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书,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专家点评】
作者:萧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教授)
七夕晒书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东汉《四民月令》已经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东晋时期此习俗仍在流行。当时的名士郝隆生性诙谐,七夕节见富有之家都在晒红红绿绿的绫罗绸缎,他便在庭院日光之下袒腹而卧。人们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没啥可晒,只好晒腹中书,聊以应俗。从此,“袒腹晒书”成为七夕佳话。其实,晒书曝衣这一古老的节俗在民间世代传承,不过一般是在农历六月六,民谚有云“六月六,晒红绿”。当然,六月六与七月七往往是民间社会开展节会活动的时间,南方稻作区乡村的节会常以六月六为起点,到七月七结束。
目前,七夕晒书晒古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这样的古代节俗重回日常生活,对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七夕晒书晒古籍,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古俗的复兴与重建,其实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建设具有多重价值。
其一,七夕晒古籍,晒的不仅是古籍文献,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中国是文献大国,从商朝甲骨文“有典有册”开始,文字文献有三千年历史。历代王朝都重视经典文献的研究传承,我们祖先的精神观念、道德规训、国家治理经验、社会治理方式、文学与历史的精华,以及开物创制与日常生产生活智慧无不载于典籍。这些典籍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与自然灾难,在岁月长河的考验中传承至今,为今天的中国人提供了继续前进的文化基础与巨大的文化自信。如今,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将古籍文献展陈出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历史文化,体会古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家国情怀。
其二,七夕晒书,晒的不仅是书,更是当代中国人读书爱书的热情。这些年在文化强国战略推动下,爱书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地铁、候车室、咖啡吧等公共空间里随处可见读书的场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读书就是爱智慧,读书人多了,明事理的人也会更多。充满书卷气的社会,是平和有序的社会。毋庸讳言,我国总体的阅读氛围仍有待加强,在浮躁时代沉下心来读书的习惯还在培育阶段,我们对书的感情也远不如古人。我们要利用七夕晒书的机会将读书的好风气带动起来,比如开读书会、在微信晒书单等,形成崇尚学习、热爱读书的社会氛围。
其三,七夕晒书晒古籍,晒的是传统节俗在当代绽放出的新色彩,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提供新鲜案例。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用心研究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从今天的生活需要出发,从丰富的节日传统中寻找能够转换与化用的节日要素,为强化我们的文化根脉意识、丰富与活跃我们的生活提供源头活水。七夕晒书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它在七夕节中与乞巧习俗、牛郎织女相会传说等相比并不显著。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过去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人们对文化的追求没那么强烈,因此没有形成普遍性的节日氛围。今天我们进入全民阅读阶段,利用传统习俗激发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是传统节日习俗的重建与新生。
几年前,江西一位从事乡村旅游的人联系我,请我帮他们策划七夕活动,我提出七夕晒家谱。家谱是村落文化特色,晒家谱对于游客来说很新鲜,对于村民来说是加强交流认同的好机会,这样的内外视角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合适选择。七夕晒书传统的新生,为我们激活传统节日现代价值提供了鲜活案例,期盼七夕晒书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项目团队: 光明网记者张宁、廖慧、李方舟、张倩、邱晓琴、王蕾、董大正、李伯玺 光明日报记者 方莉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12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晒书,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专家点评】
作者:萧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主任、教授)
七夕晒书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东汉《四民月令》已经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东晋时期此习俗仍在流行。当时的名士郝隆生性诙谐,七夕节见富有之家都在晒红红绿绿的绫罗绸缎,他便在庭院日光之下袒腹而卧。人们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没啥可晒,只好晒腹中书,聊以应俗。从此,“袒腹晒书”成为七夕佳话。其实,晒书曝衣这一古老的节俗在民间世代传承,不过一般是在农历六月六,民谚有云“六月六,晒红绿”。当然,六月六与七月七往往是民间社会开展节会活动的时间,南方稻作区乡村的节会常以六月六为起点,到七月七结束。
目前,七夕晒书晒古籍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这样的古代节俗重回日常生活,对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七夕晒书晒古籍,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古俗的复兴与重建,其实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建设具有多重价值。
其一,七夕晒古籍,晒的不仅是古籍文献,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中国是文献大国,从商朝甲骨文“有典有册”开始,文字文献有三千年历史。历代王朝都重视经典文献的研究传承,我们祖先的精神观念、道德规训、国家治理经验、社会治理方式、文学与历史的精华,以及开物创制与日常生产生活智慧无不载于典籍。这些典籍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与自然灾难,在岁月长河的考验中传承至今,为今天的中国人提供了继续前进的文化基础与巨大的文化自信。如今,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将古籍文献展陈出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历史文化,体会古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家国情怀。
其二,七夕晒书,晒的不仅是书,更是当代中国人读书爱书的热情。这些年在文化强国战略推动下,爱书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地铁、候车室、咖啡吧等公共空间里随处可见读书的场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读书就是爱智慧,读书人多了,明事理的人也会更多。充满书卷气的社会,是平和有序的社会。毋庸讳言,我国总体的阅读氛围仍有待加强,在浮躁时代沉下心来读书的习惯还在培育阶段,我们对书的感情也远不如古人。我们要利用七夕晒书的机会将读书的好风气带动起来,比如开读书会、在微信晒书单等,形成崇尚学习、热爱读书的社会氛围。
其三,七夕晒书晒古籍,晒的是传统节俗在当代绽放出的新色彩,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提供新鲜案例。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用心研究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从今天的生活需要出发,从丰富的节日传统中寻找能够转换与化用的节日要素,为强化我们的文化根脉意识、丰富与活跃我们的生活提供源头活水。七夕晒书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它在七夕节中与乞巧习俗、牛郎织女相会传说等相比并不显著。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过去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人们对文化的追求没那么强烈,因此没有形成普遍性的节日氛围。今天我们进入全民阅读阶段,利用传统习俗激发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是传统节日习俗的重建与新生。
几年前,江西一位从事乡村旅游的人联系我,请我帮他们策划七夕活动,我提出七夕晒家谱。家谱是村落文化特色,晒家谱对于游客来说很新鲜,对于村民来说是加强交流认同的好机会,这样的内外视角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合适选择。七夕晒书传统的新生,为我们激活传统节日现代价值提供了鲜活案例,期盼七夕晒书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项目团队: 光明网记者 张宁、廖慧、李方舟、张倩、邱晓琴、王蕾、董大正、李伯玺 光明日报记者 方莉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12日 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问答
有哪些有关 民俗的书 籍?这种书籍有很多。例如:杨荫深著的《衣冠服饰》(世界书局1946年版)李干忱《破除迷信全书》(1924年)、瞿兑之《汉代风俗制度史前编》(1928年)、...这种书籍有...
求推荐一些关于民风 民俗的书 ?《华夏诸神》、《中国神话研究》、《史记》(文言功底好的,可以看原著)、《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推荐原著文言)、《神话的故乡-山海经》、《山海经的...
宋朝 民俗书 籍推荐?《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作者:徐吉军等著出版社:上海文艺ISBN:7532122883开本:页数:885页2006-03-01第1次印刷。如朱瑞熙、张邦炜、刘复生、蔡崇榜...
求介绍有关北宋 民俗文化的书 (茶文化的也要)?北宋民俗文化方面的书籍有:脱脱《宋史》徐松《宋会要辑稿》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徐吉军等《中国风俗通史:...北宋民俗文...
记录 古代礼仪的 书 ?《弟子规》《礼记》、《周礼》、《仪礼》就是学习古代礼仪的书。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
各位大神,请问一下有哪些 书 是讲述远古神话典故的?比较入门的有袁珂的《中国神话史》,但老实说这本书我不太推荐,因为这书多少有点预想好一个框架再来往里面填补和编写内容的感觉,这在神话研究方面是要不得的。...
适合孩子看的原汁原味的 民俗 风情的绘本有哪些?味道越来越浓,小编在上班似乎还没感受到过年的气息,倒是归家的心越来越浓。慢慢地春节有很多习俗都淡出,现在的小孩也感受不到我...《年》关于“年”的故事,...
关于齐鲁 文化的书 籍?《齐鲁传统文化》是2018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1]书名齐鲁传统文化作者刘怀荣,魏学宝,孙中升主编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开本16...
中国 传统文化 题材?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这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
故事会讲 民俗的 小说?《白夜》是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一个叫夜郎的小人物的生活来展开。书中描写了90年代城市变化中的小市民的生存境遇,有为了权力争夺的官场小人物,有为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