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春节的文化和习俗
辞旧岁迎新年
- HAPPY NEW YEAR -
时光转眼即瞬,在这一年里
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拿下了各种丰功伟绩
龙年贺岁,在新的一年
祝大家新年快乐,龙年大吉,万事如意
新年快乐
有一种温暖叫回家
有一种幸福叫团圆
有一种记忆叫习俗
春节
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一个节日
也是一年之初美好的象征
春节的习俗
从初一到十五
可是天天有讲究呢!
快来一起看看吧
正月初一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
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初三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有些地方在这一天会少出门,以防招惹口舌是非。据古代传说,大年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必须早早地熄灯就寝,还要在家中各处撒盐和米。此外,这一天还是“谷子生日”,要吃米饭;大年初三打扫是为了招财进宝 。
正月初四
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正月初五
大年初五,五路接财神。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正月初六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
正月初七
大年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
正月初八
大年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每逢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道教和民间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
相传,正月初十是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则会伤了庄稼。
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
民间俗称“正月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正月十四
正月十四,拜临水娘娘,保佑妇女孩子健康。
而且农历正月十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是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 完 —
我们的节日·春节 新年民俗知多少
迎新春 贺龙年
恭贺
新春
恭贺新春 龙年大吉
一到春节
家家户户办年货、买新衣
扫房屋、写春联
一切约定俗成、井井有条
大街小巷、城郊乡野年味渐浓
春节期间
人们会遵循各种传统习俗与活动
以表达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
春节过年
新区有哪些传统民俗和非遗活动
一起了解下吧
↓↓↓
非遗蚌壳舞
△老照片记录中的蚌壳舞
蚌壳舞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流行于今天青龙街道周边的一种民俗舞蹈表演,表演人数约22人,有蚌壳、螃蟹、虾子、鱼等艺术角色与元素,通过精巧的舞蹈编排,在短短6、7分钟里就能生动地展现出一幕活灵活现的水底故事。
春节期间,大家一同赶场、观看蚌壳舞公开表演,庆祝吉祥团圆的热闹场景,是不少新区人共同的“童年回忆”。
荷花灯
上世纪20年代,青龙人便开始自编自导自演荷花灯,其中“荷花仙子”身着玫红或粉红色衣裳,佩手饰,脚穿绣花鞋;渔翁身着梢翁衣裤,腰系白围裙和鱼篓,脚穿白色长腿袜和布鞋,手持挠板(烟筒或蒲扇) ,头戴一顶草帽,显得滑稽风趣。演出服饰、道具形象生动,富有戏剧性。
△融合了龙灯与荷花灯元素的荷花龙灯
在后续的传承发展中,荷花灯这一表演形式又与龙灯进行结合,加入了“荷花龙”这一元素,与数十只荷花灯组成表演队伍,伴随“荷花仙子”一同,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轻柔漫舞,展现出“龙摆尾”“燕子穿梭”“轻风拂柳”等姿态,以优美的演出来祈求明年的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写福字、贴春联
俗话说“买春联,贴春联,贴上春联过大年”,新区人的年,无论如何都少不了这副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
福字则是用红色纸张写上“福”字,挂在门上或者墙上,寓意着祝福和吉祥。
除夕这天一早,新区人把福字贴在客厅里或门窗上,把对联贴在门楣,给屋里屋外添点喜庆。这些春联和“福”字不仅仅是纸上的墨迹,更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以及对阖家团圆的期盼。
舞龙表演
锣鼓响起,祥龙腾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舞龙民俗让这个春节充满“龙气”。
“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新区人用舞龙的方式祈祷神龙庇佑,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
舞狮表演
狮子是我国民俗文化中常见的吉祥神兽,因此在大部分人心目中,舞狮可以驱邪避晦,代表吉利与平安。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新区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
热闹喜庆的氛围十分具有感染力,表演者们戴上头套,将幸福与吉祥在表演中散播给大家,围观的群众也会积极与舞狮队互动,新年的美好氛围就在其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逛庙会、猜灯谜
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灯谜、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是中华传统文化宝藏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逛庙会、猜灯谜……是新区人每年元宵的必备仪式感。
元宵节这天大人小孩一起穿新衣,赶庙会,游玩打卡,三五成群,节日喜庆的氛围到处洋溢着,赏民俗,寻非遗,吃美食、抢彩头……品人间烟火,感受新春的团圆之韵。
春节过年
快来新区感受人间烟火
体验本地民俗文化
今日春节,你们怎么过欢迎大家文末留言和新眉儿分享
撰稿/编辑:蔡古梅
值班编辑:梁蕾
责任编辑:文雅
相关问答
过年有关的物品和习俗?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
春节 的 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贴年画、挂对联、包饺子、放烟花、剪窗花、喜迎春等活动。此外,春节还有祭祖、送礼、赏灯等习俗。由于...
春节 的 文化 和习俗?春节的习俗就是吃饺子,贴春联,观花灯,人们会在除夕夜晚上12点放烟花爆竹,迎接新的一年,象征着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春节的习俗就是吃饺子,贴春联,观花灯,人们...
中国传统文化 习俗有哪些?谢邀:据我了解传统的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我记得每年家乡都会搞社火,大人小孩都会去参加,尤其是这种活动我觉得非常的好,是文化的传...
春节 的特点和风俗?春节的习俗特点为:主要以人热闹,增进亲友感情为主而传承下来的一套习俗、节日期间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庆贺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春节 的 传统文化 有哪些?#丁酉新春#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夏历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对中国老百姓而言,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的习俗有很...
春节 时家里的讲究和习俗有哪些?在农村,春节的老规矩很多。在我们这里,年三十晚上,天井当中必摆一方桌,用黄表纸写一牌位,上写“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众神之位”,竖着写,不能了草。碗碟茶碗酒...春...
春节民俗文化 有哪些?过小年。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
春节 的 传统文化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
弘扬 春节传统文化 你有哪些建议?孝老爱亲,过一个团圆年。春节是团圆节,尽量多回家陪陪父母亲人。一年到头都忙忙碌碌,利用春节坐下来与亲友共叙亲情、友情、爱情。文明出行,过一个平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