006年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一。在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世所罕见。
3、敢壮山壮族歌圩
广西素有“歌海”之誉,以歌咏志、以歌传情是壮族历来的传统。据统计,广西85个县、市中,已知有40个县、市有歌圩,共有642个歌圩点,大部分分布在桂西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的河池、百色、南宁地区。据壮族创世经诗《布洛陀》记述,布洛陀是壮族的“祖公”,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神。相传农历二月十九是布洛陀的诞辰,位于广西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的敢壮山被视为布洛陀的圣居。每年从这一天开始,来自广西红水河流域、右江流域等地区数以万计的壮族群众便携带香火祭品,自发前往敢壮山,祭供山上的布洛陀神位,并以唱山歌、舞狮子、抛绣球、打陀螺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体活动纪念布洛陀,一直持续到农历三月初九,千百年来从未间断,形成了壮族最盛大的祭祖歌圩。2005年,《布洛陀》和壮族歌圩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敢壮山布洛陀始祖文化遗址景区定为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
敢壮山壮族歌圩被评为中国保留至今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歌圩,广西歌海之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壮民族文化特色。
4、苗族坡会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七,是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举办坡会的时间。坡会当天,来自各乡镇村屯的苗族同胞身着盛装,汇聚一堂,举行丰富多彩的集体娱乐活动。坡会的内容有祭祀神灵、祖先,禳灾祈福以及吹芦笙、跳踩堂和斗马、斗牛、斗鸟、斗鸡、对歌等娱乐、游戏、竟技活动。2006年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那坡壮族风情
世居于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的壮族,有一个叫布壮(自称“敏”,俗称“黑衣壮”)的特殊支系。这个只有几万多人的壮族族群生活在大石山区,以黑为美,住的是古老的干栏式木结构瓦顶楼房,有着奇特的饮食、婚丧习俗,擅唱山歌,热情好客,被誉为“壮族的活化石”。那坡壮族保留着最为传统、最具特色、最有内涵的壮族服饰、语言、歌舞、民居、生产生活方式和婚诞礼仪,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在流逝的时光面前透射着眩目耀眼的光芒。2005年,那坡壮族民歌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厢镇龙华村吞力屯定为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
6、南丹瑶族风情
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的里湖、八圩两个瑤族乡,聚居着一个有着几万人口的瑶族支系—白裤瑶(自称“朵努”,因族中男子常年着白裤,故俗称白裤瑶)。白裤瑤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其服饰文化、婚丧文化、歌谣文化、寨居文化、陀螺文化、铜鼓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2005年,甘河白裤瑶民俗旅游村定为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
7、瑶族打油茶
油茶是瑶族的一种传统食品,以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最为正宗美味。打油茶的工具、原料、制法、喝法都非常讲究。工具是一只特制的带嘴的小铁锅和一把小木棰。原料有未经加工的优质绿茶和葱、姜、蒜、芜荽、盐以及肉骨汤,佐食有油炸山芋片、油氽花生米、豆腐果和糕点心等。制法也非同寻常:烧热铁锅,加少量素油,待油热透,推入葱段、姜片、蒜头熬香,放入用清水泡开泡软的茶叶,用木棰反复敲打,将茶叶打碎打透后再加入肉骨汤,加适量盐,俟烧滚,倒入小碗,撒上葱花,加入佐食,便可饮用。恭城有顺口溜:“一杯苦,二杯夹(当地方言,意为涩),三杯、四杯圩油茶。”在恭城,家家户户都会打油茶,喝油茶不分季节,不论早晚。
8、彝族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当天中午,身着艳丽服饰的彝寨青年男女聚集山顶给布谷鸟送饭,祈求人旺粮丰,随后开展抹黑脸、打磨秋等娱乐、竞技活动。夜晚是火把节的高潮,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纵情高歌,欢快起舞。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
9、游彩架
游彩架是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特有的民间传统游艺活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在广东做官的宾州武举人李若珠从广东佛山传入,时称游彩飘,民国20年(1931年)改称游游彩架。宾阳彩架以构思奇巧、设计惊险、造型优美、色彩艳丽见长,表演主题亦古亦今,传统经典和创新节目相映成趣、异彩纷呈,视觉效果奇佳。游彩架是: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声名远播的民间游艺活动,广西人引以为豪的“拿手好戏”。富于变化的惊险造型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精巧技艺,艺术功力令人叹为神奇。
10、壮族天琴弹唱
天琴,壮语称“鼎叮”,是壮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形制独特,音域宽广,音色圆润明亮,可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也可一人或多人边弹、边唱、边舞。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交界的崇左市龙州县、宁明县及防城港市一带。其表演最大的特色就是演奏者手抱天琴,脚摇铃铛,边弹边唱。2003年,一度濒临失传的天琴弹唱在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被广西音乐人抢救发掘并进行了改良创新。壮族天琴弹唱口、手、脚并用,唱、弦、铃兼顾,姿态生动,极具壮味、乡味、野味,极富艺术感染力。弹唱者佩戴脚铃,随弹唱节拍晃动,在中国民族乐器表演中仅此一例。2007年,壮族天琴艺术公布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多旅行资讯,欢迎关注“BoZai游记”和波仔一起去发现广西的美景!
相关问答
广西优秀传统文化 有哪些?广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代表性的有壮族的摆手舞、苗族的龙船歌舞、侗族的赛龙舟等民间舞蹈,还有众多的节日和习俗如壮族的火把节、三月...
广西 的风俗习惯 文化 节日?1、宾阳炮龙节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独有的一种传统节日,是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间节庆,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行。2...
广西 汉广族的 民俗文化 有哪些?我知道的有宾阳炮龙节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独有的一种传统节日,是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间节庆,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
2021 广西 三月三的 民俗文化 ?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
了解 广西 民族 文化 的意义?近年来,广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做好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广西特色文化是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过年了, 广西 大年初一有吃汤圆油茶的习俗,你们那里呢?豆沙馅的、花生芝麻馅的)每家都会做上几十到几百...其他时间可以打油茶待客。闲时早中晚自己想喝就打油茶喝,还有就是操办酒席需要熬夜那肯定要打油茶喝提神。...
猜码是不是 广西 独有的 文化 ?是不是很多女的也会猜码?广东人自称“会飞的飞机不吃,有腿的凳子不吃”。然而到了广西,广东人就不敢这样说了。其实两广人都是百越人与中原人混杂的后代,这茹毛饮血的习俗乃南蛮遗传...
广西 有哪些非物质 文化 遗产?谢邀,多关注!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广西的:2Ⅰ-2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23Ⅰ-23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59Ⅱ-28侗族大歌...
...(壮族山歌)是壮族人民重要的 民俗文化 ,也是 广西 非物质 文化 ...[回答]“壮欢之乡”申报成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选项A与题意不符,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申报成功有利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选项D理解错误.故选C...
广西 特有少数民族有哪三个?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有壮族、瑶族和侗族。壮族是广西的主要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瑶族则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