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传统民风民俗文化 徽州这些奇异民俗,已有800多年历史

小编 23 0

徽州这些奇异民俗,已有800多年历史

徽州的一些特有的风俗习惯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些习俗各村各镇有别。 但随着现代徽州人们观念的逐步转变,一些传统的习俗正在改变,正在淡去。值得庆幸的是,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些习俗的留存。如果机遇好的话,还可看到或参与其中。

1

婚俗

这里婚嫁习俗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从一而终”的伦理观念 。一般有九道程序:请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

徽州各县镇自然条件不尽相同,观念也有异,因而各地在程序和称呼上也有区别。男女长到成人,即有人上门说媒。她们从女家取得年庚八字送到男家,填上男方年庚八字,送给嫁命倌推算,看男女命上是否相合,相合方可婚配,俗称“合八字”。

行聘俗称“送担”,女方接和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

定亲后,由男方送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称“请期”。迎娶的前一天或当天早时,男方派人前往女宅搬行嫁。

迎娶前夕,男家设有接亲酒席,媒人上座,诸亲友执事等依次入席。宴罢,由男女双方利市人在“红驾庚帖”上写明结婚时间。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

女嫁当天,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抵达女方门前,女家紧闭大门,要等新女婿从门缝中塞足了“米饭钱”、“尿布钱”之后,才打开大门。接着闺房内母女开始“哭嫁”,以示不忍分离。三声催亲爆竹一响,新娘出房上轿(现多用车)。到了男家门口,新娘须由新郎背进大门,意为日后夫妻反目,女方可以声称不是自己走上门来的。花轿落地即行拜堂礼。

闹洞房一般分为“撒帐”和“吵新人”两步进行,众人可任意与新人调笑取乐,插科打诨,常常闹得新媳妇狼狈不堪。

婚后第二天谒祠。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岳父母,谓之“回门”。婚后第三、第四天请岳父母来女婿家作客,谓之“望朝”,第五、第六天新郎新娘再回门的习俗。

2

寿诞习俗

寿诞习俗是徽州人祈求多福多寿和避凶化吉美好愿望的一项庆祝活动,习惯上称“做生日”或“做寿”。

一般以50岁为界,50岁以前称“做生日”,50岁以后称“做寿”。一般做九不做十,嫌十太满招损。

10岁、20岁称“整生日”,要大宴亲朋,其它小生日称之为“长尾巴”,一般比较简单。歙俗(唐模亦然)10岁生日,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馃和衣服、鞋、帽以示庆贺;20岁生日,由岳母家赠送新鞋两双。

三十而立,30岁生日开始自理,宴宾请客,以示荣耀。

40岁生日一般不做,因为徽语“四”与“死”音同,不吉利。

50岁生日,事业已成,子女婚嫁,于是儿女为父母庆寿,亲友贺寿,此乃“福寿荣华”,家业兴旺之际,故俗称50岁生日为“荣庆”。

活满一个花甲,乃大喜之事,故60岁为大庆。

两老同寿为“双寿”。祝寿以女婿为主,儿子儿媳陪衬。下午拜寿,寿星身着“吉服”上座,先由长子夫妻奉施上寿,寿星离座走到堂前,向外敬天,向内敬地,然后回座。家人按长幼次序。先男后女成双成对,跪拜上寿。亲朋三鞠躬。晚上开桌吃寿酒,寿星本人不在正堂人席,找几个年岁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堂另开一席。有钱人家还请戏班来唱戏祝寿。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70岁已是大喜大福之事,祝寿活动又更隆重,有的还合族同庆。

3

年俗

徽州人由于常年在外讨生活、经商或为官,难得几次团聚的机会,所以像过年这样的节日就显得尤为隆重了。由此传下了别有风味的过年风俗。

过年一般从“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开始,家家户户打扫除,吃“腊八粥”。接着就是杀猪备年货。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家家张挂祖宗画像,迎祖过年。晚上,各家烧香点烛,拜送“灶神”上天呈善事。农历除夕“三十晚”,各家张贴春联,接“灶神”下界保平安,合家团聚“吃年饭”,然后守岁至夜12点,鸣放爆竹迎新年。正月初一为春节。清早,全家老小依长幼次序向祖容(祖宗画像)“拜年”,接着吃“利茶”、“长寿面”,男子出行拜谒宗洞。当天,人们见面互祝吉利,恭贺新年。初二,开始互相上门拜年,走访亲友。

幅员辽阔的中国,还有很多风物不为人知。跟随“玉兰旅行”,带你见识地道的中国民间。

徽州文化|新安理学与历史上的徽州民俗

新安理学对徽州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最具说服力的当是徽州民风民俗。历史上,徽州民俗区别于其他郡府的特质在于“邹鲁之风”,即具有浓厚的儒教化特征。作为徽州文化活的见证,徽州民俗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理学存在的社会基础是宗法伦理关系,而聚族而居是徽州特别普遍的风俗。“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豪不紊;主仆之严,虽数世而不改,宵小不敢肆焉。”

(康熙《徽州府志》卷1《风俗》)这些材料说明,徽州人聚居具有严格的传承,其指导思想是以家庭伦理观念为中心,严于上下之别,具有强烈的宗法伦理色彩。历史上宗族聚居好处很多:首先是重宗谊,修世好,岁时合族以祭,使“贫民亦安土怀生”,这是保证社会稳定的一个有效手段;歙地有“千百年祖墓,千百丁祠宇,千百户乡村”,所以能保证经商外出者的故乡观念。

同时也因为聚族而居,乡村城市诸姓皆无错乱,各有段落,如此则“主教堂,礼拜之寺无从建焉”,所以“徽州独无教门”,不尚佛老,以至“求其崇宏壮丽所谓浮屠老子之宫,绝无有焉”。凡此等等都说明了族居这一徽州普遍的民俗所体现的是一种稳定的社会状态。

《歙事闲谈》的作者许承尧认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理学的教化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聚族而居的民俗是受新安理学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它标示的是一种稳定有序的社会状态,同时也强化了作为封建伦理纲常的理学的地位,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理学精神最显之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倡导“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现在依旧竖立在徽地的贞洁牌坊即是证据。理学以“天理”为念,要求人们致身国事,孝慈亲友,也强调对人欲的节制,所以要求妇人守节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程朱理学渊源的徽州此风尤盛,对于节烈的提倡更是不遗余力。《休宁碎语》卷一说:“新安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婺源县城有一处牌坊记载的烈妇自宋以至于光绪年间共有5800人之多,民国修订的《歙县志》16本当中就有4本是《烈女传》,其他未见于史料者便可想而知了。

究其原因,乃在于广大妇女深受理学教化的影响,耳濡目染,渐成观念。以理学的价值观念为指导的族居形式也强化了这一信念,族居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持纲常名教不可动摇的权威,以至于诸姓之间绝无错乱;妇人若是改嫁,也就破坏了这一稳固的社会状态。

质言之,守节与族居虽有形式上的差异,但二者在维持封建伦理纲常方面是一致的,并且在这一原则之下,二者也是互相联系的。

总之,历史上徽州民俗与新安理学具有这样的关系:新安理学反映的是封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徽州民俗则以新安理学为价值指南,从而与封建伦理纲常相一致,并进而互为强化;在此基础上,徽州民俗也是一个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的稳定系统,这一系统所承担的职能就是在百姓的人伦日用之中强化理学作为封建统治者的意识形态的无上地位,举凡布局严谨的民居、俭中求细的饮食等日用风尚莫不如是。

相关问答

徽州民俗 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徽州地区的特色民俗:1.**安苗节**:这是流行于安徽绩溪、歙县一带的农事习俗,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是当地农民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2.**跳钟馗**...

徽州民俗 有哪些?

腌臭桂鱼,烟熏腊肉,采竹笋,山货比较多,丘陵多,交通不是特别便利,适合种竹笋及其它山货,不适宜种植水稻,风景秀丽,非常适合旅游。腌臭桂鱼,烟熏腊肉,采竹笋,山...

用简洁的语言向人们介绍黄山的一种 民俗 ?

黄山节令习俗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

介绍徽商 文化 ? - lGybKkLM 的回答 - 懂得

徽商文化是古徽州商人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包括以“徽骆驼”、“绩溪牛为形象代...

徽州传统 村落的概念?

鸟瞰徽州大地,山峦起伏,溪流纵横,在青山绿水之间,错落有致地散布着一些粉墙黛瓦白屋群,把一方大好山水装点得格外清新别致而又韵味十足。这就是千百年来徽州...

黄山过年习俗?

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带领孩子扫墓,贴春联,打扫卫生,走亲戚,放炮仗,收发压岁钱,给长辈拜年,穿新衣服,大年初一吃枣和板栗。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带领孩子扫墓,贴春...

徽州文化 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具体包括现在的哪些地区?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遭到镇压,改...徽州...

徽州 木雕是承载着徽州悠久的历史 文化 ,徽州木雕雕刻的内容有哪些?

徽州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近些年来,因为对徽州文化的认识有了更多的认识,逐渐兴起了一门地方文化学——徽文化,徽文化囊括了很多只是,比如说徽州建筑...1...

剪头发要摆宴席,安徽黄山真有这风俗吗?

黄山(古徽州)现在有三区四县,每个县语言不同,风俗也不同。我们这边男孩子从小脑后留一根小辫,好像听老人说不能乱剪,现在几乎小男孩脑后都不留小辫子了。我...

“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 徽州 风俗...

[最佳回答]“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

 哈飞汽车集团  梅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