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春节传统民俗文化 在葫芦岛,原来可以这样过年!

小编 23 0

在葫芦岛,原来可以这样过年!

有这样一座年轻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东北的西大门,被誉为关外第一市,北京后花园。她的名字叫葫芦岛

北方太冷,南方不够冷,葫芦岛恰到好处,正好可以嬉冰雪、泡温泉,也可以搓个澡,再美美地品海鲜、尝小吃……这个春节,到葫芦岛来玩一圈,欢欢喜喜过龙年。

01 葫芦岛天生丽质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集“城、泉、山、海、岛” 于一体,拥有285公里海岸线和265公里长城文化线。

这里有被称为“四季黄金海岸,北方康养胜地”的碧海蓝天和细沙缓滩,延线有兴城海滨、龙湾海滨 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点,海上日出时,恰似冰火交融,美不胜收。

02 领略建筑奇观

东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地九门口长城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万里长城中唯一的水上长城,号称“京东首关”。这个冬天,九门口水上长城倾力打造以亲子游为主题的冰雪乐园,迎接全国的“小金豆”们来体验冰雪乐趣。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海栈道 突出了海洋元素,艺术氛围浓郁,海上1:1航空母舰造型的栈道和美术馆融为一体。

兴城红海栈道

03 千年古城故事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的兴城古城 ,古称宁远城,当年努尔哈赤率6万大军进攻宁远城,明朝军队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凭借红夷大炮,固守坚城,最终击败后金军,史称宁远大捷。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兴城古城,拥有文庙、祖氏石坊、城隍庙、蓟辽督师府 等景点。

2024年,位于葫芦岛的兴城古城继续传承民俗文化,将举办兴城首届海鲜火锅节 ,古城挂春联仪式,古城闹元宵,祈福摸狮子,品尝面茶、酥糖等民俗活动。

04 体验关东民俗雪乡

还可以走进关东民俗雪乡葫芦古镇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过大年,白天体验冬捕、滑雪等系列关东风情活动,走进十坊街 ,关东老酒坊、粉坊、豆腐坊、香油麻酱坊等古香古色;步入小双街 ,糖人、手撕画、捏面人、陶艺、皮具等传统手工艺活灵活现。晚上逛夜市,吃小吃、看二人转、赏民间戏曲,品尝辽西酸菜火锅、东北粘豆包 等地道的关东老味道,让您在寒冷的冬日过上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关东风俗大年。

05 感受温泉暖意

冰雪中泡温泉 ,是否体验过?相传,葫芦岛的温泉有千年历史,泡温泉能强身健体,舒服又解乏。葫芦岛水调歌头温泉酒店、橡榕国际温泉酒店等地都是泡温泉的好去处。

2024年兴城古城联合了部分温泉企业,推出冬季优惠套票,逛累了古城,吃饱了美食,那就泡泡温泉放松一下吧!

06 享受饕餮盛宴

葫芦岛的兴城“全羊席” ,是继满汉全席之后的宫廷大宴,是宫廷招待伊斯兰教客人的最高宴席。“全羊席”的出现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全羊席”传入葫芦岛是在清朝末期,取羊身上的各个部位,用炸、烹、扒、焖等26种方法烹调而成。“全羊席”由112道菜、16道点心 组成。分4次上席,每道28个菜和4道点心,又称翻桌席,讲究色、味、形,所有菜名中很少露羊字,可谓:“吃羊不见羊,食羊不觉膻”。

兴城“全羊席”以全羊入菜(除羊毛外)、配料独特、刀工精细、技法精湛、工序繁杂、席面豪华,保持了清宫尊贵、典雅的皇族风范,是满清饮食文化的精髓,一般宴会难得一见,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葫芦岛兴城还有独树一帜的海鲜火锅,不但保留了传统火锅的技法与主要餐食形态,更是以海为引,以山为辅,自成一派的开创了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火锅文化。

从古至今流传一首七绝打油诗,将兴城海鲜火锅的传统民俗文化与餐饮特色高度总结,这也是兴城海鲜火锅 跟其他火锅最大的不同之处。

十菜成席宴宾客,甘泉酸叶入铜锅。

乌金做底烤铜帮,千翻万煮等硕果。

红白熟肉汤中震,渤海生鲜盘盘活。

三料四碟百般味,方得兴城海鲜锅。

兴城海鲜火锅还拥有一套保留完整的餐前礼仪,每逢重大节日,都会由族中德高望众的老者主持仪式,整个过程名为“开天顶” 。仪式包含“揭铜顶、取乌金、汇千流、纳百味、剪冬青、锁富贵、入极鲜、点红方、盖天幕、万客尝。”每个步骤都有相对应的吉祥话,用来迎接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个冬天,总会一个地方让你感到温暖,葫芦岛祝大家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图片由葫芦岛市文旅广电局提供

作者:李晛 张炜坤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生风俗篇(珍藏版)

第一节生育

一、生日

生日,是一个人诞生的日子。小孩子每到生日这天,要吃鸡蛋和面条,以祝愿孩子健康长寿。一个人进入老年期,子女要为他(她)过生日,送些礼品表示祝贺。

二、十二天(晌)

娶媳妇生孩子是个喜事,产妇生下小孩后,要给产妇娘家报喜(送信)。第五天,娘家给小孩送来被子和大人吃的鸡蛋。1天是庆祝的日子,叫庆“十二晌”(小孩生下12天,孩子平安无事)。“东家”设酒宴款待,亲友来祝贺(也叫“下奶”),给产妇送鸡蛋、白面(粉)等物,有的给钱,有的送喜联。小孩生下30天叫“满月”,有的给小孩过“满月”,在“满月”时款待亲友。小孩生下100天时,叫“百岁(天)”给小孩发“百岁”。小孩一生日了(一周岁)也要祝贺一番。

第二节婚嫁

本县属汉、满、蒙、回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汉族人口居多。从清代末年以来,准许汉、满、汉蒙之间通婚,因此婚嫁风俗互相通化回族虽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但在婚嫁风俗上,也多与汉族相同。

建国前,早婚习惯普遍存在。一般10岁以上的男女开始订婚,有的贫困人家,不足10岁的女孩就往外聘,借以换取彩礼,救济家庭生活,甚至将小女送给人家当童养媳。到十五六岁就开始“上头”(结婚),和男方圆房成婚。一些富裕人家小女婿娶大媳妇,贫困人家大男娶小媳妇。

男女订婚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讲究“门当户对”,青年男女自己没有选择对象的自由。订婚之前,经过媒人“提媒”男女双方父母同意,再由媒人将女方“生辰八字”送交男方请算命先生“合婚”,如果不“犯相”,就可“订婚”,还要经“纳彩”和“相看”。到结婚之前男方请算命先生选择吉日,由媒人通知女方,叫“通信”。再由男方给女方送去衣料首饰等物,叫“下大礼”,也叫“过彩礼”。结婚时,男方备花轿到女方家去接,叫“娶亲”,也叫“娶媳妇”。女方家叫“聘姑娘”,备酒席招待,亲友送来礼品或钱叫“添箱”。请亲友当“送门客”连同衣服嫁妆送到男家叫“送亲”,女方上轿(车)要抱上轿。新娘要穿“福衣”(上车裤子、上车袄)、蒙盖头(俗称蒙头红子)、戴铜镜。新娘下轿后要走红毡,新郎新娘拜天地。然后,新娘“坐福”、“上头”、“分大小”、“拜坟祭祖”。男方备酒席招待亲友,并设帐房收礼钱。晚上新郎新娘“入洞房”,小叔、小姑“闹洞房”,吃“子孙饺子”、“长寿面”,点“长命灯”。新娘要咬花生、栗子、枣,取早生贵子之意。婚后第三天“回门。婚后第一个正月新郎新娘要回女方家“拜新年”。

有的贫困人家,在战乱和荒年,由一两位亲友,把新娘领来,在“灶王”牌前叩头,就算结婚。

男女离婚(叫“打把刀”)后的女方叫“活人妻”,被社会所蔑视,再另找对象都很难。死了丈夫的妇女叫“寡妇”,提倡“守节”,清代还给立“贞节”牌坊,以示鼓励。女人受“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寡妇”再嫁十分困难,有的妇女未婚夫死了也守一辈子“寡”。而男人死了媳妇,可以再另娶叫“续弦”,有的地主豪绅、显宦、阔商可以纳妾(有的是因为没儿子),甚至娶三房、四房。

辛亥革命后,民风进化,逐渐出现自由变爱、自由结婚、女子讲求社交的情况,逐步打破了封建婚姻旧习。结婚形式有所变化,结婚时,由男女两家发出请帖,请有名望的人作证婚人,请朋友作介绍人,男女交换礼物,并在结婚证书上签字。在婚礼中有奏乐、唱歌、演说、照像等内容,婚礼后举行宴会。县内多数搞半新式婚礼,除去旧式婚礼中的一些迷信色彩,有证婚人、赞礼人和招待人,增加证婚书、贺词,其余仍旧老样子。

建国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婚姻自主,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青年男女经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双方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了解,情投意合即可订婚,订婚时女家要到男家吃“订婚饭”。待到法定结婚年龄持所在地介绍信到乡镇级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即可成婚。结婚仪式也较简单,有家庭婚礼、集体婚礼和旅行结婚等。家庭婚礼多在星期天或节假日举行,女方去男家结婚,男家邀请亲友设宴祝贺。亦有少数男到妇女家就婚的。

近年来,出现结婚大操大办,女方向男家索要财礼等不良风气。70年代女方要四大件(缝纫机、收音机、手表、自行车)。80年代标准更高了:“缝切机带码边的,收音机带唱片的,手表带星期天的,自行车带冒烟的”。更有甚者,发展到“组合柜、电冰箱,没有彩电不上床”。农村女方要彩礼有的第一条是要三间房,一般的要个媳妇花四千、五千元,还有上万元的。但开明的男女青年,也有朴素结婚的。不要彩礼、不操办、不接礼物、不误生产,深受社会各界赞赏。

第三节丧葬

旧社会一直沿用土葬,礼俗甚多。老人死后,穿好寿衣,男停中堂,女停内室,头顶放粘米饭、照尸灯,儿女披麻戴孝,长子主丧。有指明路、报庙、送纸、挂幡、入殓、陪灵、送行等仪式,富家雇吹鼓手,扎纸活,备酒席招待亲友,并设帐房收奠礼,举行家祭,出殡后净宅。

埋葬后第三天“圆坟”,就是挑土添坟,给死人在地用烧纸做墙,用林秸建房,用石垒门。死后“一七”、“三七”、“五七”、“百日”,子女上坟烧纸,祭祀。死后一周年,三周年富裕户请经超渡亡魂,备酒席招待亲友。

平时祭祀,就利用“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除夕”等节日上坟化纸。

建国后,丧葬形式逐步简化,去掉了一些迷信色彩。70年代开始搞殡葬改革,在汤土沟外建立火葬场。县城死人基本火化,农村除少数火葬外,实行深埋土葬。开追悼会、献花圈,代替扎纸活和送行。有些偏远山村,仍固守丧葬旧习。

回民人家老人亡故,净身后,缠白布两层,装入清真寺常备的木匣内,由亲友送到基地,抽去匣底,尸体落下墓穴掩埋。富裕户给亡人修砖墓。亡人的亲友有送丧礼的习惯,款数多少不等,这种习惯延续至今。回民不实行火葬,仍实行土葬。

第四节交际风俗

一、族中称谓

从自身算起上四代的称谓:父母(俗称爹、妈)、祖父母(俗称爷、奶)、曾祖父母(俗称太爷、太奶)、高祖父母(俗称祖太爷祖太奶)。下四代的称谓:子、子媳,女、女婿(俗称儿子、儿媳、闺女、姑爷),孙孙媳、孙女、孙女婿,曾孙、曾孙媳、曾孙女、曾孙女婿(俗称重孙、重孙媳、重孙女、重孙女婿),玄孙、玄孙媳、玄孙女、玄孙女女婿。

附九族图(下图见)

二、亲友称谓

妻的同辈及上两代称谓:妻姊妹(俗称大姨子、小姨子)、妻姊妹丈夫称:“连襟”(俗称“两乔”)、妻兄弟(俗称大舅子、小舅子)妻兄弟妻(俗称大舅母子、小舅母子)、妻父母称岳父岳母(俗称老丈人、老丈母娘)妻祖父母称岳祖父母(俗称爷丈人、奶丈母娘)。妻下两代称谓:妻兄弟之子女称妻侄、妻侄女,再下称妻孙、妻孙女。母亲的同辈及上下两代的称谓:母亲的姊妹及姊妹丈夫称姨母、姨父,母亲的兄弟及兄弟妻称舅父、舅母,母亲的父母称外祖父母(俗称老爷、姥姥),母亲的侄和侄女称表兄弟、表姊妹,母亲的孙、孙女称表侄、表侄女。

姑母的子女称姑表兄弟、姑表姊妹。

朋友的称谓:盟兄弟、盟姊妹(俗称磕头兄弟(姐妹))朋友的父母称盟父母。朋友的子女称盟侄、盟侄女。

干亲的称谓:义父母(俗称干爹、干妈)、干兄弟、干姊妹。

三、相见礼节

旧社会,晚辈见长辈,主动打招呼,拱手(揖)请安。如果是春节后第一次相见,要叩头。亲友到家,冬天给垅火,夏天给递蒲扇、装烟、筛水等。

建国后,叩头作揖逐渐改为行礼了。同志之间相见,互相握手;亲友之间相见,只要年龄相仿,也实行互相握手,互相问候。

四、其他礼节

会年茶。是一种乡间“礼节”。每到农历正月,设酒席晏请族中长者或亲友聚餐,往往形成互请,绵延多日。这种礼节延续至今探亲,俗称“串亲戚”。大都在农闲时候,携茶点干礼或土物异产,去看望至亲至友,有的赠些金钱,表示祝福。

还有盖房子帮工、铺子开张送幛子“贺号”、过儿子祝贺等礼节。总之一些喜庆事表示庆祝,一些不吉利的事情表示安慰。亲友之间互相往来、互相关心,形成礼节。

注:来源建昌县志(1992版)本文内容小编整理只供资料参考,欢迎在留言处添加资料信息,也可以来信投稿感谢关注。

免费分享原创作品,欢迎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303692561@qq.com

相关问答

葫芦岛 过年去哪玩?

葫芦岛过年可以去这些地方玩:1、兴城古城。是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位于兴城市城西,距离市中心14.4km。游客可以在城墙上俯瞰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城全...

葫芦岛 风景区?

我是土生土长的葫芦岛人,我来回答。1、龙回头景区,有海滨浴场、木栈道。2、龙背山公园。3、灵山寺,除了拜佛烧香,可登山、走玻璃桥。4、葫芦古镇,原葫芦...

葫芦岛 最大寺庙?

莲花山圣水寺是葫芦岛最大寺庙。圣水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杨家杖子镇莲花山路26号,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莲花山圣水...

辽宁 葫芦岛 好玩吗?

辽宁葫芦岛是中国北方一座风景优美的滨海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葫芦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吸引人的景点和活动,让您留连...

葫芦岛 六一去哪里玩?

葫芦古镇,因为6月份大部分花已经盛开,品古镇农家菜,游玩水上乐园。葫芦古镇集民俗、亲子、游乐、观光、美食、住宿于一体,是辽西地区规模较大的一个综合性的...

葫芦岛 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

好玩好吃的地方太多了。葫芦岛市市是中国出色旅游胜地、我国森林城市、国家级别卫生城市,“中国国际性泳衣文化艺术展览会”、“中国大提琴造型艺术文化展”...

过年都要放鞭炮,一般你们那边是几点放鞭炮呢?

以前我们这里大年三十晚上吃团年饭都要放鞭炮,我们这的团年饭都吃的比较早,下午四点左右就开始有人家吃咯,所以啊下午四点左右就会陆续有人放鞭炮,直到放到看...

葫芦岛 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葫芦古镇。主要是以葫芦文化为主题,加以各类民俗文化于其中的景点,它共有四十多个体验项目,如果都能有游玩完的话是能深刻感受到葫芦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葫...

兴城跟 葫芦岛 哪个好?

2、兴城古城的美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兴城有着独特的海鲜文化,这里的海鲜非常新鲜、美味,尤其是的“兴城蛤蜊”。此外,兴城还有土特产“兴城大米”,这种大米口...

温州有哪些适合小孩子好玩的地方 - 'Helloweiwei' 的回答 - 懂得

江心屿公园中国4大名胜孤屿之一。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屿中有著名的江心屿10景,有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博物馆、革命烈士纪...

 珠江小姐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 

上一篇传统民俗文化之丧葬现场 民间习俗:《中国传统丧葬礼仪》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