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十大传统民俗文化 来来来,看看安徽各地过年习俗

小编 23 0

来来来,看看安徽各地过年习俗

来源:安徽财经网

您是不是和我一样,掰着指头算哪天过年?快了快了!眼看着就是团团圆圆的春节。不过,咱可不能年复一年傻乐盯着自己门前屋后的那点事。我们特别整理出安徽各地的年俗,让你足不出户涨知识。

池州:锣鼓喧天舞傩戏

池州的街头处处洋溢着傩文化的气息,傩的艺术本身和文化内涵深入人心。在梅街镇姚街村,正月初头,村庄家族祠堂中,锣鼓喧天,鸟铳齐鸣。田间地头劳作一年的农民,擦净傩舞面具,邀上宗族师承技艺的同乡,有声有色有模有样表演开来,这种蕴有请神祭祖、驱邪纳福为目的的古老民间文化,一次次焕发出久违的生机。

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傩戏”等表现形式。舞时大多锣鼓伴奏,节奏明快,这种东方古典雕塑艺术的自然美吸引了不少外地市民慕名而至,这种祈福纳祥的傩戏饱受赞誉。

淮南:大年初一听故事

大年初一上午,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桃花源戏楼下茶馆,里里外外围了数百名居民,大家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故事。讲故事的是镇里的名人——78岁的“民间故事讲述家”轩传林。

“下面的客官,请喝杯茶,歇个脚,听我给大家摆个故事。摆啥故事?打起那个竹板精神爽,列位客官听端详。展护卫武艺强,江湖道上美名扬,可偏偏就是有人不买账。这人气势太张狂啊,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就是江湖上人称锦毛鼠那个白玉堂。”轩传林三两句语言就吸引了台下观众的注意,他绘声绘色的表演,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坐在台下的老人们自豪地表示,淮南有着丰富的曲艺文化积淀,“故事家家户户讲,男人讲,女人讲,小孩子也能讲。”

颍上:吃到硬币饺子会吉祥

在皖北颍上农村,年三十的午饭才是一年中的团圆饭,这顿饭都要在自己家里吃。吃过团圆饭,家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张罗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包饺子。先是准备饺子馅,饺馅分荤、素两种,年三十的晚上吃荤馅的,年初一一天都要吃素馅的。

据老人们说,年初一家里不能吃荤,所以要准备足够的素馅饺子够一天三顿的。这时候家里主妇们就各显神通了,把素馅饺子包成各式各样,最受欢迎的就是元宝(一种两个饺子皮合起来包的圆形饺子),有的周围还捏上花边,一般元宝的数量和家里的人数一致,就是说家里有几口人,就要包几个元宝,这样就能保证家里每个人的碗里都会盛到一个元宝。其中一个元宝中间会被特别加上一枚洗干净的硬币,据说吃到包了硬币的元宝的人一年里都会财运亨通。

涡阳:初一早晨祭祖先

在皖北涡阳县农村有一个年俗,那就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到祖先坟前祭祖。年初一早晨吃过饺子之后,先是晚辈挨个给家族里的长辈们拜年,然后,一个家族的男人们便会聚集到一起,到田地祖先坟前进行祭拜。根据当地风俗,祭祖时,女人们是不参加的。一般年初一田地里都会有雪,祭祖回来之后,两脚都会沾满泥。祭祖回来的路上,晚辈们便开始在年长者的带领下,挨家挨户给同村里的长辈们拜年。

庐江:吃鸡蛋拿“元宝”

在庐江,鸡蛋被当地百姓冠上“元宝”的美名,家家户户用此来招待客人,祝福前来拜年的宾客新的一年能发大财,交好运。每家每户“拿元宝”的时间从年初一早晨开始,家里人先吃上一个煮鸡蛋,表示新年吉祥之意。随后,去邻居、亲朋好友家拜年,主人在吃饭之前必先端上一盘事先煮好的鸡蛋。一般情况下,主人都去劝客人“拿双元宝”,即吃上两个鸡蛋,一是鸡蛋是“双数”表示更加吉利,另外是拿的“元宝”越多,新的一年里赚的钱会越多。

“元宝”的烹饪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家庭选择白水煮,有的家里用茶叶、盐水煮,还有的鸡蛋选择花生仁外面的一层皮作为辅料来煮,颜色特别红润。

歙县:大年初一来碗枣栗汤

在徽州古城歙县有这样一句老话,“清闲初一朝”,说的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可以清闲一点,但是清闲归清闲,大年初一的早晨还有一场“重头戏”。按照古老徽州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由一家之长主持,带领全家老小点香、燃烛、上供,向祖宗画像行跪拜仪式,邀请列祖列宗与家人们一块过年。现在,这一环节已经慢慢淡化了,但是早起喝上一碗枣栗汤可是不能省略的重头戏,一般人家都要在三十夜烧上一锅,初一早上来上一碗,寓意朝朝顺利,岁岁如意,也有盼望子孙早早得力。

砀山:扁食出锅先敬神

砀山过春节大年三十那天最为繁忙。贴春联、贴门神年画,上午要剁好扁食(饺子)馅。中午饭吃扁食,扁食下锅时要敬神,出锅先盛碗敬神,还要以汤浇地祝祷。傍晚要在门口横放下个棍子,叫做拦门棍,据说是为了拦住财气。初一早上吃的扁食,三十晚上就要包好,然后以扁食皮封住刀口、擀面轴。除夕夜,多为家人聚在一块吃个团圆饭。初一这天谁家的鞭炮响得早,就代表这一年谁家运气好。放鞭炮的同时,开始煮扁食,吃完扁食去拜年,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桐城:初一初二不拜年

桐城过年,大年三十那天,中午吃饭要吃挂面,表示日子长长久久,除夕的年夜饭一定少不了鱼,但是却不能吃鱼,寓意是连年有余。正月里请客要上两碗鱼,一碗可以吃,另一碗不可以吃。

桐城人在拜年上有很多讲究。“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初三拜母舅,初四拜丈人。”初一这天,不准扫地、不倒垃圾、不泼水,说是怕把财气扫掉,而且初一这天只吃两顿,晚上要早早地上床睡觉。桐城人认为,初二不但不是好日子,而且还是个忌日,亦称新灵。就是上一年如果家里有人去世了,第二年正月初二所有亲戚朋友都来拜祭;如果家里上一年没有人去世,亲朋是不能在这一天登门拜年的。

桐城人走亲戚拜年,必须带糕。吃过饭准备回家了,亲戚会备好糕,作为回礼,意思是“高来高去”。

亳州:“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

腊月三十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到坟地里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合家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 记者 江亚萍/整理

安徽的六大特色风俗,你知道几个?

每当谈及安徽,你会想到什么?是黄山云海的奇幻美景,还是徽派建筑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不聊风景名胜,也不说历史文化,而是要深入探索一下安徽那些别具一格的民间风俗。风俗,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生动体现,安徽作为一个融合了多种文化和历史的省份,其风俗自然也是多姿多彩,令人称奇。

一、婚嫁习俗中的“哭嫁”

在安徽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新娘子在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会有一场别开生面的“哭嫁”仪式。这可不是因为新娘子伤心而哭,而是一种寓意深厚的风俗。

哭嫁的过程中,新娘要和母亲、闺蜜一起唱哭嫁歌,歌词中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还有对即将离开家人的不舍。这种风俗在现代看来或许有些奇特,但却是安徽很多地方流传已久的婚嫁传统,它蕴含着深厚的感恩文化和乡土情结。

二、独特的食俗——毛豆腐与臭鳜鱼

安徽的美食文化也是其风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起安徽的特色美食,不得不提的就是毛豆腐和臭鳜鱼。毛豆腐是徽州地区的名菜,豆腐经过发酵后长出了一层细腻的绒毛,烹饪后味道醇厚,入口即化,是徽菜中的一绝。而臭鳜鱼更是一道“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佳肴,鱼肉鲜嫩,汤汁浓郁,让人回味无穷。这两道菜不仅代表了安徽独特的食俗文化,也是徽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

三、节日庆典中的“舞龙舞狮”

在安徽,每逢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总少不了热闹的舞龙舞狮表演。这一传统源于古老的祭祀仪式,寓意着驱邪避害、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舞龙舞狮的队伍穿梭于大街小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给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这一风俗不仅展示了安徽人民的英勇和自豪,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徽剧与黄梅戏的传承

谈及安徽的文化风俗,怎能不提徽剧和黄梅戏?这两种戏曲形式都是安徽的文化瑰宝。徽剧历史悠久,唱腔高亢激越,表演粗犷豪放,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黄梅戏则以其清新脱俗、抒情优美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安徽,看一场徽剧或黄梅戏表演,不仅是娱乐消遣,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验。

五、茶文化的韵味

安徽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文化也是安徽风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安徽,待客之礼中必有茶,而品茶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从采摘、制作到冲泡、品饮,每一环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黄山脚下,一杯好茶,一缕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忘却尘世烦恼。

六、独特的建筑风格——徽派建筑

说到安徽的风俗,还有一项不得不提的就是徽派建筑。这种建筑风格以白墙黛瓦、马头墙为特色,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寓意深远。在安徽的宏村、西递等古村落,你可以看到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让人流连忘返。

安徽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魅力。从婚嫁习俗到食俗文化,从节日庆典到戏曲传承,再到茶文化和建筑风格,每一项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这些风俗不仅是安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有机会到安徽走一走,不妨深入体验一下这些别具一格的风俗文化,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探索安徽风俗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风俗都是安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们代表着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无论是欢快的舞龙舞狮,还是抒情的黄梅戏,都是安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的体现。而品茶和欣赏徽派建筑,则是一种对生活的品味和追求。

当然,安徽的风俗文化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多的精彩等待我们去发现和体验。比如,安徽的剪纸艺术、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等,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欣赏的。这些风俗文化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珍惜这个地区的文化传承。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很多传统风俗都在逐渐消失。然而,在安徽,这些风俗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这得益于安徽人民对文化的敬畏和珍视,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关注和保护这些风俗文化,让它们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了解一个地区的风俗文化并不仅仅是知道几个表面的现象,更需要我们去亲身体验和感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些风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所以,如果你有机会,不妨亲自去安徽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山水风光,品一品那里的美食佳肴,更深入地感受一下那里的风俗文化吧!

相关问答

安徽 的习俗和风俗?

1、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2、除夕的年夜饭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饺子,皖中和皖南人则在...

安徽 有哪些风俗习惯?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很多的风俗习惯,下面给大家讲一下安徽结婚的风俗习惯:一、合肥新娘上车站糕上,亲友口念吉祥句接亲出发前需要准备门缝钱(包5元、10...

安徽 有那些 传统文化 和习俗?

安徽的地域文化是比较丰富的,比如有淮河文化,安徽的淮河流域就是我国文明发祥地之一,安徽除了有淮河文化之外,还有新安文化、皖江文化、泸州文化,不同地区的...

安徽民俗文化 有哪些?

安徽的风俗:阜阳火把节、九华山庙会、徽州婚嫁、大班会、花鼓灯、过年入夜前洗澡、放炮祭祀、安苗节、东至赏灯会、绞脸。绞脸绞脸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方式,亦...

安徽 有什么风俗?

安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省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传统。以下是一些安徽的主要风俗:婚嫁习俗:安徽的婚嫁习俗非常讲究,一般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安徽 有什么风俗习惯?

一、黄山节令习俗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

安徽 习俗?

一,小年前后上坟祭祖,安徽大部分地区的人在腊月24小年前后会去上坟祭祖。二,办土地会。3,除夕进香。四,初一吃步步糕,安徽有一部分地区大年初一早上就吃...

安徽 有哪些习俗?

安徽的风俗传统,1、小年前后上坟祭祖。安徽大部分地区的人在腊月二十四小年前后会去上坟祭祖。2、办土地会。3、除夕进香。4、初一吃步步糕。安徽有一部...

安徽 有什么习俗?

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忌吵),不沾...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

安徽 家乡的习俗?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和习俗。以下是一些安徽地区的传统习俗:1.**春节习俗**:-在安徽,春节(农历新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安徽...

 北屯高级中学  当当网李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