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约你听苏剧 学苏绣 识苏州
苏州是清秀的、水样的,自有一番灵动鲜活之美,这个拥有着2500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苏州园林以典雅闻名天下。下面一起走进苏州传统习俗、生活文化、特色文化、曲艺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听苏州话软糯优雅、赏苏剧评弹细腻动听、观苏绣细致生动……领略姑苏古城的风情风貌。
苏州生活文化
方言文化
苏州话俗称“苏州闲话”,是一种吴语方言,以软糯著称,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 苏州话完整保留中古汉语的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能够与古代韵书《切韵》、《广韵》等基本匹配。 短语/俗语:你好 = 乃好、吃饭了吗 = 饭阿吃勒、我走了 = 我走哉哦;骂太平山门(指桑骂槐,不指名地骂人)、搞百叶结(胡搅蛮缠)
文化节日
苏州节日仪式丰富多彩,表现多种多样,虎丘曲会注重典雅,姑苏仙乐着重豪华,轧神仙多姿多彩,石湖串月诗情画意,每一个仪式都是一段历史的演绎。 轧神仙:农历四月十四,纪念吕洞宾仙诞;曝书翻经:农历六月初六,晒书/猫狗沐浴;吃雷斋素:农历六月廿四,崇奉雷尊而吃素,祈求消灾避疫保平安
嫁娶文化
苏州结婚习俗:捧花讨喜、童男敬扇、掷扇不说再见、摸桔子、忌踩门槛、过火盆/踩瓦片、童男压床寓意生子、甘蔗寓意寓意生活节节高、童男童女进新房摸喜蛋代表美满。 苏州传统结婚流程:嫁妆(子孙桶/如意碗筷/系绸甘蔗/生活用品/家电)、迎亲(梳妆泼水)、新娘出门、拜堂、入洞房、闹洞房、新娘回门。
苏式名菜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苏州菜是苏锡菜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南甜”风味,用料上乘、鲜甜可口、讲究火候、浓油赤酱,不仅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更是因材施艺,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 苏式名菜:松鼠桂鱼、响油鳝糊、蟹粉蹄筋、清溜虾仁、氽糟、母油整鸡、雪花蟹斗、樱桃肉、酱汁肉、薰鱼、(鱼巴)肺汤、三件子、密汁火方、暖锅、枣泥拉糕、姑苏卤鸭、蟹粉豆腐、腌笃鲜、百叶结烧肉、银杏菜心、碧螺虾仁、母油船鸭、烂糊、黄焖栗子鸡、莼菜银鱼汤、万三蹄、金香饼、三套鸭、苏式酱肉和酱鸭等。
从大年夜到十五 传统的苏州人是这样过的
老苏州过年的习俗多,过个年其实挺忙的。小鱼特地选出了大年三十 到 元宵节的关键词,看看老苏州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大年三十
关键词:“合家欢”、“围炉守岁”、“ 易门神,贴春联”
老苏州除夕之美在日落,除夕(大年三十)傍晚,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即使是远出在外者,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这是一年辛苦到头的尽享天伦之乐,故名曰“合家欢”。除夕晚上家长会给孩子压岁钱。
三十这天晚上,家里的大人,在年夜饭后,不去睡觉,围炉守岁。边说边笑,边吃杂食。还有的老苏州会守夜到第二天(初一)子时去烧头香。
在吃完年夜饭前,很多老苏州还要先祭祖。要等先人祖辈都用完膳,一家人才围坐开吃。这是一年里最丰盛的一顿晚饭,在苏州也只有冬至夜的那顿晚饭可以相媲,从冷盘热菜一直吃到汤锅点心,此时往往入夜已深。收拾掉碗筷,全家坐在围炉旁守岁。在传说里,这是为了不被“年兽”吃掉。实际上,也正好一家老小聚在一起闲话家常,共享天伦之乐。
汆糟青鱼、如意菜(黄豆芽)、安乐菜(青菜)、暖锅(蛋饺)、八宝饭。这几道菜都是讨了口彩,寄托美好的期望。
“苏州人守岁”
苏州人守岁,孩子熬不得夜,一会儿就哈欠连天,大人就诓说晚上有老鼠做亲。为了看老鼠迎亲的热闹队伍,个个孩子便都硬撑着不睡,但要不了多久,便都悠然如梦了,所以熊孩子们是始终无法看到老鼠娶亲的。
现在一般家里守岁也就到1点左右,小鱼只有小时候守过两次通宵,困的咧!老苏州为了抢头香,凌晨3、4点就跑去烧头香了呢。
易门神春联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夜团圆筵毕,至夜里12点钟分时之时,易门神,贴春联,吴俗门神多是桃花坞木刻年画,年前玄妙观内购买门神年画所在成市,人们争购踊跃,以祈新年喜气。三清殿四周挂满了桃花坞木刻的各样年画,以寿星、天官、一团和气、芒种春牛等吉祥如意图案的年画最畅销,购买之人多是苏州城四周的乡农,特别是春牛图最为热销,故殿前书画摊内有句行话“三春靠一冬”。
关于门神,旧时多画秦叔宝、尉迟敬德之像。门神起源较早,是古代五祀之一,汉代以后人格化门神出现。先有勇士成庆,后又画荆柯为门神,南北朝时为神荼、郁垒,唐时则为秦叔宝,尉迟敬德,五代又以钟馗为门神。民间贴门神的目的是辟驱鬼邪。
春联是由辟邪物演变而来的。民间俗信桃木可以避邪,明时太祖朱元璋酷爱春联,故贴春联的习俗在民间开始普及,桃符正式改称为“春联”。苏州自古文风昌盛,民间贴春联的习俗盛行不衰,自入腊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春联讲究对仗平仄,风格千姿百态。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万象更新”;“五福临门”等等。
大年初一早上
关键词:汤圆、年糕、开门炮仗、烧“头香”
新年头一天叫“岁朝”,小孩子枕着压岁钱醒来,看着大人开门放炮,互相拜年。这一天,苏州衙门会在盘门外的山川坛上迎喜神,以求来年世道平稳。老百姓则结伴去烧香,最早,苏州人有烧十庙香的习俗。年初一要马不停蹄地赶到十座特定的庙内烧香,不能原路返回,不准进庙不烧香,所以还得提前计划好来去路线。回到家里还要向灶神爷进香,表示对大小菩萨一视同仁。
开门炮仗
苏州人会根据燃放时炮仗腾空而起的特点,赋予它浓重的吉庆寓意,将其称为”高升”。爆竹三声“在老苏州人看来,还具有“连升三级”的吉祥寓意。
年初一早上,一些人会争烧“头香”。而守夜的人守到天微亮,换上新年的新衣服,开始拜天地、祭祖先。年初一的早餐一般是汤圆和糖年糕。接着开门放炮仗迎新,街坊邻里相见互道新年快乐。
大年初一的第一餐,妈妈会把小圆子、酒酿和糖年糕一起煮,味道好极了!年初一早点的,除了汤圆、糖年糕还有小圆子、猪油年糕,也有人家做糖芋艿和炸春卷的。
大年初一之后
关键词:“元宝茶”、“走亲访友”
初一亲戚朋友开始 来往拜年。客人来的多,老苏州待客必请喝“元宝茶”。
“元宝茶”: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还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则说“恭喜多如意”。
元宝茶的青果就是青橄榄,第一次喝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入口极涩,要过一会儿才有回甘。不过对小孩子来说,年初一最大的好处,就是外出拜年,可以有各种好吃的,以及——压岁钱。但他们往往都忘了,压岁钱通常都被大人收起来了。
近代观前街兴起后,五光十色的大街,也成了老苏州人新年的一个“游乐”好去处,入庙园、看戏、听书、喝茶。
大年初五(初四晚)
关键词:迎财神、山塘街、开市
在老苏州眼里,鞭炮放得最多的并不是大年夜,而是正月初五。从初四夜里到初五凌晨,整夜的炮仗年年要胜过大年夜,鞭炮声一家比一家放得响。
农历正月初五,民间传说是财神爷的生日。往年会有由民俗演员装扮成东、西、南、北、中五路“财神”在山塘街巡游表演,沿途向游客和商户拜年送祝福,吸引了众多市民和中外游客观看。
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所以商家都会选择这一天开市,希望新一年招财进宝。
正月十五:元宵节
苏州灯彩、蛋饺、狗尾巴、兔子灯
不到正月十五,灯彩就挂出来了。苏州灯彩的雏形能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两晋,隋朝时日趋成熟。到了唐代,元宵观灯风气盛行,灯彩愈发流行。
小鱼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元宵节的兔子灯,竹条做身体和头,铁丝做耳朵,宣纸做皮毛,剪成一条条。木轮用砂皮打磨了装在底下。穿上绳子,点上蜡烛放进去就完成了。做好了在街上走一圈,溜兔子的感觉真不错。走几步还要回头,生怕别被人踩了。【微信回复“兔子灯”小鱼手把手教你DIY一个正宗的苏式兔子灯】
苏式彩灯宋代,苏州灯彩制作水平冠绝全国。明清两代,从黄鹂坊桥开始,经吴趋坊、西中市、阊门、南濠至山塘一带,蜿蜒十里,街两旁放置着各种彩灯供人观赏、购买。达官贵人、乡绅农夫、文人雅士穿梭其中。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春节的狂欢才迎来高潮与尾声。
另一个属于年的记忆,来自 一包“狗尾巴”。痴颠颠地点了一根又一根,火星四溅得像仙女棒。有了烟花,年味才足。
苏州人吃年夜饭少不了蛋饺,苏州人做蛋饺那可是一绝。
(学做蛋饺的洋苏州)
两个陶瓷大碗,一只里拍了鸡蛋搅匀,另一只里有拌好的肉酱。将一把大圆铁勺洗干净,刷一层油,然后另拿一把陶瓷小勺子挖了蛋液倒进去。煤气灶开到最小,铁勺贴在小火上匀速地周转,蛋液就铺成了一个完美的圆。蛋皮差不多凝固了就放肉馅,然后用筷子把上面的边缘剥下来盖住。整套动作轻柔婉转,包含韵律,又极为精准,令人着迷。
而蛋饺最好的归宿在年夜饭的暖锅里。
十五元宵。十五月满,正好合团团圆圆之意,是为大吉大利。还有一种说法,这天正好还是灶神归来之日,儿女们在爸妈家吃完团圆饭,回到自己家。正好将这位灶老爷接住。 在即将到来的黎明晨曦中,这一年的春节之庆也就到此落下帷幕。
正月十三
关键词:“抬猛将”、东山、木渎
每年的正月十三,东山百姓都会自发的组织大规模的“抬猛将”活动,今年参加的群众有两万多人,全家老小一起上阵,队伍绵延几公里长,场面非常壮观。
各个村落抬出的猛将大小不一,有高大过两米的,也有小小一尊塑了金身的。东山镇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三,几乎天天有“猛将会”的活动,但是正月十三这一天最为隆重,因为正月十三这天是猛将的生日。12个行政村的猛将都集合在雨花台,然后一起抬上街巡行,民间称作“出巡”,路过百姓家门口,家家放鞭炮迎接也意味着迎接一年的好运气。
“猛将”到底是谁? 据文献记载,猛将是驱蝗神,清代官府也把他作为“驱蝗正神”列入祀典,但在苏州民间,猛将不止于驱蝗,还是一位地方神,农民祈求他驱除农作物病虫害,风调雨顺;渔民祈求捕鱼安全,丰收;蚕农祈求蚕花茂盛。在民众心目中,他是一位热心为民、有求必应的保护神。
苏州东山“抬猛将”活动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老百姓们都说,组织这样的活动是因为猛将老爷官不大,却能造福一方百姓,所以百姓崇敬他。
苏州各地抬猛将时间不一,小鱼查阅,在初三和正月十三这两天抬猛将的地方最多。位于东中市附近的宋仙洲巷原有吉祥庵,如今在苏州城里再要见到“猛将会”,已经基本没有可能的了。
猛将庙,原先苏州有五处:
一在中街路宋仙洲巷,宋景定年间建。初名扬威侯祠。后加封吉祥王,故又名吉祥庵,俗称“大猛将庙”也。清雍正二年始列祀典。乾隆八年苏州知府觉罗雅尔哈善修葺。
一在阊门外江村桥西,名吉祥王庙。宋时建,元末明兵入吴时遭火毁,后僧如石重建。
一在盘门营内,名猛将南庙。明永乐年间建,嘉靖三十三年(1554)毁,隆庆初年(1567)里人刘风倡众重建。
一在横塘,建置无考,明万历二年(1574)修,四十六年(1618)郡人徐如珂重建。
一在东山杨湾。
现在抬猛将是苏州太湖周边乡村的民俗,其中数胥口蒋家村的“赤膊抢抬猛将”最有特色。今年,这一特殊民俗活动入选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羊年的正月十三,市民不妨去胥口蒋家村一同体验一下。
“猛将”其实就是古代的“优秀公务员”。为百姓做了好事,一千多年都没有被忘掉。希望咱们今天的公务员们,也能多学习这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
这几年,苏州东山、木渎、光福都有恢复“抬猛将”活动。有兴趣的小伙伴,则可在新年当中前去一睹。
小鱼还致电了民俗专家沈建东老师,老师建议市民在春节期间多参加一些可以和家人一起从事的活动。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市民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看看花灯、走走三桥。进行一些寓意吉祥的公共活动。
小鱼综合自《现代苏州》2013年刊、苏州大学出版社的《苏州民俗》、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吴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市政协文史委专家团成员沈建东老师专栏
小鱼节日安全贴士:
1、不能饮酒驾车,驾车、乘车都要注意安全。
2、燃放烟花爆竹要防止火灾,出行、防盗、防抢劫,还要注意饮食安全 、水电气安全。
相关问答
苏州 十大风俗习惯?晒书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在这一天,图画书在法庭上晒太阳,昆虫和蟑螂被腐蚀,这是特别有效的。修道院和寺庙将西藏经文移到阳光中暴晒,僧侣们...
苏州 独特的民风 民俗 ?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风民俗。以下是一些苏州独特的民风民俗:1.元宵节赏花灯:元宵节是苏州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人们...
苏州 风俗?舅舅送书包苏州风俗,开学这天,舅舅要送书包,并送外甥去上学。苏州自古重视教育,以前小孩六、七岁启蒙拜师,要挑一个黄道吉日,并通知外祖家。外祖家则要...
苏州 的风俗饮食习惯是什么?苏州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擅长炖、焖、蒸、烧、炒,并重视调汤,保持原汁原味,风味清单。苏州气候温润,草木葱茏,有丰富的饮食资源。春秋时期,吴国贵族凭依...
苏州文化 有哪些?1、有昆曲、古琴、宋锦、缂丝、端午和苏州香山帮等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苏绣、玉雕、二胡、江南丝竹、锡剧、剪纸(溱湖刻纸、金湖剪纸)、庙会(祠山庙...
吴江的风俗有哪些?蚕关门每年农历三四月为蚕月。旧时,蚕事前,蚕农纷纷到先蚕祠烧香膜拜,祈祷丰收。蚕月中家家闭户,户户大门贴红纸,相互间不往来,称蚕关门。期间,夫妇不...蚕...
苏州 的春节有什么习俗?苏州自古文风昌盛,民间贴春联的习俗盛行不衰,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春联不仅满足了人们辟邪的心理,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贴春联的同时少不...
苏州 新年习俗?1、大扫除苏州过年有大扫除的习俗。在腊月二十五当天,家家户户会将家里的家具搬到室外,并对其进行刷洗擦拭,将灰尘清洗干净,而且也会将家里的床单被褥拿出晾...
二月二龙抬头老 苏州 有哪些习俗?“老苏州”将二...”此外,古时民间视二月初二为大吉大利的日子,还经常选在这天奠基、上梁、砌灶、订婚、出行等。撑腰糕,吃一块祈福健康农历二月初二,...
苏州 当地人怎么过冬天的?苏州当地人过冬天的习俗有很多,这些习俗都与当地的气候、文化和传统有关。以下是一些苏州人过冬的习俗:食补:苏州人注重饮食养生,冬天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