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中原·老家河南 许昌:民俗非遗摆盛宴 火树银花迎新春
民俗表演独具匠心、非遗演出吸引眼球、主题灯会璀璨夺目、特色美食琳琅满目……为了给市民带来更多精彩的民俗体验活动,2024年2月10日(本周六,农历正月初一),2024芙蓉湖首届新春民俗文化节将在河南省许昌市芙蓉湖湿地公园盛大开幕。
本届新春民俗文化节举办时间为2月10日至2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六),持续时间16天,每天展演时间为9:30至21:30。市民可乘坐601公交车前往。
据了解,南派舞狮、猴戏、马戏等传统民俗演出将在本届新春民俗文化节上演;投壶、套圈、射击等趣味活动及特色美食都将为市民一一呈现。
本届新春民俗文化节最精彩的活动当数非遗打铁花。40人的打铁花团队届时将在芙蓉湖畔带来壮美的打铁花演出。打铁花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2008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场高8米、宽40米的舞台上,技艺高超的匠人在寒风之中赤膊上阵打铁花。炉火正旺、铁水火红,汗水混合着铁水,一击而出使得金花四溅,近看如泼金撒银,天女散花;远看似金蛇狂舞,闪电裂空;遥望如漫天星辰,红光映天。
龙年春节假期,快到2024许昌首届新春民俗文化节上感受浓浓年味儿吧!(记者:任萌)(来源:许昌日报)
二月二,龙抬头,看看河南许昌的那些习俗是不是很对头!
3月8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龙抬头”,万物生发、昂首挺胸、扬眉吐气,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视为一个喜庆的日子。
这一天,家里的大人和小孩儿都会去美发店,请美发师为自己理发,精神抖擞地迎接春天。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关于农历二月初二剃头这一习俗,民间衍生出不少表达美好愿望的谚语,比如“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儿”“二月二,龙抬头,大财小钱往家流,好运刚刚起了头”“二月二,剃剃头,剃掉烦恼和忧愁,今年定有好兆头”……
二月二,在历史上有“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等称呼。元朝学者熊梦祥所著元大都(即今北京地区)志书《析津志·风俗》中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由此可见,元朝时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了。事实上,“二月二”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首民谣寄托了古人对于好收成的美好期许。
民以食为天,二月二这样的喜庆日子当然与美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许昌人来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摊煎饼、炒豆子。除了在饮食方面有讲究外,民间还有“二月二搬家,好运一打”的说法,意为当天乔迁新居可以摆脱晦气,迎来好运。上半年准备结婚的男青年,则会在这一天让亲属带着礼物去女方家“送好儿”,也就是把写有婚礼当天相关事宜的婚书送到女方家中。从古至今,这都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寄托着男女双方对婚姻的美好憧憬。
二月二这一天,往往在惊蛰节气附近,这时候气温回升、春光明媚,就连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诗,来描绘二月二的春景:“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烛余减夜漏,衾暖添朝睡。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二月二过后,桃红柳绿的大好春色就扑面而来了。
新风扑面,“正月不搬家”旧俗被冷淡
老话儿讲“正月搬家,稀里哗啦”。但莲城的一些市民已经不再理会这个旧习俗,照搬不误。3月5日上午,天气晴好,在市区南海街瑞贝卡和天下小区看到,一辆装满家具的许昌大运搬家公司的厢式货车停在15号楼前,几名男子忙着将家具卸下来。搬家的工人十分专业,只见他用手一扣底,一个两米高的衣柜就乖乖地“趴”在他背上,被他送到17楼住户家中。户主梁女士站在家门口,指导着搬家工人摆放家具。
据梁女士介绍,她和丈夫都在企业上班,前年10月份在该小区买了一套房子,去12月份基本装修完毕。“我们两口子年底的工作特别忙,本来打算春节前搬家,当时根本没时间。正月工作不忙,搬家公司也相对空闲,现在搬家正好。”
“我们从正月初五就开始忙碌了,差不多每天都有活干,虽然比平时少了点,但比起以前,已经非常让人满意了。”许昌大运搬家公司负责人徐付刚说,他从事搬家工作已13年,对这一行的变迁深有感触,“过去受‘正月不动土’习俗的影响,很少人会选择正月里搬家。而最近几年,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这些老习俗很少有人再提了。”
“这是民间长久流传下来的旧的风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这些旧习俗正在被打破,体现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市民俗专家表示,按照民间传统的说法,正月被称为吉月。在吉月,人们都会有祭天的活动,又因为天和地相对,因此不能有动土的行为。
出正月后的第一个“好儿”就是二月初二。俗话说:“二月二搬家,好运一打。”二月二是搬家公司最忙碌的日子。为了图个吉利,市民纷纷选择这一天搬家。有些市民担心当天搬家排不上队,甚至在春节前就拨打了搬家公司的预约电话。
二月二讨彩头,市民常扎堆理发
“每到二月二,很多人都过来排队理发,我会从早忙到晚!”3月5日,在市区八一路的星粤剪艺理发店,1981年出生的雷永星一边忙碌,一边用略带广东口音的普通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许昌人都喜欢在这一天理理发,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雷永星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之所以选择在二月二这一天理发,人们更多的是想借此讨采头,图个吉利。
市区解放路有一家“两元理发店”,店主是83岁高龄的蔡瑞云。来找她理发的顾客多是一些中老年人,每到二月二这一天,蔡瑞云同样会很忙碌。店内的小板凳等位置都会坐满人,有的甚至得站着等候。蔡瑞云说,二月二这一天理发是许昌的习俗,在这一天理发通常会被人们认为很吉利,会带来好运气。
旧时,在许昌有“正月不剃头”的传说。进入农历二月,二月二是个“好日子”。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按照许昌的民俗来说,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二月二,孩童理发叫“剃喜头”,人们借龙抬头之吉日,祈望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许昌的理发店很少。从业者多数是挑个担子,在集会上或在街头路边为男子剃光头。男子留背头、小平头、分头的只是少数文人、商人,妇女很少进理发店理发。由于那时候工具单一,人们的发型也单一,从业者就被称之为剃头匠。
在市区引龙街,有一家并不太显眼的理发店,店主为60多岁的海明建,在这一行他已经坚持了41年。如今,海明建仍然沿袭着老式理发程序。理发、洗头、刮面等一套程序下来,需要花费近40分钟时间,只收10元钱。据海明建回忆,20世纪90年代,国营理发店淡出市场,他开始自己干。1978年,人们理一次发只要两角钱,后来慢慢涨到0.3元、0.5元、1元……1979年以前,理发业基本是国营和大集体理发店的一统天下。1979年后,上海、温州和本地的理发个体户在许昌市区及各县城大量开业,方便了群众理发。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理发收费价格30多年来一直稳定不动。1983年,理发价格才开始稍微提高——甲级店0.4元,吹风0.15元。
二月二,鸡蛋煎饼是美食主角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传说中的神龙是掌管降雨的神祗,于是在这一天敬拜神龙,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这个节日同时也被视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象征。当然,我国的民俗有很大一部分是食俗,二月二也不例外,自古奉行“民以食为天”的祖辈当仁不让的也在考虑“龙抬头”这一天吃什么食物的问题。
据了解,二月二这天全国各地所吃的美食也不尽相同,有吃面条的,有炸油糕的,还有爆玉米花的,比作“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然而,在众多的食俗活动中,这天摊煎饼吃的人绝对是最多的。
在许昌,煎饼就绝对是二月二的美食主角,许昌人当天必吃的食物。1993年出版的《许昌县志》就记载,许昌旧时就有摊煎饼的习俗,是为了供奉龙王,祈求风调雨顺。在民间传说中,龙是吉祥的象征。而家家户户摊的煎饼,就是龙的鳞片,吃煎饼就是吃龙鳞。这样可保平安、健康。
时下,在市区六一路北段、春秋广场、文博路,以及各中小学的门口,都能见到煎饼果子摊儿。往往一大群少男少女把老板围在正中,老板面前是一个正在被加热的平底锅。
老板把面糊涂抹在平底锅上,然后用专用的竹耙子把面糊涂抹均匀。待面糊逐渐凝固成薄饼后,把鸡蛋打在薄饼上,刷上面酱,撒上盐、葱花等。最后在薄饼中央放上芝麻、果子,并用铲子将薄饼的四面铲起,包裹芝麻、果子。一个香喷喷的煎饼果子就做成了。
“事实上,煎饼果子是外来食品,咱许昌人说的摊煎饼是做鸡蛋煎饼!”家住市区七一路的徐大娘今年有72岁。据她介绍,在她小的时候,每年的二月二,每家每户都会摊这样的鸡蛋煎饼。平底锅烧的热热的,大人们摊,小孩子们就围坐在锅边等,很是幸福。“刚出锅的煎饼最好吃,大大的一张,瞬间就被大家不顾烫手的抢着吃光了,想想都流口水。”徐大娘笑着回忆着儿时的乐事。
“我和女朋友打算今年夏天结婚,听说男方要在二月二给女方‘送好儿’,在许昌‘送好儿’有啥规矩,求指导……”3月5日,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出这样的“求助”信息。
二月二是男方去女方家“送好儿 ”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不但适合理发、搬家,对于已经有对象的青年男女来说还有特殊的意义。按照习俗,如果一对恋人想在上半年结婚,那么,农历二月二是男方去女方家“送好儿”的日子。
“‘送好儿’该怎么送,都需要带哪些东西?”年龄在50岁以上的受访者都能说出一些“送好儿”的细节,比如要带用礼盒装着的点心,俗称“果子”,还要准备彩礼、婚书、“三金”等。而年轻听到“送好儿”这三个字,大多会流露出疑惑的神情。
虽然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送好儿”这一习俗,但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对于“送好儿”这一环节,大家都非常重视。毕竟,这是男女双方商议婚事的一个重要仪式。不少男青年表示,很担心“送好儿”的时候遗漏了礼物或有失礼的举动,会被女方的长辈“挑理”,影响婚事。
在许昌,筹备婚礼要先定婚期,俗称“看好儿”。“看好儿”要根据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适合结婚的“吉日”。古时候结婚新娘要坐轿,“看好儿”非常讲究,不仅要选定日子,还得确定哪个时辰上轿,哪个时辰下轿,上轿或下轿时新娘的脸朝哪个方向。另外,还要根据夫妻双方的属相确定哪些人不能迎亲,哪些人不能送亲。这些具体的内容都要被写到婚书上。
“看好儿”之后,男方要去女方家“送好儿”。“送好儿”的日子有讲究,如果上半年结婚,要在农历二月二送;如果下半年结婚,要在农历六月六或十月十送。“‘送好儿’选的都是双日子,二月二寓意好事成双,六月六寓意六六大顺,十月十寓意十全十美,都很吉利。选这些日子‘送好儿’,表达了双方家庭对一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送好儿”的日子确定了,该带哪些东西呢?除了婚书之外,男方去女方家还应带上点心、猪肉和四种青菜。点心要准备“双数”,大都会带2公斤或3公斤,装在红色的盒子里,四盒或六盒组成一提。猪肉带上两三公斤就行,四种青菜通常是大葱、芹菜等时令蔬菜,每种青菜必须带根儿送去,称“扎根儿”,表示两家从此有了根源。除了这些食物之外,男方还要带上红布单,就是用红布把新被面或单子包裹起来系成包袱,里面放上婚书,显得隆重。
此外,去‘送好儿’的人也有讲究,应是准新郎的伯父或叔叔,伯母、婶婶不能同往。如果没有伯伯、叔叔,则由爷爷或堂伯、堂叔代劳。古代准备嫁妆是个大工程,请木匠到家中打造家具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农历二月二或农历六月六“送好儿”,可以给女方家充足的时间准备嫁妆。旧时关于“送好儿”的习俗大概就是以上这些,比较烦琐。如今提倡婚姻自由,对于婚礼习俗不少人愿意取其精华,两家人商量着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昌的婚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男女结婚讲究“门当户对”、条件相当,还要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三媒(指男方媒人、女方媒人和中间媒人)、六证(拜天地时在‘天地桌’上摆放一个斗、一把尺、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个算盘、一杆秤)”。近几年,特别是互联网融入人们的生活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空前便捷,这些延续几千年的观念被彻底打破。过去男女成亲当天不设喜宴,而是在婚后第二年大年初六待客,称“答谢月老宴”。后来,由于人们普遍比较繁忙,不但喜宴安排在新婚当天中午举行,连婆家人、娘家人也一并招待,既热闹喜庆,又省去了很多繁文缛节。
相关问答
许昌 鄢陵结婚习俗?首先你要问清楚是大娶,还是小娶,大娶的话你要准备几个能喝酒的或者能说会道的,因为当天早上要在女方家喝酒吃饭,小娶的话就一切从简啦,另外新郎去女方家...
河南 许昌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上坟扫墓,献鲜花,送纸钱等表达对失去的老辈的恩念。上坟扫墓,献鲜花,送纸钱等表达对失去的老辈的恩念。
许昌 清明节习俗?上坟扫墓,献鲜花,送纸钱,放几盘水果之类,表达对失去的老辈子的记念。上坟扫墓,献鲜花,送纸钱,放几盘水果之类,表达对失去的老辈子的记念。
许昌 有哪些名胜古迹?8、魏文帝庙魏文帝庙位于许昌城东南14公里的将官池乡郭集村西南,几座青灰殿堂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自然和谐,幽美恬静。因庙建在遥观如山的高阜上,内中又有...
许昌 晚上有什么地方比较好玩? 许昌 晚上有什么?赏民俗、看歌舞、品美食,穿梭在热闹的人群中,仿佛穿越到三国,感受1000多年前的繁华许都。三、吾悦夜巷非遗文旅步行街走进吾悦夜巷,特有的魏都建筑风格,...
许昌 春节人多吗?据了解,许昌市春节期间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城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来此观光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春节期间,市中心的商业街和景点如居庸关文化公园、流星湖公园等都...
许昌文化 节在什么地方?许昌文化节在河南省许昌市举办。因为许昌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每年都会在市区举办许昌文化节,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文化...
许昌 市魏都区建安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以赶集赶会?哪位综合发布一下,谢谢?首先可以考虑察看一下地方民俗的汇综,许昌县才改置成一个许昌领导筹划土地的区机构,传统古庙会暂还会存在,慢慢的就会随认识不文明规定被逐渐的取缔掉,庙会属...
许昌 今年会禁放烟花爆竹吗?2018年1月15日,许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认真贯彻落实《许昌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管理办法》,坚决杜绝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人身伤亡、火灾等...
许昌 东站附近景点?许昌东站附近的景点就是曹魏古城了,以护城河为界,景点分为核心区和协调区两大区域,总体形成“一轴一环六区”的功能分区。一轴”即以春秋楼、曹丞相府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