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文化缺失 民俗意识岂可如此缺失

小编 23 0

民俗意识岂可如此缺失

有消息称:济宁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六大队对辖区商户早宣传、对春联福字早清理,从正月初三起开展了对辖区春联门贴的专项整治活动,共清理春联、门贴、福字等450余处。之后,济宁城管支队回应称,六大队此举有些不合时宜。

贴春联、贴门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饱含着民众除旧纳新、祈福佑安的美好愿景,却遭遇城管粗暴执法,反映出执法者对民意的漠视,也说明执法者文化修养的欠缺和保护民俗意识的缺失。

城管撕春联的新闻已不是第一次报道,之前,在南京和郑州等地也出现过类似事件。究其缘由,各地的说法多是为了创建卫生城市或文明城市,有必要对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进行整顿。卫生城市或文明城市的创建,都应留住城市的魂与根。对民俗的粗暴执法,恰是对城市文化的损坏与漠视,不应成为文明治理的借口,更需执法者进行理性反思和整改。

在民俗传统渐趋淡化的当下,尊重和保护民俗理应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方向。城管部门应将文化保护的意识融入日常执法中来,多点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执法手段上更加智慧亲民。 ——福州·包骞

年意淡化是文化的缺失

你知道除夕的传统打开方式吗?知道“福”字只有在特定地方才能倒着贴吗?年俗是“年文化”的具体载体,我们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不是没有年的情结,而是传统年俗日益消减所致。

有人曾对我说:“过年不就是一顿鸡鸭鱼肉的年夜饭吗?现在天天鸡鸭鱼肉,年还用过吗?”也有人说:“过年就是一个黄金周吧,比平时周末不过多出几天而已。”我听罢便说:“你说黄金周也可以,这可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黄金周!”

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从腊八到转年正月十五,历时一个多月,都属于“年”的范畴。年文化本质是精神的、理想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欢乐、祥和、团聚的节日主题,蕴藏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四海华人所认同和共享。不信,去听听大年夜里中国人相互之间越洋跨洲的拜年电话——它决不同于平时的相互问候。中国人的年,可是老百姓主动增加民族凝聚力、亲和力的节日!

因此,对于年,我们只能加强它,不能简化它、淡化它。2006年,春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遗产传承者是艺人,节日遗产传承者是全民。要传承好节日传统,就要遵从文化规律,顺乎民情,合乎年俗内涵。如此,才能使优秀春节文化得到真正继承与弘扬。几年前,春节假期的调整让大多数人得以在除夕夜阖家团圆,这就是对春节文化的遵从与加强。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最重要的当属除夕。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后的时光,是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因此一定要和亲人团聚一起:陪伴生养自己父母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和同一血缘的家人枝叶相拥,尽享亲情。为此,春运才有如此磅礴的力量。由故土、血缘、乡情汇集而成的巨大磁场,遍布大地山川每个城市和村庄。让这磁场产生效力与魅力的,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年文化不是哪一天建立起来的,它是在数千年历史中经过长期创造、选择和积淀而成的,大量、密集的民俗如五彩缤纷的节日活动、难以数计的吉祥图案,共同构筑起年的理想主义景象。它既有视觉的(颜色与图像)、听觉的(鞭炮声与拜年声),又有味觉的(应时食品)、嗅觉的(香火和火药),年文化占有我们所有感官直至心灵,并深深留在我们民族记忆里。由此我们懂得,真正的文化不在于用金钱造势,而在于是否浸入人的心灵和血液之中。

年俗,正是年文化的具体载体。人为地简化或淡化年俗,是文化上的怠慢与缺失。以除夕来说,除了年夜饭,还有许多传统活动应在这一天进行。中国人的传统是敬畏天地的:我们生活的一切受惠于天地,自然心怀无尽感激;天地有自己的规律与特性,不能违反;天地奥秘之于人类,还有很多尚未可知。因而,按照传统习俗,要在除夕这一天恭恭敬敬地拜一拜天地、祖先、亲人、师长,表达虔敬天地、善待万物、感恩生活、庄重迎新的态度。

我们所以感到年味儿淡薄,正是传统年俗日益消减所致,而不是因为年的情结淡漠,后者从大家置办年货的红火,春运大潮的涌动就可以看出。“旧”年俗所以被淡化乃至被摒弃,一是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冲击;二是生活方式多样化,很多人不愿再遵循繁缛习俗;三是现代人缺少对年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认知。于是,种种传统年俗被一样样地从春节中“撤出”,以至春节竟被调侃为“大周末”——缺少年意、缺少年味——恐怕这是当代中国人深深的集体失落!不仅年俗,当一种生活成为过去,它遗留的风俗不再是生活方式,而是文化方式;它不是物质载体而是精神载体。一个民族最纯粹的文化,往往就活生生地保留在风俗中。因而,风俗不但不应被盲目破除,反而要被审慎对待乃至放置保护之列。

与此同时,我们应积极构建当代年俗系统,使我们的年浓郁、美满、充满魅力地传衍下去。这一构建,需从节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不是盲目创新。试想,若将春节鞭炮声换成《蓝色多瑙河》旋律,将圣诞老人换成老寿星或财神爷,人们能否接受?多年前,有记者在天津天后宫年货市场上釆访我,问我天津老百姓怎么过年。我顺手从剪纸摊上拿起一个小福字给他看,有多小?只比大拇指指甲大一点儿。记者问:这么小的福字贴在哪?我说贴在电脑上。过年时将这小福字往上一贴,年意顿时来了。这种微型福字过去是没有的,这是源自传统的再创造,也为当代节日生活所需。

团圆、和谐、富足,年是人生中一年一度用尽全力实现出来的生活理想!把生活理想化,把理想生活化,是中国人特有的年文化心理,充分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希冀。中国人每过一次年,就深化一次民族的亲和力、凝聚力,也就是加强民族的生命力。因此,每逢过年,我都会觉得土地是热的,都会感到民族这个概念变得更实在、更动情。我会习惯地把屋中西洋风味的陈设收一收,将应时的年节物品花花绿绿地摆出来。还会把自己的画也摘下来,换上珍藏的古版杨柳青年画。我想从中重温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体验他们对生活独有的浑挚情感,感受中华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朗朗精神。

相信只要我们的传统文化根脉在接续,只要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紧拥不弃,年的灯笼就一定会在大年根儿红红地照亮!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代表作《啊!》《雕花烟斗》《神鞭》《珍珠鸟》《俗世奇人》等,作品有40余种外文译本;当代画家,被誉为“现代文人画代表”;当代文化学者,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传统村落保护倡导者、践行者。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

【小福利】冯骥才教你正确地贴“福”字:

民俗讲求规范。该轻松处便轻松,该庄重处必庄重。应当讲究,也应当恪守。规范具有约定俗成的合理性,而且它又表现出一种文化的高贵和尊严。

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字主要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在水缸和土箱子(即垃圾箱)上,由于这两处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倒”字的谐音字“到”,倒贴福字。用“福至”来抵消“福去”,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个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东西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至于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是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翻翻中国各地的民俗年画,哪张画大门上的福字是倒着贴的?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传工作室)

相关问答

身边哪些农村习俗正在慢慢消失或者已经看不到了?你觉得可惜吗?

你好我是小宗,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些已消失的农村习俗很少见。1、中国古代的成人礼中国古代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古代中...

以前农村经常串门,现在串门习俗正在“消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问:以前农村经常串门,现在为什么不串门,什么原因呢?农村串门儿有小串门儿和大串门儿,小串门儿是本村乡亲邻居间的串门儿,大串门儿是出村亲朋间的串门儿。...那...

民俗 类研究生好找工作吗?

当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发展,只有成为文化强国,才能在世界有更多话语权,国际地位也能更上一层楼。民俗是文化领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民间文化得不到保...

春节怎么一年没有一年热闹了?

还有各个乡村的庙会活动和演出活动,都没有遗忘传统文化的春节!!(四)城市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到了春节期间,举家旅游,甚至出国旅游去了!好像显得春节不...

传统 过年习俗渐渐消失,新习俗该不该背锅?

这些传统项目,往往是需要全家甚至好几大家子一起协作才能完成,而节日的氛围就在这种全员参与中变得越来越浓。然而现在,这些活动不再需要全家参与了。杀年...

过年放鞭炮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 习俗,为减少环境污染,现很多城市都禁放鞭炮,你怎么看?

没有了烟花炮竹的节假日,确实是显得不那么热闹。但是为了保一方平安,也为了能给大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这种放弃是值得的。1每次放鞭炮过后,都会看到一...

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 传统 节日 文化 _作业帮

[最佳回答](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如不能因时而变,则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

(即通常所说的“ 文化 味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_作业帮

[最佳回答]【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代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文化诉求...

为什么现在有把老祖宗留下的 传统文化 都遗弃了的现象?

这个问题应该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的一条便是当前情况下文化自信的缺失。事实上,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冲击下,有一些知识分子就想将以...

为什么现在的春节没有舞狮子耍龙灯扎彩门这些 民俗 了?

感谢邀请。其实,楼上两位回答的都挺对的,第一个,就是南方保留这些习俗的地区还是挺多的,在北方就比较少。第二个,就是这类民风民俗传统技艺没有传承下去,现...

 cssci核心期刊  秀洲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