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民俗传统 何谓“民俗”?这场专题讲座“干货满满”

小编 23 0

何谓“民俗”?这场专题讲座“干货满满”

近日,河南省文化馆主办的“品味中原——公益·周末小舞台”第452期,来自洛阳师范学院的硕士生导师王惠丽为大家献上了《河南民俗与河南曲艺》主题讲座。

王惠丽,河南省南阳人,现为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师。韩国国立釜庆大学现代戏剧文学专业硕博连读;一直从事戏剧与曲艺编创、民间说唱文学研究;发表文章10余篇,编创剧目数篇。

当日的讲座,王惠丽从“民俗”的概念、民俗学的分类、民俗的形成条件等内容入手,详细讲解了河南民俗的形成和特点,介绍了河南曲艺的分类和种类,并通过举例经典河南曲艺唱词,讲解河南曲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河南民俗文化。她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发了听众对民俗和曲艺的极大兴趣。

河南民俗、河南曲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此次讲座既向公众普及了相关知识,又让公众了解和熟悉了中原厚重精彩的传统民间艺术,更进一步拓展了文化视野,增加了审美体验。

版权声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传统民俗何以“出圈”?(文化只眼)

殷 波

清明假期,福建泉州蟳埔簪花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体验。“簪花围”是蟳埔女簪发戴花的传统民俗,已成为当地文旅IP顶流。事实上,自春节以来,一系列地方传统民俗成为文化仪式、节日旅游等网络话题的焦点,除蟳埔簪花,还有福州游神、广东潮汕英歌舞等。这些活动不仅现场人山人海,线上观看播放量也数以亿计。

原本地方性的民俗文化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并以不同形式进行参与,曾经乡土化的民俗活动成为流量热点。所谓“民俗热”、民俗文化“出圈”,不仅表现在于某一类民俗的受关注度,更意味着民俗文化生态实现了新的建构和发展。

从今年大热的游神、英歌舞来看,新主体、新创意、新媒介和新场景的融入,成为传统民俗活动鲜明的特色。

在这些“出圈”的民俗活动中,年轻人是主要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传播者,所谓“80后出钱、90后管理、00后出力”的组织模式,体现了民俗活动中代际人群的构成特点。年轻群体的生活视野、审美趣味、文化观念、传播习惯等产生直接影响,使传统民俗呈现“年轻态”特点。

许多新创意融入民俗活动。例如今年福州游神活动,对庄严肃穆的传统形象进行创新,在脸谱及服饰图案中融入“漫画脸”等当下审美元素,还就“世子天团”的人设等进行人格化解释和生活化演绎,打通了传统民间信仰与当代生活,建立起具有亲切感的关联。又如英歌舞,在原生态民俗歌舞基础上,融入文化IP、周边文创产品开发,并运用数字虚拟技术营造仪式感,实现了民俗文化的再生产。

同时,新创意的融入与新媒介的应用密不可分。特别是短视频的多元化剪辑和网络空间里实时互动、现场沉浸式的直播,使传统民俗热闹的线下活动与网络转发、创作、“造梗”的线上活动连成一体,民俗活动从“在场”到“在线”,快速裂变式传播,使之成为“爆款”。

此外,新场景也是当前民俗活动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随着文旅融合、虚拟空间等体验需求增长,以往地方性民俗活动场景进一步丰富。比如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龙年民俗庆典活动此起彼伏,跨越山海奔赴一场传统仪式、文化盛典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文旅消费选择。广东卫视湾区春晚上英歌舞与摇滚乐“混搭”的文娱场景,佛山“行通济”民俗的元宇宙场景——将走古道、逛庙会、燃烟花等民俗活动纳入虚拟空间,都体现了民俗文化数字化、审美化、旅游体验化的新趋势。

当前,传统民俗在新的传播媒介、文化创意、参与人群以及文旅场景融合发展中,正在实现文化生态意义上新的建构。

民俗生态的变迁是文化现代化演进的必然。从古至今,节日民俗从原始祭祀发展到公共交流,从祭天娱神演化为民众游乐,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历史上,古老的游傩、傩祭等突出驱疫避邪、祈福纳祥、酬神娱神的意义,如今的游神、英歌舞在保留吉祥祈福主题的同时,进一步向现代社会的欢庆、交往和娱乐功能演化。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节日民俗活动中大众的高度参与、创意的更新介入、网络空间的互动传播、审美体验的不断深化,都凸显了传统民俗发展的本质规律和根本意义——通过活态的实践体验,不断唤起民族文化记忆。

可以看到,今年热度很高的民俗活动往往以鲜明的视觉形态加以呈现和表达,通过歌舞仪式等使人参与其中,古老的传统由此进入当下生活,历史积淀的记忆与当代人的心灵需求相结合,实现了文化的传承。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方面,要以客观、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民俗的更新发展。比如,网络媒介的介入,固然存在信息“碎片化”、图像“拟像化”的问题,但网络社群和平台算法构建起新的联系,也使民俗文化的传播以新的逻辑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维度的认知、参与和记忆。又如,新创意、新场景的植入,虽不乏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改写和功利化利用,但也由此促进了大众的高度参与、跨地域的交流传播,进一步建立起传统民俗与当代生活新的连接点。另一方面,需要坚持对民俗本质意义的把握,包括在社会公众层面,进一步普及提升对于民俗的历史文化认知,普遍葆有对民俗传统内在意义的理解和尊重,确立创意衍生必要的“边界感”,使传统民俗在网络、社群、文创、文旅的新传播生态中处于正向的发展轨道中。

笔者认为,在政府相关工作层面,应把握传统民俗之于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从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建设文化家园的意义出发,传承发展民俗文化,开展民俗活动。从文化赋能经济的角度看,也需深度发掘民俗的文化内涵,在传统民俗与当下生活深度契合的过程中创造价值,致力实现文化的深度赋能、长久赋能。此外,在民俗相关研究者、传承人层面,还要持续关注民俗文化活动不断向审美体验发展的趋势,从传统民俗的精神意义和文化价值维度,推进必要的研究阐释和普及传播,避免民俗活动沦为空洞的视觉影像,使民俗传统始终保持精神纽带的韧性。

民俗如长河,从旷古奔流而来,在当下生活中回旋激荡,时时唤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记忆,也不断融入新的活力。守其根本,建其生态,民俗之河还将涌向更广阔的未来。

(作者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相关问答

中国 传统 节日的习俗(春节、清明、中秋、端午),并且说一下这...

[最佳回答]中国传统节日习俗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

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 传统 民俗 风情、习俗、礼仪?

中华民族经年累代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物质遗存和精神遗存,诸如语言文字、风俗礼仪、思维方式、伦理宗教、审美旨趣、文学艺术、器物制度等等,都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文...

习俗文化与 民俗文化 的区别?

习俗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区别是,习俗文化是指中国传统的习俗,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不同的传统这文化,比如说云南的水族,他们过的是泼水节而不是过中国年这就是民族...

民俗文化 是指哪些方面?能否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民俗文化及内容?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现在我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我的家乡福建省周宁县的乡土文化。1.民俗文化||周宁端源村迎灯端源村迎灯游神祈福起源于明嘉靖...

中华民族有哪些优秀 民俗传统 ?

传统节日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夕】: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

传统 民俗 是什么关系?这些对生存与发展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一:传统与民俗是什么关系?传统与民俗紧密相连,民俗作为科学朮语,诞生在1846年,传统与民俗都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是约定俗成,民俗突出地域性...一...

对于 传统 节日和 民俗文化 ,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

[最佳回答]他们应该受保护的.不管那些节日是否与时代脱节,他们都有各自的独特的含义,或感人或凄美或赞誉纪念一个人或事.拿十五的花灯来说,传统的花灯不仅手工...

传统 节日有什么风俗和节日?

元朗天后诞首先等我介绍一下天后诞的由来:香港昔日是一个渔港,海上守护神便是天后仍广受当地渔民爱戴。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便是天后诞,香港元朗天后庙都...

12个 传统 节日的风俗及诗句?

1.春节。风俗:放爆竹烟花,拜年,发压岁钱。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元宵节。风俗: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3....

民风 民俗 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

什么是民俗?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最初人们认为民俗就是古老的、落后的生活习俗,渐渐地发现这个内涵不足以涵盖民俗的全部内容,民俗这个概念才有了不...

 大神x7  美味满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