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张中华民俗图,30句名诗,太美了!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流传下来了很多民俗。
透过这些民俗,我们得以窥见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样态,感受中华文明生动活泼的一面。
在古代,文化民俗的记录者就是图画和诗词。
今天分享30幅民俗图,配上30句诗词。让我们在浓浓的古韵中,欣赏文化之美!(有些习俗已经失传了,为了方便理解,诗词君作了备注噢!)
01、燃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02、教坊自乐
内宴初开锦绣攒,教坊齐奏万年欢。
——和凝《宫词百首》
03、拜年送名片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文征明《拜年》
现代人拜年用微信,视频,古人拜年流行送“名片”。
在明代,过年会安排家里人到他人门上送名片,表示新年祝福。
04、饰梅花妆
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牛峤《红蔷薇》
传说宋武帝时期,有一天寿阳公主在休息的时候,一朵梅花飘落在公主的额头上,很美,宫女纷纷效仿,在额头点红点,称之为“梅花妆”。
这个习俗一直传到了唐宋,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05、走月亮
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
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
——周宗泰《姑苏竹枝词》
走月亮是吴地的传统风俗,中秋夜妇女盛装出游,踏月彻晓,叫做“走月亮”。
06、赐银幡
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苏轼《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
银幡是用银箔制作的装饰品,可戴于头上。
赐银幡是宋朝的春节风俗,大年初三,宫中赐银幡给百官。
07、鞭春牛
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
——元稹《生春》
鞭春牛是吴越地区的传统年俗,立春日或者春节开年,造土牛并鞭打之,表示对今年丰收的祝愿。
08、放灯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09、蚕卜
儿女炊玉作蚕丝,中置吉语默有祈,
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杨万里
蚕卜”是宋代特有年俗,以米粉为蚕丝,书写吉言置于盘中,随意抓取,以占新年之福。
10、走百病上城头
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
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
——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
走百病上城头是南京的一种风俗,在明清时期尤其兴盛。到了元宵节期间,妇女们为了避灾求福,一起在城头上走一走,送走百病,迎来平安。
11、猜灯谜
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郑板桥《念奴娇·宏光》
12、请紫姑神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相传有个叫“紫姑”的女子,做了人家的小妾,被大妇在正月十五害死,天地怜悯,封她为神。
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古时候的老百姓就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13、结羊肠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
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元代诗词
结羊肠是我国古代未婚女性对自己未来婚嫁的一项占卜游戏。
姑娘们一边聊天,一边把一根绳子随意打结,最后根据打结的请跨国,来占卜一年的吉凶。
14、染红指甲
洞箫一曲是谁家,何汉西流月半斜。
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郑奎妻《秋日》
15、送穷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唐·姚合《晦日送穷三首》
古人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五或初六,通过大扫除、开市营业等活动赶走“穷神”,寓意今年富贵有余。
16、春社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神。
17、儿童斗草
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白居易《观儿戏》
18、携鼓游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徐元杰《湖上》
古人在过年的时候会带着鼓,相随郊外游行一日。
19、踏青
崔家姊妹双燕子,踏青小靴红鹤嘴。
——杨维桢《崔小燕嫁辞》
20、流觞赋诗
归骑春衫花满路,相期。来岁流觞曲水时。
——辛弃疾《南乡子》
古代过年期间,一些文人雅士会聚集在水边,饮酒赋诗。
最开始,只是用水洗去身上的污秽,寓意消除灾祸,后来成为了文人墨客的一种活动习惯。
21、春游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韦庄《思帝乡》
22、内宴冷餐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王维《少年行四首》
内宴冷餐就是古代宫廷里的冷餐会,前来的臣子都倍感荣耀,所以要拜恩,且须吟诗作对。
23、担酒上坟
黄帽刺船忘岁月,白衣担酒慰鳏孤。
——苏轼《和邵同年戏赠买收秀才三首其一》
24、女儿节斗百草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晏几道《临江仙》
端午这天,古人往往会外出踏青,采集大量的花草,草药,然后开始斗百草。
斗百草分为文斗和武斗,文斗比拼植物知识,武斗比赛谁的草根茎更粗壮。
25、祭扫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26、走马射箭
如撞幢子弩,箭箭中红心。
——释祖珠《偈三首其一》
27、荡秋千
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秋千。
——白居易《病中多雨逢寒食》
28、卖柳条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鱼玄机《折杨柳》
在古代,姑娘会买下街头的柳条,把柳条插在头上作装饰。
29、浴佛节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惠能《菩提偈》
浴佛节,亦称“佛诞节”、“浴佛”、“灌佛”,是佛教传统节日。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生时,有9条龙口吐香水,洗浴佛身。据此,每逢佛诞日,佛教徒便举行浴佛活动。
30、挂五彩线
系出五丝命可续。
——《帝京五日歌》
五色丝线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中国古代崇尚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此,在端午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寓意去除疾病和灾祸。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造就了我们传统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
就算而今已然有些流失了,但仍然有许多传统习俗值得我们传承及纪念。
来源:微信公众号“诗词天地”
作者:王弘力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百幅古代风俗画(1-50),轻松了解全年传统习俗文化
01、放爆竹(宋):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02、教坊自乐(宋):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绍兴年间,废教坊职名,如遇大朝会、圣节,御前排当及驾前导引奏乐,并拨临安府衙前乐人”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官府有事,如设酒库卖酒,为招揽生意,“官私妓女,顾倩只应”。一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一有空闲自娱。
03、送拜年帖(明):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载:“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04、在额头贴梅花妆(唐):古代以正月初七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05、馈春盘(晋):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
06、宫中赐银幡(宋):《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07、鞭春牛(明):明周希曜《宝安春色篇》:“掀天爆声彻夜闹,沸地歌喉板敲檀。春牛高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袁宏道有《迎春歌》,证明迎春仪式已经演化为一种盛大的歌舞活动。明代鞭春牛,还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万象更新”。
08、放灯(唐):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甚至京城破例取消夜间戒严,允许市民逛灯三整夜,又称“放灯”。
09、蚕卜(宋):初春,南方养蚕地区的风俗,讨养蚕的好兆头。
10、走百病上城头(明):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为游百病走周遭,约束簪裙总取牢。偏有凤鞋端瘦极,不扶也上女墙高。”描写当时成都妇女在元宵夜遍游城墙为乐事。
11、猜灯谜(清):元宵习俗。
12、请紫姑神(清):唐代寿阳刺史李景,纳何媚为妾;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杀何于厕中。天帝悯之,命何为厕神。《荆楚岁时记》:“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故民间每于正月十五夜用畚箕为架,以扶乩形式迎接她降临,请她保佑蚕桑丰收,人畜平安。
13、结羊肠(元):《霏雪录》 :“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元赵孟頫有《结羊肠》诗:“十六初过上元节,家家女儿结羊肠。含情暗中心自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14、走百病摸门钉(清):爬城头“走百病”,摸门钉“祈添丁”。传说摸门钉能生男孩。
15、送穷(唐):送穷之俗,自汉已有之。传说穷神穿破衣,吃稀饭;在正月最后一天死去。人们在这天熬粥、扔破衣、结柳为车、缚草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穷神,永不回来。
16、春社(宋):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古时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祈求丰收。
17、斗草(宋):江南春早,立春草长,儿童互相用草角力,坚韧者胜,折断者败。
18、携蓬 迎富(宋):二月二日迎富风俗由来甚古。《岁华纪丽》载:早在有巢氏时代,有人在这天要了一个小孩回家养活,从而家富。后人便在这天到野外采蓬叶以代子,向门前祭之。
19、上巳踏青(周·郑国):实际上,郑国的上巳节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情人节。后来才移到七月七日。
20、流觞赋诗(晋):周代已有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去病之俗。到晋代,变为临水流杯的文人聚会。东晋时,王羲之曾于上巳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会,并作有《兰亭叙》。
21、踏青(北朝):踏青之俗早在汉代之前已经盛行,到了唐代更为盛行。
22、内宴冷餐(唐):所谓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据史料载,如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饼、馓子等。因在寒食节用,又称寒具。唐宫内的寒食内宴,可谓最早的冷餐大会。
23、担酒上坟(宋):清明习俗。
24、斗百草(明):《荆楚记》曰:三月三日,四民踏百草。时有斗百草之戏,亦祖此耳。
25、祭扫(唐):清明习俗。《东京梦华录》:“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
26、走马射箭(唐):寒食习俗。孟浩然诗《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27、荡秋千(五代):春天习俗。
28、插柳条(清):清明习俗。《齐民要术》:“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
29、浴佛节(唐):相传夏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诵经,以各香浸水灌洗释迦之太子诞生像;纪念佛之诞生,称为浴佛节。
30、挂五彩线(宋):端午习俗。《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31、染红指甲(宋):民间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之俗。
32、射柳(辽):《辽史礼志》载:契丹族为祈雨,进行射柳活动。先置百柱天棚,后奠先帝。皇帝、亲王、宰执依次射柳;败者向胜者进酒。第二天植柳天棚东南,子弟射柳三日。雨下,赐赏。后金代、明代皆有射柳之俗。
33、饮菖蒲酒(明):端午习俗。菖蒲又称“剑水草”,生于水滨。制成菖蒲酒,具有性温味辛特点。对肺胃均有益,可延年益寿。
34、挂钟馗(清):端午习俗。《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35、晒书翻经(金):魏晋时代在七月七日晒书,后改为六月六日三伏时晒书。
36、蛛丝乞巧(唐):七夕习俗。乞巧。
37、穿针比巧(宋):七夕习俗。
38、供摩侯罗(宋):吴苏一带乞子习俗。《东京梦华录》载:“摩侯罗惟苏州者极巧,木渎袁家所制益精。”宋代苏州虎丘有玩具市场,被称为“虎丘耍货”,包括泥娃娃、泥美人,彩画鲜妍,制作精良。杭州西湖玩具,被称为“湖上土仪”,有泥孩儿、莺歌、花湖船等。宋·许棐《泥孩儿》诗云:“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双罩红纱厨,娇立花瓶底。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
39、丢巧针(清):七夕习俗。《燕京岁时记》:“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
40、拜魁星(清):清代台湾风俗,七月七日,妇女忙于拜织女,而男子则忙于屠狗祭魁星,魁星为点取状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举高中,官运亨通。
41、盂兰盆道场(元):七月十五日习俗,道家称为“中元节”;佛家为“盂兰盆节”。
42、放湖灯(明):中元节习俗。此俗在宋已有之,但当时是“差内侍往龙山放江灯万盏。”
43、荷叶灯(清):中元节习俗。《燕京岁时记》:“中元黄昏以后,街巷儿童以荷叶燃灯,沿街唱曰:‘荷叶灯,荷叶灯,今日点了明日扔。’又以青蒿粘香而燃之,恍如万点流萤,谓之蒿子灯。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纸制成莲花、莲叶、花篮、鹤鹭之形,谓之莲花灯。”
44、鸡冠花供祖(清):中元节习俗。以鸡冠花供祖,在宋代已风行。
45、屠狗狩猎(辽):立秋日辽俗。《辽史礼志》:“八月八日,辽俗屠白狗于寝帐前七步瘗之,露其喙。后七日,中央移寝帐于其上。”《析津志》:“立秋日,张乐,大宴,名压节序,上簪红叶于帽。”
46、拜新月(唐):农历八月,唐代妇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驻。
47、秋社(宋):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是为秋社。
48、钱塘弄潮(宋):农历八月,杭州习俗。
49、供兔儿爷(清):中秋祭月、供月光纸的风俗。
50、走月亮(清):吴地传统民俗,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踏月彻晓,谓之“走月亮”。
相关问答
民俗文化墙 实施方法?1民俗文化墙的实施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步骤。2首先,明确目标和主题。确定要展示的民俗文化内容,例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3其次,收集相关资料和素材。通过调...
就要过年了,贴年画是过年的 传统文化 习俗,还记得你第一次贴的年画是啥吗?过年,贴年画,我记得结婚那一年回家过舂节,我写了一付对联,是这样写的,橫标,是,新春团圆,下联是,吃吃喝喝喜迎春,父母孑孙度团圆,我为什么这样,因为儿...过年,...
你身边有未被大众发现的 民俗文化 的传承人吗?是什么民俗?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文化的?有的,我们县就有好多民俗文化,其中墙围画就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一种民俗文化,里面包括山水、花鸟、人物以及墙边的技法,所作之画艳丽多彩,人物传神栩栩如生,你...
第一次提问,请朋友们分享一下手机拍摄的关于乡野的 图片 ?乡间摄影别有一番趣味。习惯了在都市里生活的人们,摄影创作的题材也受到了局限,其实放眼更大的范围,置身乡野间,会更能激发你的拍摄热情,只要你有一颗热爱...走...
吉林十大特色 民俗 村你知道都有哪些吗?地址:和龙市东城镇中北部关东民俗村这里不同的风情园里有不同的民俗文化,体验一下火炕、农家大院,到了晚上大家一起点篝火、唱歌,感受一下古朴原始和牧歌...地...
民间通书的流行与风水术的 民俗 化无论是“奉正朔”的皇历还是“民间所用”的通书(先秦叫日书),都是这两种数术的主要载体之一,但后者更堪称是民间社会实用文化的一种权威解释文本。...
你是哪里人?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 民俗 你有拍下来吗?可以分享嘛?我是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太平镇(现已更名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太平街道办)人,我们当地过年有耍社火、扭秧歌和威风锣鼓的风俗,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要数“秦汉战...
腊月二十八有哪些习俗?分别有什么含义? - 红网问答腊月廿八,是我国农历十二月二十八的俗称,汉族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有关这一天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家乡的风俗500字范文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传统习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我的家乡,领略一下那历史悠久而传统的习...在中...
山西 民俗文化 有哪些?1.剪纸山西剪纸是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