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 传承发展研究
熊光红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树立文化自信心,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引领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是发展国家软 实力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发展面临着传承 危机。因此,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基于全球化这一背景,文章对民族传统文 化保护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从多个角度探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建议,希望为民族传统文化 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一、引言 民族地区是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传统文化遗产 众多,文化资源保存良好。但在全球化、现代化改革浪潮 中,一些外来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带来较大的冲击,当地 民众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心,致使当地民族传统文 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 承势在必行。
二、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困境 (一)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国际话语权与经济 优势向全世界散播其价值观,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造成 较大冲击,致使一些当地年轻人盲目崇拜西方现代文化, 过度追捧都市精英文化,对本民族的民间工艺、民歌等传 统文化不了解,甚至出现排斥情绪。青少年是民族文化传 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民族传统文化在青年传承中日趋 衰落,多数青年难以对本民族文化产生强烈认同感与自信 心,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输出,文化认同危机较 为严重。 (二)民族传统文化过度商业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部分民族地区通过旅 游开发等方式达到这一目的。然而,一些地区民族传统文 化为了更好地融入旅游市场,从中获取更多经济利益而被 盲目地包装与改造。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在民间 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传播范围也更广,但其也有可能遭 到破坏,变成专供消费者消遣的商品,失去了文化内涵, 成为过度消费的商品。例如在传统村寨中,一些开发者为 了迎合市场、满足旅客的消费需求,在当地大量开设酒 吧、表演舞台等设施,与当地村寨文化格格不入,这些都 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过度消费。整体看来,应把握好商业 开发的“度”,避免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负面影响。 (三)文化传承人断层 在民族地区,许多传统民间工艺后继无人,面临着失 传危机。大多数传承人都已年近古稀,年轻的文化传承 人少之又少,并且随着一些老匠人的离世,传承人断层现 象更为突出。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民族传统工艺技艺要求 高、学习时间长,成为技高超的匠人需要较长时间,影响 了年轻人学习传统民间工艺的热情。与此同时,相比于学 习传统技艺,外出务工或进行旅游开发能获得更高报酬, 所以大多数年轻人对学习本民族传统技艺兴趣不高。 (四)法律制度保护力度不足 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法律保护力度 不足。 一方面,现有法律制度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不 足。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部分游客在观看传统文化艺术 表演过程中,擅自使用摄像机拍摄节目,在后期制作中 更改音乐,这种对传统文化艺术表演的加工与传播可能使 这些艺术表演失去其文化内涵,也增加了其他人对本民 族文化的误解。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对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不足,法律保 护的客体范围有限,一些民族文化资源的权利归属难以 确定。 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人、持有人等主体 的地位没有在法律层面上予以确认。目前现有法律制度 仅对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地位予以确认,在法律层面上 确定政府对其传承活动应履行的义务、职责等。然而,民 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更需要传播人、持有人以及广大民众 的传播与保护,这些人的地位在法律层面上没有被确认, 使得普通民众参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往往“心有余而力 不足”。
三、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建议 (一)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 第一,辩证看待民族传统文化,继承本民族优秀文 化,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新。在保护与挖掘传统文化及其 价值时应该坚持辩证的方法论,取其精华,对优秀民族传 统文化予以传承与保护。我们要认清当前文化传播形式, 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合理利用优秀外来文化,更好地传播 与发展传统文化。 第二,通过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深化对多元文化的理解[1]。针对民族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 体中传承日渐衰落的现象,当地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 应该积极让民族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入课堂,通过文化 教育增强青少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强化青少 年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更为客观地看待民族传统文化与 流行文化。 (二)文化资源开发紧握“根脉” 第一,坚持适度性原则,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对民族传统文化过度开发而造成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在 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政府以及群众要 秉持适度性原则,坚决杜绝掠夺性开发,减少对传统文化 资源以及当地环境的破坏。对于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歌 曲等文化资源,在开发时应该谨慎确定资源开发的范围 与程度。对于不易受到破坏的民俗文化,应该引导当地 群众一同挖掘其文化价值,积极宣扬与落实可持续发展 理念。 第二,文化资源商业化突出“自然性”,避免过度商 业化。民族传统文化即使进行商业化发展,也并非传统意 义上的商品。在商业化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把握商 业化的程度,在开发过程中突出自然性与真实性,合理运 用商业运作手段,尽可能避免脱离实际的创作。基于游客 回归自然的消费需求,在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还原真 实的文化背景与生活体验,个性化、科学化设计与开发优 质的旅游项目,例如民俗体验区等,这对保护与弘扬民族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加强对游客的管理与引导。在商业化开发、发 展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游 客的引导与管理。对于前来旅行的游客,可以向其发放旅 游宣传与行为指南手册,在手册上注明不同区域、不同民 族的禁忌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 络平台发布旅游指南等内容,减少游客不文明行为。对于 一些人流量较大的热门景区,为了更好地保护民族传统文 化,可以借鉴故宫等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结合地区环境 承载量,对游客进行限流。 第四,做好商业开发统筹工作,完善管理机制。在商 业化开发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前,当地政府需要组织有关 专家进行全面调查,客观评估商业化开发的合理性与可行 性,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确定民俗传统文化 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引领其健康发展。同时,有关部门 还应该定期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加强对旅游开发商与经 营者的管理。 (三)完善传承人培养与激励机制 民族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在保护过程中 要加强对“人”这一载体的保护与培养[2],重视对传承人 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协调发展,对于 发挥民族文化特色有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时,可以通过正规教育与 非正规教育实现。一方面,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人培养引 入当地高校人才培养项目中,利用当地高校的资源优势, 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使更多的大学生 投入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如将民族传统音乐引入 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促进民族音乐与音乐专业课程教学 融合,重视音乐本土化教育,同时积极开发民族传统音乐 教材,这些都可为民族音乐传承人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 面完善非正规教育传承人培养机制。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家 族传承、师徒传承以及民俗传承等方式加大对民族传统文 化传承人的培养,政府在培养传承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 重传承人以及相关主体的意愿,减少对传承活动的干预, 使相关主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减少经济利益对传承人 培养以及自然传承过程的干扰。同时,对于传承人的培养 也应该完善相应的资助与保护政策,为传承人提供良好的 培养环境。 在重视对传承人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 保护的激励机制建设,为群众与传承人保护传统文化提 供动力。民族地区可以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旅游产业,对民间自办的民俗活动进行指导与规划,对于有影响 力、特色突出的民俗活动给予财政补贴。与此同时,当地 政府还可以鼓励民间匠人、表演艺术家等整理传统文化资 源,对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的优化与改造给予资金扶持,从 而鼓励更多的匠人、群众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 承中。 (四)加大法律保护力度 为了更好地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除了要依靠道 德自律外,还需要法律保护力度,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制 度,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文化传承人、游客等主体的约 束。一是完善传承传播活动的法律制度。对于代表性传承 人开展文化传承与保护活动,相关立法机构应在法律层面 上要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为代表性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承 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以及其他措施。同时对于传统 文化资源的持有人以及群众的主体文化传播活动,在法律 层面上明确其可以向当地文化主管部门递交书面申请,申 请通过后主管部门应为其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经费。二是 在法律法规中明确非代表性传承人的法律地位,给予非代 表性传承人一定的权力,当其认为自身符合代表性传承人 标准时,可以向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进行资格 认定,减少代表性传承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垄断现象,更 有利于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
四、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危 机,当地政府需要主动与代表性传承人、当地群众以及新 闻媒体合作,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对 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建立健全传承人培养与激励机 制,立法机关也要尽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民族传统文 化重新焕发活力,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 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明娣,翟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价值、 困境及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06):24-30. [2] 牛家儒,张晓明.新时期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 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家,2020,(11):142-145.
祭祖不是陋习,是文明的传承方式和人文情怀的延续
绵延近万年的华夏文明,是传承至今的人类瑰宝。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人类文明的摇篮。
即使被国际上强行并立四大文明古国。但论考古证据和史料,唯一有完整证据链条的只有中华文明。
要文字记载有文字记载,要古城遗址有古城遗址,要古迹证明又有无数的祖宗陵墓。可以说,是实打实的文化史料证据。
通过种种记录和史料,可以证明,我中华民族的文化一脉相承,是其他番邦,蛮夷的西方伪史所不能比拟的。
相较于西方粗鄙的以小说为史书的荒唐,我国有史,有书,有物的铁一般的历史遗迹可以说,更加纯粹和可信。
相较于文史,传承千年的民俗,更值得保护。
一个民族能够传承,离不开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每一种留存至今的风俗都有他的价值。在没有完全理解之前,盲目的下定义,是对民族文化和风俗的诋毁和污蔑。
一 、 祭祖是让人们常怀感恩的心
人类起源浩渺无据可查,但每个人都有祖宗,这是毋庸置疑的。
祭祖仪式,隆重庄严。
不论是祭奠炎黄始祖,还是上坟,扫墓,缅怀英烈。都表达了后人对先辈的感激和哀思。
感激,先辈, 解决人类繁衍,发展,生存中碰到的难题。正因为,先辈的探索和开拓进取,才为今天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恩,先烈 ,为今人之幸福生活,不怕牺牲,无私奉献。
哀思,亲人 ,为家庭不辞辛苦,任劳任怨,才有后世人才辈出。
二、祭祀的风俗是让人们不能不忘本
不忘来时路,才知珍惜当下。
不忘历史,才知前行方向。
不忘前人难,才知遇事要坚强果敢。
祭祀祖先,是告诉后人,你的根在哪。不忘本才不会迷失本性。
三、祭祀是给后来人树立榜样
祭祀还有个更重要的意义,是劝人向善。不是说你生前胡作非为,死了一了百了。
而是,就算你入土,但身负万世骂名也会让子孙后代抬不起头来。所以,祭祀的目的还是要警醒世人,要多做善事,好事,公益之事。不要昧着良心做亏心事。
眼前利和身后名,因为祭祀和祭奠,让活着的人,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好人,好事。不要因为自己作恶,而让后代抬不起头来。
更要多做青史留名的好事,让后代能够受人尊敬和敬仰。
四 、祭祖是给后来人希望
多子多福,后继有人,是中华文明人才辈出,代代相传的密码。
祭祖的仪式感,更是给后人以希望。也就是,哪怕自己死后也不会被人遗忘。多做贡献,进入族谱,进入墓园,每逢清明,会有后人祭奠。
这个传统,正是给后来人以希望,传承文明的希望,传承的延续在于生生不息的后辈,而祭祖本身就是对自己族群的认同和崇敬。
而这份崇敬之情,也是后来人努力的动力。也是鼓励今人,为后人创太平盛世的动力。因为,今日的祭拜和传承,让人们更加相信,在未来,自己的事迹和贡献不会被人遗忘。
五、祭祀文化的传承
祭祀文化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这主要是,别的国家太年轻,可能还没上升到文化,就被灭族或者灭国了。
所以,祭祀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应该多一份崇敬,少一分质疑。毕竟,以无知论有知本身就不科学。
至于,烧纸钱这个问题,谁也别盲目的否定和禁止。哪怕,先人收不到,那也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心理抚慰。
当然,文明祭祀,注意明火,注意安全这是前提。
可控,而非禁止。安全,而不失本意。
毕竟,科学本身是否科学也是一个需要辩证的问题。因为,所有看似科学的科学,只适应于某些特定条件之下,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以偏概全,以特例定所有的方式本身就不科学。
就比如说,喝热水还是喝冰水这个问题,对于东西方来说,本就是一个认知程度不同的问题。因为,毕竟中华传承千年总结出来的俗语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结语:
肆意批判中国风俗习惯的人,都可以肯定的就是心怀叵测,图谋不轨。妄图以伪命题,抹杀我中华文明的传承。阻隔我们与祖先的联系,就是想断绝我中华文明的文化根脉。
数典忘祖的人,不是中国人,因为他自己不认为他是中国人。
崇洋媚外的人,不是中国人,因为他连祖宗的文化都没了解,以无知当文化。
一切向西看的人,不是学者,而是学术骗子,因为真正的学者不会盲信,更不会吹牛逼。
相关问答
如何做好民族 传统文化 进校园的传承和发展的 论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各此的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历史的不断转折,个别民族的传统习俗逐渐失传,老祖宗创造的奇迹漫漫消失。为了继承发...
【关于高中语文选修《中国 民俗文化 》不少于1000字的 论文 或30...关于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或3000字的读书笔记,登录注册?题目作业帮用户2016-12-15文字搜索太麻烦,试试下载APP拍照搜题问老师广告...
传统文化 的内核是什么?如何保护传承?我个人看法是说的不对,请读者更好的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千古文化留遗韵、传世雕刻展新风;秦有财匠心独具,弘...
春节有哪些习俗最让你难忘?哪些习俗让你觉得有年味?对于这些习俗,我们应该怎样传承?作为出生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我,最乐意回答这种习俗问题。侗族,聚居于湘黔桂交界地区,以贵州省锦屏县为界,分为南侗、北侗。北侗地区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民族...我...
小 论文 社会习俗变迁的例子及原因?.婚礼习俗的变迁:在过去,中国的婚礼习俗通常包括许多繁琐的程序和仪式,如过门、拜堂、敬茶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现代的婚礼习俗已经...
民间通书的流行与风水术的 民俗 化"内容提要:先秦以来,择日(也叫选择)与风水(也叫堪舆)一直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社会的两种重要的数术,对民间社会之“事生事死”的文化消费活动起着强势...
小 论文 题:在东莞,佛教中对观音菩萨的信奉最为普遍,观音庙...[最佳回答]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答案,找出东莞人围绕观音信奉的习俗,到观音寺烧“头柱香”;观音巡游;拜观音,求子、求平安、祈福等行为.同时要结合...
继承 和发扬中国 传统文化 最好的城市是哪个?大家来说说吧?整个中国都发扬的好。传统文化是能独立发展没有联系吗?说明你不知道什么叫文化。事物转化成文字表达这就是文化。说话就是文化,是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怎...
求一篇关于文明礼仪的 论文发封收到全文以后,改改即可成文。。给你几篇文献(发我索取全文,pdf格式,不便粘贴),发信到我邮箱,我发给你全文,为了加快你拿到文章的速度,写信前先...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 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悠久的历史传承了众多灿烂的华夏文明。产生了数不清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的一部分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我国不少传统文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