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文化书 晒书,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小编 23 0

晒书,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专家点评】

作者:萧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教授)

七夕晒书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东汉《四民月令》已经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东晋时期此习俗仍在流行。当时的名士郝隆生性诙谐,七夕节见富有之家都在晒红红绿绿的绫罗绸缎,他便在庭院日光之下袒腹而卧。人们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没啥可晒,只好晒腹中书,聊以应俗。从此,“袒腹晒书”成为七夕佳话。其实,晒书曝衣这一古老的节俗在民间世代传承,不过一般是在农历六月六,民谚有云“六月六,晒红绿”。当然,六月六与七月七往往是民间社会开展节会活动的时间,南方稻作区乡村的节会常以六月六为起点,到七月七结束。

目前,七夕晒书晒古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这样的古代节俗重回日常生活,对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七夕晒书晒古籍,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古俗的复兴与重建,其实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建设具有多重价值。

其一,七夕晒古籍,晒的不仅是古籍文献,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中国是文献大国,从商朝甲骨文“有典有册”开始,文字文献有三千年历史。历代王朝都重视经典文献的研究传承,我们祖先的精神观念、道德规训、国家治理经验、社会治理方式、文学与历史的精华,以及开物创制与日常生产生活智慧无不载于典籍。这些典籍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与自然灾难,在岁月长河的考验中传承至今,为今天的中国人提供了继续前进的文化基础与巨大的文化自信。如今,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将古籍文献展陈出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历史文化,体会古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家国情怀。

其二,七夕晒书,晒的不仅是书,更是当代中国人读书爱书的热情。这些年在文化强国战略推动下,爱书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地铁、候车室、咖啡吧等公共空间里随处可见读书的场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读书就是爱智慧,读书人多了,明事理的人也会更多。充满书卷气的社会,是平和有序的社会。毋庸讳言,我国总体的阅读氛围仍有待加强,在浮躁时代沉下心来读书的习惯还在培育阶段,我们对书的感情也远不如古人。我们要利用七夕晒书的机会将读书的好风气带动起来,比如开读书会、在微信晒书单等,形成崇尚学习、热爱读书的社会氛围。

其三,七夕晒书晒古籍,晒的是传统节俗在当代绽放出的新色彩,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提供新鲜案例。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用心研究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从今天的生活需要出发,从丰富的节日传统中寻找能够转换与化用的节日要素,为强化我们的文化根脉意识、丰富与活跃我们的生活提供源头活水。七夕晒书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它在七夕节中与乞巧习俗、牛郎织女相会传说等相比并不显著。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过去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人们对文化的追求没那么强烈,因此没有形成普遍性的节日氛围。今天我们进入全民阅读阶段,利用传统习俗激发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是传统节日习俗的重建与新生。

几年前,江西一位从事乡村旅游的人联系我,请我帮他们策划七夕活动,我提出七夕晒家谱。家谱是村落文化特色,晒家谱对于游客来说很新鲜,对于村民来说是加强交流认同的好机会,这样的内外视角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合适选择。七夕晒书传统的新生,为我们激活传统节日现代价值提供了鲜活案例,期盼七夕晒书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项目团队: 光明网记者张宁、廖慧、李方舟、张倩、邱晓琴、王蕾、董大正、李伯玺 光明日报记者 方莉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12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晒书,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专家点评】

作者:萧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教授)

七夕晒书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东汉《四民月令》已经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东晋时期此习俗仍在流行。当时的名士郝隆生性诙谐,七夕节见富有之家都在晒红红绿绿的绫罗绸缎,他便在庭院日光之下袒腹而卧。人们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没啥可晒,只好晒腹中书,聊以应俗。从此,“袒腹晒书”成为七夕佳话。其实,晒书曝衣这一古老的节俗在民间世代传承,不过一般是在农历六月六,民谚有云“六月六,晒红绿”。当然,六月六与七月七往往是民间社会开展节会活动的时间,南方稻作区乡村的节会常以六月六为起点,到七月七结束。

目前,七夕晒书晒古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这样的古代节俗重回日常生活,对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七夕晒书晒古籍,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古俗的复兴与重建,其实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建设具有多重价值。

其一,七夕晒古籍,晒的不仅是古籍文献,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中国是文献大国,从商朝甲骨文“有典有册”开始,文字文献有三千年历史。历代王朝都重视经典文献的研究传承,我们祖先的精神观念、道德规训、国家治理经验、社会治理方式、文学与历史的精华,以及开物创制与日常生产生活智慧无不载于典籍。这些典籍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与自然灾难,在岁月长河的考验中传承至今,为今天的中国人提供了继续前进的文化基础与巨大的文化自信。如今,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将古籍文献展陈出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历史文化,体会古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家国情怀。

其二,七夕晒书,晒的不仅是书,更是当代中国人读书爱书的热情。这些年在文化强国战略推动下,爱书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地铁、候车室、咖啡吧等公共空间里随处可见读书的场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读书就是爱智慧,读书人多了,明事理的人也会更多。充满书卷气的社会,是平和有序的社会。毋庸讳言,我国总体的阅读氛围仍有待加强,在浮躁时代沉下心来读书的习惯还在培育阶段,我们对书的感情也远不如古人。我们要利用七夕晒书的机会将读书的好风气带动起来,比如开读书会、在微信晒书单等,形成崇尚学习、热爱读书的社会氛围。

其三,七夕晒书晒古籍,晒的是传统节俗在当代绽放出的新色彩,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提供新鲜案例。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用心研究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从今天的生活需要出发,从丰富的节日传统中寻找能够转换与化用的节日要素,为强化我们的文化根脉意识、丰富与活跃我们的生活提供源头活水。七夕晒书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它在七夕节中与乞巧习俗、牛郎织女相会传说等相比并不显著。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过去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人们对文化的追求没那么强烈,因此没有形成普遍性的节日氛围。今天我们进入全民阅读阶段,利用传统习俗激发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是传统节日习俗的重建与新生。

几年前,江西一位从事乡村旅游的人联系我,请我帮他们策划七夕活动,我提出七夕晒家谱。家谱是村落文化特色,晒家谱对于游客来说很新鲜,对于村民来说是加强交流认同的好机会,这样的内外视角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合适选择。七夕晒书传统的新生,为我们激活传统节日现代价值提供了鲜活案例,期盼七夕晒书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项目团队: 光明网记者 张宁、廖慧、李方舟、张倩、邱晓琴、王蕾、董大正、李伯玺 光明日报记者 方莉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12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问答

民俗 学专业经典 目?

1,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顾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大学问家,几乎每一篇民俗学方面的文章都是经典,...11,巴赫金:《拉伯雷研...

麻烦大家推荐几本关于世界各地名胜.风土人情.习俗的 把.要...

[最佳回答]世界风景名胜纵览,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行者无疆,世界民族风俗与传统习惯,世界民族与文化

中国 传统文化 籍?

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宋朝 民俗书 籍推荐?

《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作者:徐吉军等著出版社:上海文艺ISBN:7532122883开本:页数:885页2006-03-01第1次印刷。如朱瑞熙、张邦炜、刘复生、蔡崇榜...

求介绍有关北宋 民俗文化 (茶文化的也要)?

北宋民俗文化方面的书籍有:脱脱《宋史》徐松《宋会要辑稿》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徐吉军等《中国风俗通史:...北宋民俗文...

民间丧葬习俗 籍?

《民间丧葬习俗》是2008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淑君,陈华文。本书主要讲述了民间的丧葬习俗和文化。《民间丧葬习俗》内容简介:一个人从在胎中...

有哪些 书本 是写关于中国 传统 节日的? - 懂得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作者:宋兆麟,李露露。《中国传统文化精要》东山/秋名编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外国的有《神奇的外国节》,中国的有《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风俗礼仪 籍?

书名《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风俗礼仪》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习惯的传统,丰富的风俗礼仪或由历代统治者制定,或由百姓约定俗成,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俗文化,成...

关于春节习俗的 籍和书籍的详细信息?

关于春节习俗的书籍有以下几本:1.《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套装共12册):这本书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元素,以故事为主线展开,立足于真实的...

关于扫墓的 ?

扫墓是一种传统文化活动,扫墓的书籍主要介绍了扫墓的历史、文化背景、礼仪和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书籍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扫墓的意义和重要性,还能...

 v880rom  junsh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