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神祇|土家跳丧:娱人、娱神与自娱,豁达的生死观
【编者按】
无论是按照现在的认识将其视为中华先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还是视作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神祇在中华的土地上都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又无微不至。从依然保存至今的一部分民间信俗当中,也许能窥见有关中国人精神世界发展、演化的绘卷,也许还能触摸到其中埋藏着的一套、甚至多套解码传统社会组织形态的密码。
云影山光间隐隐灼灼的神祇与信俗,与正在渐渐忘记他们的我们,共同耕耘过中华的历史,也仍在继续共同耕耘着这片大地。
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土地与神祇”专题报道中,记者走进田野,穿越街巷,观察信俗、描摹仪轨,尝试发现日渐式微的民间信俗曾经怎样影响过我们祖先的历史、如何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组织,以及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又面临着怎样的转型与改造。
“土地与神祇”专题自2019末启动,将呈现开放的形式,除了澎湃新闻记者的现场报道,也将约请一部分相关学人撰稿。
在这篇报道中,我们试图通过对某位土家族老人丧葬仪式历史现场的还原,较为深入地呈现土家族特殊的丧葬风俗与生死观。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的数量为835.39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34%,仅次于壮、回、满、维吾尔、苗、彝族,在全国各民族中排第八位。土家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等地区。作为湖北省宜昌市所辖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长江和清江中下游。长期以来,该县都在民间流传着丧事歌舞,被称作“长阳土家跳丧”。
根据长阳县委县政府2004年7月15日组织的田野调查,五峰付家堰等邻近长阳的地区也存在跳丧,只是舞段没有长阳的完整,歌词内容不及长阳的丰富,叫鼓也不如长阳的富于“野性美”。长阳县各乡镇都有人会跳丧,最为盛行的,则是榔坪镇、资丘镇、渔峡口镇、都镇湾镇、火烧坪乡五个乡镇。
这篇报道,就围绕着2004年7月26日长阳资丘镇天河坪村六组覃自贵老人的一次丧事展开。通过对这一丧葬历史现场的追述与还原,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跳丧这一习俗在土家族自治区的社区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体现着怎样的生死观。
跳丧的不同类型
跳丧又名“跳丧鼓”“打丧鼓”。与举室悲戚、痛哭哀嚎的汉族丧葬仪式相比,跳丧要欢腾得多。土家丧葬仪式的意旨可用一句话来概括:“高高兴兴办丧事,欢欢喜喜送亡人。”也正因如此,只有”走顺头路“——即寿终正寝——的人才有享受跳丧的资格。如果父母尚且在世,而本人先父母而去,除非已有儿女可以抱“灵牌子”,否则是不能跳丧的。
大体来说,跳丧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最为普遍的“打丧鼓”:老人在家亡故,或者在外离世,遗体被抬回入殓,村民为之跳丧。二是“打空丧”:老人在外亡故,遗体难以运回,或因天气等各种原因必须下葬,就设灵堂而无寿木,众人仍然为亡者跳丧,歌舞环节与热闹情绪丝毫不减。三是“打活丧”:这种类型较为少见,健在的老人想要体验死后众人相帮的热闹场面,会主动邀请村民前来跳丧,或者将寿辰与跳丧同时举办,意在添福增寿。
覃自贵老人身后的丧葬仪式,某种程度上还保留着古老、淳朴的民风民俗。长阳许多地方的抬丧已经专业化了,由名为“八大金刚”(即抬棺到墓地的八个人)的班子来完成,而覃自贵的抬丧则是“蚂蚁上树”,上坡下岭任何人都可以搭一把手,村里的年轻男性也自发自愿地前来帮忙,他们在执事单上并无分工,也没有指定,即使平时彼此存在矛盾,到了这个时候,仍然会一起协助举办丧事。正应了一句土家俗语所说,“人死众家丧,大家来帮忙”。
整个丧葬仪式的程序严格而缜密。在老人弥留之际,家人就已通知各方亲友来看老人最后一眼、说最后一句话。老人“落气”(即停止呼吸)之后,全家人马上烧“落气纸”(这被视作给亡者的第一笔“钱”),用“三眼铳”放三响“落气铳”,头两响放完之后,第三响间隔一到两分钟,以告知乡邻已经“老”了人,请他们来帮忙。乡邻赶来之时,只要在院外放一挂鞭炮,孝子很快就会出来迎接。无论场院内有水无水,有无鸡牛粪便,孝子都会就地下跪,以示真诚地接待客人。来客则一边扶起孝子,一边说:“恭喜你尽了忠孝!”
为了操办覃自贵老人的丧事,家人请来经验极为丰富的“都管先生”(又称“知客先生”,即丧事主持人)罗宜国。对丧葬仪式流程,罗宜国做了详尽介绍。从中不难发现,整个仪式都透露着浓厚的民间信仰意味,体现出生者对亡者的告慰、对后代的祝福。
亡者吃得饱,后人得安康
在收敛遗体之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亡者穿衣戴帽的,是专门请来的两名儿女双全、夫妻双全的老年男子。为亡者准备的衣服均为红白蓝浅色,不能有斜纹出现,传说若是穿上斜纹衣服,亡者会走岔路;金属扣子也不能要,都是手工打的布扣,传说亡者衣服上若有金属扣子,后人会六根不全、脸上起泡。上衣共穿四件,第二件须穿红色上衣,传说这样见到阎王时才会顺利。亡者身上系五色麻腰线,黑、蓝色代表着死,红、白、黄色象征着生,数量依照亡者年岁来安排,因而又叫岁线;左手提“盘缠钱口袋”,钱袋挂于麻腰线上,用一尺二寸长的红布缝成,里面装着落气纸烧成的灰,这是亡者前往地府的“盘缠钱”;右手提“打狗粑”,家境好的用副食,三刀分七块,家境差的可以用洋芋,三刀分七块,传说亡者去往地府的路上恶狗成群,“打狗粑”就是专门用来打狗的。
亡者入柩之前与之后的准备,也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覃自贵老人的棺木用的是杉树,根据长阳当地风俗,棺木一般用花梨树,不能用核桃树,传说用后出小偷,也不能用椿树,因为椿树是树王。棺木内放的三角形羊角枕填装着柏树枝叶,柏树被土家人称为“千年树”,传说喜吃人脑和心肝的魅鬼害怕柏树,用上这样的枕头,可以驱除魅鬼。入柩之后需要插“岁竹签”,在两尺七寸的竹筒内,插入象征亡者岁数的七十五根竹签,整个竹筒与竹签用一根竹子做成,签上绕有白纸糊成的花,在土家信仰之中,竹子由小到大逐岁增多,象征着子孙千千万万。在棺木下方,还要点上正对亡者头部的“长明灯”,目的在于将亡者通往地府的路照得更亮堂些。
而 “撒禄米”这个环节,则带有鲜明的道教信仰色彩。在出殡路上,都管用手提着高粱米,一面往外撒米,一面口中念念有词:
“白米撒一撒,子子孙孙在发芽。”
“白米抛一抛,子子孙孙代代高。”
“站龙头,当天子,站龙尾,出霸王,站龙腰,打黄伞,坐八轿,子子孙孙戴纱帽。”
孝子、孝孙则争相去接都管撒下的禄米,依照土家风俗,谁接到的禄米多,谁的福气就好。这些禄米回去之后要煮成稀饭,孝子、孝孙必须一顿吃完,外人是不能吃的,据说只有这样,后人才会有饭吃。而在“亡者为大”的观念主导下,土家族的人们朴素地认为,只有亡者吃饭了,来的客人才能开席。入柩之后,都管指挥吹打乐班子给亡者“开咽喉”,也即给亡者开第一顿饭。他用一个升子装上半升高粱,插上灵牌,并插三炷香,再在灵位下面放一个给孝子烧纸用的瓷盆,高喊:“各位孝子前来奠酒,请亡者吃第一顿饭,三伸九叩。”这一仪式体现的心愿是:祝亡者在路上吃得饱、走得顺,后人得安康。
跳丧:上半夜严肃,下半夜诙谐
整个丧葬仪式的重点,无疑是跳丧。等到天黑以后,一众孝子奠酒完毕,都管高呼“丧鼓开场”,整个跳丧仪式拉开序幕。
先由一人掌鼓并领唱:“请出来,请出来,请出一对歌师来。”两名男性紧接着便和唱起舞。通常以男子双人舞为主,到了高潮时,人数则会大大增加:有四人舞,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对跳穿插、交换位置;也有多人共舞,由若干跳丧者在灵位前围成圆圈,每个人边舞边沿逆时针方向移动。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天河坪村灵堂前跳丧(摄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
在跳丧现场,掌鼓歌师、舞蹈者与围观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围观者若有人想打鼓唱歌,不会征求掌鼓歌师的允许,而是直接上场,抢过歌师手中的鼓槌,边打边唱:“我来换来我来换,我换歌师旁边歇。”掌鼓歌师随即下场,成为围观者。舞蹈者的替换更是灵活,任何想跳的人可以随时上场,既可单个更换,也可成对更换。掌鼓歌师与舞蹈者还可以主动请求换人:“把人接来把人接,掌鼓歌师需要歇”;“把人换来把人换,跳丧师博流大汗”。围观者听到请求之后,会自觉地接唱接跳。按照土家传统演唱习惯,丧歌分为“排”和“串”,十首为一排,十排为一串。唱丧歌的时候,掌故歌师常常会向场下的围观者发起挑战:“会唱歌的唱十排,你是歌手上场来。”一个歌师若是肚子里没有几十、上百串歌的本钱,是上不了阵、登不了台的。
丧家的孝子不能参加跳丧,而是要在场上向歌师、舞蹈者和围观客人装烟、筛茶,向灵位磕头。掌鼓歌师和舞蹈者会用“逗闹”的办法,促使孝子哭丧:“丧鼓打到这时候,没见孝子来磕头”;“丧鼓打到这情景,没听孝子哭一声,你哭不出来我告诉你哭,你哀不好来我告诉你哀,鼻子一耸嘴一歪,眼睛两眨就出来”。一旦唱到此时,孝子必来哭丧,使哭声与歌舞声混为一体。
跳丧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生活及自然的方方面面,例如:
“观音胡子生得红,
师傅骑马我骑龙。
师傅骑马沿山跑,
我骑龙水上漂。
沿山跑,水上漂,
师傅没得徒弟高。”
又如:
“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
这个号子要改节,
改节要唱十二月。
正月里来雪花开,
二月里来花正开。
三月清明吊白纸,
四月秧苗送您来。
五月龙船拖下水,
六月汗衫绕风来。
七月有个云南会,
八月黄雀朝南飞。
九月有个重阳九,
十月秧苗少人栽。
冬月雪花飘飘下,
腊月凌冰打不开。”
有的名为 “颠倒歌”的歌词,是对现实生活的讽刺,例如:
“好笑好笑真好笑,
花椒树上结胡椒,
李子树上结樱桃,
兔子下山把人咬,
黄狗子吓死金钱豹。”
一般来说,跳丧的上半夜,歌词偏于严肃,动作也遵循套路,进入下半夜,到了夜深人困之时,各种诙谐调笑、动作自由的“荤歌”(即情歌)就应时出现,逗得舞蹈者、围观者捧腹大笑,孝子也会停止哭丧而在旁观听。这些荤歌的内容是朴实的,情感是炽烈的,例如:
“挨姐坐来对姐说,
问姐许我不许我。
你若许我早点许,
你若不许早点说,
好让小郎找别个。”
又如:
“姐儿住在三岔溪,
相交情哥是驾船的。
听见河中橹号子响,
姐在房中叹长气,
情哥做的是苦生意。”
再如:
“远望姐儿对门来,
胸对胸来怀对怀。
胸对胸来亲个嘴,
怀对怀来红脸腮。
亲个嘴,红脸腮,
快些,快些,怕人来。”
演唱的方式,既有“文唱”,也有“武唱”。所谓“文唱”,一般是在跳丧的开始阶段,两人先一起编好歌词,唱时一问一答、互相配合。而“武唱”则一般由年轻人来表演,问答歌词随编随唱,海阔天空提问,挖空心思巧答,讲究的是礼貌得体、见机行事,胜了,唱词不伤人,但也不轻易放过压制对方的机会。例如:
“小哥今日到歌场,
怎不事先对我讲。
小哥喉疼唱不好,
有病之人莫勉强。”
如果对歌时一方输了,或者鏖战一番,认识到对方的实力有多强,便马上改口:
“走遍山川与海洋,
今日碰上好歌郎。
请喝一杯女儿红,
不要慌来不要忙。
请喝一杯包谷酒,
把你请到上席上。”
双方就此停止对歌,转而喝茶,并互相恭维一番。如果输者不认输,赢者还要唱,最后甚至会出现“拜师”之局。
这样的过程一直持续到黎明,跳丧进入尾声,大炮手放“省身炮”,唢呐声响,鼓乐齐鸣。一众孝子向跳丧的人磕头敬谢,鼓师开唱“刹鼓歌”:
“收在鼓上,等不到天亮,
各位歌师回家乡。
上坡下岭都要停当,
门大好出丧,屋大好停丧。
千年死一个,万年死一双,
代代不死少年郎。
鼓棰一对,荣华富贵,
鼓棰一双,金玉满堂。”
随着激昂的鼓声,歌师将鼓棰用力甩到屋外,意味着跳丧正式结束。
丧葬的饮食和建筑
覃自贵老人的丧事,用以款待客人的是毛肚火锅,连火锅在内一共十二盘菜。事实上,按照土家风俗,无论红事白事,饮食安排都是“十碗八扣金包银”,堪称土家饮食文化的代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十碗八扣金包银”不再时兴,因为“十碗八扣”的做法太过复杂,而“金包银”仍然受到欢迎。
所谓“十碗八扣”,即一碗头子,二碗笋子,三碗鸡子,四碗鱼,五碗蒸砸,六碗羊肉,七碗圆子(即丸子),八碗肚子,九碗正肉,十碗汤。头子即肉糕,垫菜为粉条、黄花和木耳。如有海参、游鱼,笋子便成为垫菜。鱼的垫菜为莲米、花生等。蒸砸的垫菜为洋芋、南瓜等。羊肉的垫菜为豆腐,圆子或以豆腐、或以瘦肉做成。肚子的垫菜为豆芽、黄瓜等。正肉的垫菜为豆丝,肉皮必须走油,并加红糖,使皮抛松。汤或为虾子,或为肉丝,第一碗和十碗是不“扣”的,其余八碗均“扣”。所谓“扣”,是用专门做的圆、深且光滑的“扣碗”,在碗内涂上油,将各主菜铺满碗内,再放进木制的格子猛蒸,蒸好以后,各碗以莲花碗反扣,再倒过来,旋转并去掉扣碗,每碗上放一块以胡萝卜切成的花瓣,依次上席。至于“金包银”,鄂西土家族中有“金建始、银利川”的说法,意为建始出苞谷、利川出大米,这两种主粮混合做成的饭叫做“金包银”,要求包得均匀,做到颗粒分明,色泽金黄,火候要好,一气蒸熟。
长阳博物馆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渔峡口镇沿坪村发现的吞口(鲍鲸鲸《鄂西地区土家族民间美术田野调查报告》)
根据都管罗宜国的介绍,覃自贵老人的住房,是最能体现土家族的白虎崇拜的。覃自贵老人住的是土家独特的“吞口屋”——土家人向来称虎为“吞口”,从命名上看,白虎崇拜的意味已很明显。而从住房的式样看,吞口屋正面正中设有一个“卧槽”,类似变形的长方虎口,左右两扇窗子,类似变形的虎眼,而屋口的数步台阶类似虎的下颚,有的住户还在卧槽的屋面上,用青瓦掺红瓦、茅草掺杉皮等不同色彩,盖出象征老虎额上皱纹的三横图样。而屋脊两端跷起,则类似虎耳。不仅如此,在堂屋的大门上方,还要挂一块“吞口”牌子,上面画一个彩色的虎头,凡建在溪沟边的房子,或是门前有“凶山恶水”的房子,大门上多半挂有吞口牌子。罗宜国说:“吞口屋就是为日后有事宽敞一些,例如覃自贵过世了,就是一个打丧鼓的‘大舞台’,堂屋、阶檐和稻场上搭的席棚连成一片,便于打丧鼓的人活动宽敞一些。”
做生斋、打活丧
上文所述覃自贵老人的丧事,可谓典型的土家丧葬仪式。据长阳县委工作人员反映,他们进行田野调查的其他土家丧葬仪式,与覃自贵老人几乎一致,甚至参与者也有重合之处。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长阳资丘镇另一位老人覃自成曾将“跳丧”和“拜寿”相结合,是如今已较罕见的“打活丧”。
覃自成老人深受道教文化影响,曾听一位道士推算,说他不能活过六十岁,于是,到了六十岁生日那天,依然健在的他做了一次“生斋”,邀请远近乡亲前来,边跳丧,边做寿。当时的情形非常热闹:乡亲们进得堂屋,先烧纸、磕头,向寿星问安。堂屋中间摆放着一具外层涂成黑色的纸糊“棺材”,“棺材”前的方桌上摆着老人的画像,上方一排排挂着乡亲们为“死者”送来的各色祭幛,其上还肃然写着“奠”字。入夜之后,跳丧开始,鼓者唱,跳者和,歌师与舞者唱跳正欢的时候,“亡者”兼寿星覃自成老人一跃进场,与大家一齐跳起丧来。等到午夜,都管高喊一声“祝寿开始”,鞭炮与三眼铳同时响起,接着,由两只长号引路,鼓乐班子紧随,来客们举着祭幛,排成一路,“孝子”磕头尾随,开始“游丧”。“游丧”队伍沿稻场转圈时,四个土家汉子先将来客坐过的椅凳拼成一个“死”字,一会儿又搬动椅凳,将“死”字拼成“生”字。最后,由四个帮忙的人抬着“棺材”来到一块荒岗,“孝子”们纷纷下跪,都管一边划燃手中火柴,烧掉纸棺和茅草人,一边口中念道:死魂已经超度,替死还生,后福齐天。
在这个过程当中,娱神、娱人与自娱的目的得到高度统一。背后体现出的,正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
“除了死字无大灾”
土家跳丧可谓源远流长。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南郡、夷陵……清江诸郡多杂蛮左”,“其左人则又不同,无哀服,不复魄。始死,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扣弓箭为节,其歌词说平生之乐事,以至终卒,大抵亦犹今之挽歌也”。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淳朴的土家族先民就以“绕尸而歌,以扣弓箭为节”的形式,展现出面对死亡哀而不伤的态度。降至明清,地方史志中关于跳丧的记载更为完备。如清朝《巴东县志》记载:“旧俗,殁之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又如清朝《长阳县志》记载:“临葬夜,诸客群挤丧次,擂大鼓歌曲,或一唱众和,或问答古今,皆稗官演义语,谓之‘打丧鼓’、唱‘孝歌’。”诚如《土家风俗志》作者杨昌鑫先生所说,“有什么样的‘生死观’就有什么样的‘丧葬’仪典”。欢喜、热闹的跳丧,正是土家“除了死字无大灾”的生死观最为生动、真实的写照。
具体到长阳县境内,2004年进行田野调查之时,盛行的跳丧舞段共有二十余种,各乡镇会跳丧的总人数为2600人,具有代表性的跳丧艺人有1214人,而曾在湖北省跳丧舞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资丘镇,各村都有人会跳丧,是长阳县跳丧舞的重点分布地区,跳丧人员年龄大的有七十六岁,小的只有十二岁。
时至今日,由于时代的发展,跳丧的习俗已有许多应时从简之处。孝子不再披麻戴孝,跳丧者的衣着打扮,原为头戴土家族白色头巾,身着敞胸布背心或白色坎肩,腰系粗布带,下穿青布便裤和青布鞋,如今的服饰则色彩、式样各不相同,甚或赤膊上阵者也不在少数。而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大量青年的外出打工,跳丧已处于需要保护的濒危状态,用老艺人的话说:“搞不好了,我们都老哒,现在儿们还有哪个学这门艺呀!”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相关的文化记忆、仪式规范仍然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只要这片土地还在,土地上的民众还在,坦然面对生死、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土家丧葬仪式也会随着时代的推演,不断地重获新生。
(本次采访得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局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忱。)
湖北长阳:高山小村民间“四闹”游街示众,7种非遗民俗招摇舞台
怪奇公社(刘洪进)6月28湖北长阳消息:玩龙灯、彩莲船,吹打乐、狮子舞,被称为土家民间“四闹”的民间大戏,2023年6月28日上午,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山小村秀峰桥街头上演,艺人劲爆展绝技,观者如云堆笑声。
景峰山歌联唱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民间“四闹”,采用了“游街示众”的形式,位于榔坪镇秀峰桥村的街头,各色民族服装汇成一条彩虹街,吹打乐响彻云宵,彩莲船摇头摆尾,龙灯滚动呼风作雨,狮子起舞调皮捣蛋。
高空舞狮
秀峰桥村小集镇,海拔1100多米,四面高山多在1800左右,一条清流穿集镇而过,是天然氧吧,避暑胜地。
新编南曲
秀峰桥曾属景峰公社、乐园公社管辖区域。这里,是长阳文化“三宝”:山歌、南曲、巴山舞的起源地之一,景峰山歌,更是名扬中外,涌现出了付祖光、李德翠、王明俊、李国三、蔡梓山、秦尚丰等一大批名扬四方的山歌手和山歌作者。
搞笑戏旱龙船表演
当天,秀峰桥村除民间“四闹”游街示众外。上午,在秀峰广场还隆重举行了非遗传承人优秀传统节目展演。7个非遗和民俗类节目大放异彩。
彩莲船
吹打乐《传承欢歌》;山歌联唱:《秀峰山上一树花》、《一股清泉水》、《幺妹半夜绣花鞋》、《乡音乡情醉开怀》;唢呐山歌《凉伞破哒根骨在》;薅草锣鼓;南曲《秀峰小镇快活人》;花鼓子《十月小阳春》;旱龙船《赞非遗传承》等7种非遗和当地民俗歌舞的精彩亮相,让人大开眼界。
唢呐山歌
赵大成、王乐金、李德翠、熊玉兰、覃红荣、罗炎琼、张红珍、李军堂、章继春、黄志清、熊秀林、刘英、庄丽、冯菊芳、魏忠慧等优秀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文艺家百余人参加了舞台演出。
薅草锣鼓
秀峰桥村的这场大戏展演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文华学院、秀峰桥民间文艺团队等纷纷捧场,表演了舞蹈、三句半、秧歌、拉丁舞等节目。
友情表演
活动结束时,秀峰桥村赵拥政等35名党员走上舞台,合唱《我的祖国》。
合唱《我的祖国》
歌声感染了现场,参加演出的民间文艺家、非遗传承人以及文华学院学生随之登台歌唱,紧接着,台下千名观众也起立歌唱,一场视觉盛宴在合唱声中完满收场。
(文中图片,均为怪奇公刘洪进摄)
相关问答
长阳 的民风 民俗 ?长阳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不唱山歌喉咙痒,嘴巴一张象河淌”。多如牛毛的山歌,以其丰富的演唱内容,灵活的歌唱形式,高亢嘹亮、热烈奔放的演唱风格,与...
长阳 有什么好玩的?长阳是一个位于中国湖北省的县级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景点。首先,你可以参观长阳的自然风光,如美丽的长阳河、壮观的大别山和迷人的湖泊。其次,你可以游...
宜昌 长阳 的旅游三件宝分别是什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名单。宜昌市的远安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入围。长阳素有“歌舞之乡”之称,长阳山歌、长阳南曲、巴...
宜昌的风土人情?宜昌有13个县市区,每个地方的还是有些差异,另外,还有土家族和汉族之分,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我就说说主流的宜昌习俗:饮食民俗:宜昌在长江两岸,饮食...过...
湖北宜昌的风土人情是什么?宜昌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水道东连荆汉,西通巴蜀;陆路南接三湘,北往襄阳,是著名的商埠。所辖的5县(秭归县、远安县、兴山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湖北特色 文化 介绍?湖北地方文化汇东西南北之长,承楚文化之绪,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创造和发展了富有楚文化传统的多种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戏曲、说唱、歌舞等几大类。湖北现有2...
可以推荐一下!!宜昌优良的年会主题表演节目策划高性价比,...[回答]具体步骤:1、问好2、自我介绍3、感谢观众到来4、引出主题——即你要表演的节目以及含义5、这个节目的特殊意义,或者能给大家带来什么。长阳的土家...
大家搬新家时都有哪些习俗?首先去挑好一个黄道吉日,这个要提前选好,什么时候进门,这些都是有详细的规定,比如你必须在哪个时辰里面进去?然后你们全家都去,不要忘了从老家里面带水过...我...
高山族的由来?高山族族源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从大陆迁入台湾的古人类。新石器时代归属于大陆东南越文化圈的台湾高山族先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着发展的连...
楚 文化 有哪些?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十大系列: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