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俗文化传统作文 洪濑龙阁——流动的戏文 始于元盛于今

小编 23 0

洪濑龙阁——流动的戏文 始于元盛于今

洪濑龙阁——流动的戏文

■本期执行 张美娟

在南安市洪濑镇,有一项民俗活动闻名海内外,那就是二月初举办的“天香巡游”,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龙阁”,又名“蜈蚣阁”。

每年农历二月一整月里,洪濑镇区周边五境:洪南社区关帝宫(蓬莱)境、洪北社区树德境、建洪村福庆境、溪霞村古廍境、溪霞村街头灵石境的民众轮流举行天香踩街活动,踩街队伍包括龙彩车、马队、舞龙、拍胸舞等。

这一天,是传统的节日,更是大人、孩子们的狂欢日,镇上热闹非凡。

历史:始于元盛于今

龙阁又叫“蜈蚣阁”“凤阁”,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南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黄荣周告诉记者,据《洪濑镇志》记载,依附洪濑天香巡游活动发展起来的龙阁,早期称“蜈蚣阁”。

这项活动始于元朝,发展于明朝中期,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通航,广泛流传于台湾、金门地区以及厦门、漳州等地。

据黄荣周考证,蜈蚣阁民俗源自元朝闽南一带的民间草台“蜈蚣戏”(已失传)。早期蜈蚣阁表演与一般“彩阁”不同,通常由十几块至几十块木板连接而成。每块木板长1.5米—2米,宽40厘米—50厘米,称为“阁棚”;阁棚之间以活榫相接,连成一串,又可灵活转动。又于卸接榫眼处横穿一根木棍,长度超过阁棚宽,用作肩扛之用,由成年壮汉抬着(旁立数人备为轮流替肩者)。

早期龙阁是人力抬阁,目前仍有保留,但比较少见了。(王安西/摄)

阁棚装饰得五彩缤纷,踩街时由两拨人轮流抬行。阁棚上面装置一高凳,每张高凳上坐一孩童,装扮成闽南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人物,如《昭君出塞》《水浒》《陈三五娘》等古代戏文人物造型,“每阁坐两人,孩子一般七、八岁。他们坐在高凳上,手持各种乐器、道具,做出各种身段,一路表演。”

“蜈蚣阁”长达二三十米,甚至五六十米,表演时阁棚节节相连,扛阁的人统一着装,逶迤而行,从远处看,弯弯曲曲,仿若蜈蚣行走。

后来随着大众审美的提升,人们将蜈蚣阁的首尾饰以龙头、龙尾或凤头、凤尾,“蜈蚣阁”也随之改称为“龙阁”或“凤阁”。

演变:人工抬阁改电动推动

古廍境理事张文七二十几岁就参与抬阁,如今已有三十多年了。“抬阁既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还要都是身高差不多的壮汉,如果配合不好,拐弯时龙阁容易侧翻。”他说,现在人工抬阁越来越少了,“三四年前还抬过一次,但以前抬阁的人员很难集齐了。这几年又少有新的抬阁人手。”至2006年,古廍龙阁、凤阁由两队减少为一队,只保留龙阁队。

这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龙阁从人工抬扛慢慢演变成车载电动,即在阁身下装上车轮,龙头一大人坐镇把方向,守在两边的人只需要轻轻推动就可以了。

由人工抬阁,演变为自行车式龙阁。(王安西/摄)

现在的龙阁加入现代化装饰,装备虽有改变,但孩子们戏文照演,民众寄托的美好愿望也没变。 (吴荣彬/摄)

而龙阁外形上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据龙阁文化研究会理事黄建德介绍,早前的龙阁,仅在“龙”身的两侧简单挂着龙纹装饰,2016年,龙阁作为民俗活动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泉州分会演出,由于有航拍镜头,他和大伙商量、讨论,最后加装了个“龙顶”,再增置了灯光、喷雾等效果,形成一条立体黄色蛟龙;2017年,龙阁启动省级申遗活动,古廍龙阁队重新装饰“龙头”,请糊纸匠重新油漆,整理16块阁板,整个阁队加上龙头、龙尾,阁队总长40多米,需要34人护阁。

孩子的各种打扮是天香巡游最大的亮点(杨冰/摄)

雨伞阁也是孩子们喜欢的阵头之一 (王安西/摄)

水车阁会转动,孩子们如坐摩天轮。(王安西/摄)

现状:孩子成最大亮点

对于在洪濑镇长大的人来说,在儿时参加天香巡游、坐龙阁,是极为难忘而有趣的经历。

“我五、六岁的时候坐过龙阁,扮演一名书生,记得是穿着素色的戏服;上小学、初中后,我就催着父母帮忙报名马队、自行车队等;20多岁后,我又报名加入抬桥队伍……”蓬莱境“80后”吴荣彬回忆起参加天香巡游活动时,兴致勃勃地与记者分享:“我们家是开照像馆的,当时很多小伙伴的戏服还是找我家租的。不管是坐在龙阁上,还是骑在马背上,抑或帅气骑着自行车,都是盛装出席,沿路被人行注目礼,感觉自己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明年有举办的话,也要让家里的孩子参加。”

黄建德笑称,每年报名参加天香巡游的孩子非常多,坐龙阁的孩子更是爆满。“一般只有30个名额,报名的都是一两百人。我们会请戏曲老师来帮忙,根据孩子的面相、体形,挑选适合扮演的戏文人物,再组织统一化妆,提供服装,参加踩街表演。一般上午八、九点统一集中化妆,中午十二点左右出发,下午五点前巡游结束。”

黄建德介绍,为了让孩子参与这项民俗活动,让孩子感受传统民俗文化,各境的天香巡游大都安排在周末举行。“这样,不影响孩子学习,又能让孩子参与进来。”每个境轮流举办天香巡游,每场约有30个阵头,包括龙阁阵、马阵、舞龙阵、拍胸舞阵、骑车阵等,各境都会互相组织阵头“斗热闹”。

孩子们参与的阵头除了龙阁,还有水车阁、船阁、雨伞阁、铁枝阁、马队、自行车队、马车队等,占有“半壁江山”,场面甚是壮观。

形式也是推陈出新,越来越多样。孩子们着奇装异服,争奇斗艳,特别是由近百匹马组成的马队,可谓“浩浩荡荡”,甚是壮观。马背上坐的全部是小朋友,一个个盛装出镜。孩子们的装扮不仅有古代装,也有现代装,还有各种时尚动漫形象……宛如变装大派对。

“孩子成了现在龙阁最大看头,也是整场民俗活动最大的亮点。”

传承:是流动的戏文

让孩子以表演者的身份参与到传承久远的民俗活动中,是洪濑天香巡游的最大特色。“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对乡土文化的情感与热爱,这对于文化的传承意义深远。”黄荣周如是说。

摄影从业人员吴荣彬就感慨道,因为从小参与天香活动,现在他不仅是参与者,更愿当一名记录者,用相机记录家乡每一场民俗活动,很是自豪。

“抬阁护阁过程是很凝聚人心的。早期每一节坐阁的小孩由两名亲人来抬,但在抬阁行进中,绝不是只顾自家人,前阁要顾后阁,中阁要顾前后阁,转弯、停歇、疾行,都要相互照应。”黄荣周说:“所以,在巡游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全村人集体齐心的团队精神。”而这种精神反映在日常的生活中,就是村中有难事,大家齐帮忙,形成一种爱乡爱家、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每年,除了生活在镇上的人们,不少出嫁在外地的洪濑女儿,也都会在“天香”日到来前,提前赶回去或让家人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坐阁,与亲人一起“抬轿”,共同参与家乡盛事。

泉州民俗专家谢万智曾表示,一台龙阁,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作为一项非遗项目,龙阁集大成地将多种文化结合起来,包括地方戏曲、历史传说等,再借助小孩子的角色演绎,似一台流动的戏文。

这台戏文,正年年上演着,且将一直演下去,越来越精彩……

印象古城 · 大美泉州

泉州

枕山临江面海

四季温暖常青

文化积淀深厚

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活力之城

魅力之城

……

印象泉州,分享给您

01

一句话:爱拼才会赢

自从这首由陈百潭词曲、叶启田首唱的《爱拼才会赢》唱响海峡两岸后,改革开放初期“个个猛”的泉州人,找到了抒发自己情怀和激励创业斗志的时代声音,渐渐把“爱拼敢赢”视为自我群体的精神气质。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代,泉州人都有着开拓进取的观念和团结拼搏的美德,那种“敢为天下先”、“爱拼敢赢”的精神,已是泉州人的品格,也成为泉州人的骄傲。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央视网、爱上传媒、各地IPTV分平台共同承办的大型全媒体活动《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在全国各地征集城市音乐故事作品,响应者众。其中,海峡卫视与福建IPTV分平台联合制作的《爱拼才会赢》(泉州篇)成为17首入选CCTV9《9视频》播出的音乐作品之一,也是收官之作。

02

一朵花:刺桐花

刺桐花是历史名城泉州市的市花,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古代泉州城区遍植刺桐树,生长得花繁叶茂、花红似火,成为古城的一大特征,故泉州有“刺桐城”、“桐城”之称。中世纪,泉州就以“刺桐城”驰名世界,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不少吟咏刺桐花的佳句。宋代泉州郡守王十朋曾赋诗云:“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道时人不爱红”,可见刺桐开花时的壮丽景象。如今泉州人更爱刺桐花,把刺桐作为“瑞木”栽种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让泉州城掩映在美丽的刺桐绿叶红花之中。

03

一条街:西街

(陈英杰/摄)

作为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西街从唐朝已经“列屋成街”,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有人说,西街的味道是听香入石的文化,即使墙沿上的雕花也流淌着时间的印记。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这里还有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和古色古香的木楼群,俨然是一个活态的建筑博物馆,那高高扬起的燕尾脊,是泉州人的骄傲,也是泉州古城的象征。漫步西街,可随时随处与充满自然活力的闽南古早味撞个满怀。一千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依附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革故鼎新的千年沧桑巨变。

04

一座城标:东西塔

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一对石塔,我国古代石构建筑之瑰宝,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坐落在泉州市区西街的开元寺内。东塔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塔为“仁寿塔”高45.06米,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守护着海峡西岸泉州这座闻名古城。东西塔显示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石塔建筑,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成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标志。东西塔是泉州人民的骄傲,这里的前辈们常教诲做人的道理,喻为人正直“站如东西塔,躺像洛阳桥”,令一代代泉州人记忆犹新,受益终身。

05

一尊石雕:老君造像

老君即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尊他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在泉州清源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矗立着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石像宽厚宏伟,席地端坐,银须飘飘,慈眉善目,神态安祥,线条柔和;雕于唐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栩如生、神采奕奕,一副智者圣人风采,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如今,老君造像已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名城泉州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财富,泉州城市的一张名片。

06

一座桥:洛阳桥

(陈英杰/摄)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和桥基“种蛎固基法”之开端。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成。古桥长731.29米,有船形桥墩44座、扶栏645个、石狮104只、石塔7座、石亭1座,武士造像分立两旁;中亭附近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等历代碑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立有令人叫绝的《万安桥记》石碑。千年古桥、优美感人的传说故事,与千百年不变的阵阵涛声和车水人流,仿佛在诉说着她往昔的繁华岁月……

07

一部电影:《一轮明月》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名李叔同,中国近代艺术大师、一代佛学高僧。一生博学多才,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38岁出家后潜心研究佛法,与泉州渊源甚深。1928年起,常驻泉州研佛弘法;1942年在泉州圆寂,其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都在泉州度过,在泉州有着诸多可供后人追思的遗迹……2005年,泉州广电集团参与拍摄了第一部影片《一轮明月》,以弘一法师的出家生涯为轨迹,衍射出一代高僧倡导佛学的伟大精神和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表现了一代高僧的人生晚晴。影片的成功摄制被视为中国佛教界的一件盛事,对泉州历史文化的传播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08

一首歌:《蓝蓝泉州湾》

一首由泉州籍作家陈日升作词、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写的歌曲。其旋律优雅舒缓宛如泉州“铁观音”之香韵,字句间勾勒了一幅秀美的泉州山水,赞颂了泉州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深情抒发了泉州人民对故乡的挚爱,表达了泉州人建设大泉州的豪情壮志。2004年被选定为泉州市代市歌,曾获全国城市歌曲创作银奖、中央电视台评选的MTV全国比赛铜奖,并入选建国50周年福建优秀歌曲选。这首歌曲是泉州人团结凝聚的精神纽带,是同声共鸣、鼓舞激励的力量。

09

一颗星:天上“泉州星”

1966年1月1日,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小行星;1985年12月,被国际小行星中心编为3335号小行星;1996年3月,被正式命名为“泉州星”;2004年8月,在泉州举行了“泉州星”运行轨道交接仪式。从此,天上有了一颗“泉州星”,泉州的名字镶上太空星辰,永载于天文史册。“泉州星”因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赢得了命名,它可能蕴藏着无数丰富宝贵的资源,期待着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登上太空中的“泉州星”,去探求它的奥秘并使之造福于人类!

10

一种武术文化:南少林武术

泉州少林寺,亦称南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是中国南禅宗名刹、南派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千年古寺历尽沧桑,历经三兴三废,禅拳宗风依然绵延不绝。少林寺1992年复建,自常定法师任复建后的首任方丈以来,少林寺大力弘扬禅武精神,致力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禅武文化品牌,吸引了众多禅武爱好者来泉开展中华武术文化交流活动,为海内外南少林武术爱好者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沟通桥梁。泉州少林寺作为南少林武术发源地,尤以拳术著称,以五祖拳传播地域最广,是福建省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的优秀拳术,秉承了南拳的主要特点,劲透过身,刚劲有力,步稳势烈,硬打直上,拳势威猛,集形、意、气、力、声为一体。

11

一幅画:《榕树》(蔡国强)

说到火药爆破,许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可是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连串艺术焰火表演,大家就会印象深刻,那就是国际知名的当代艺术大师蔡国强特别策划的大型景观艺术作品。蔡国强是福建泉州人,近几年在国际艺坛上最受瞩目的中国人之一,是国际艺术界最高荣誉——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获得者。其作品涉及火药爆炸、景观焰火、装置艺术等领域,遍及30多个国家100多个国际大展,西方媒体称之为“蔡国强旋风”。2006年5月的一天,怀着对海峡两岸同胞的深厚情感,蔡国强创作了世界上最大型的火药爆破壁画《榕树》,画作高18米、宽9米,以榕树为题材充分体现了泉州和台湾的历史渊源和独特优势。画作被收藏于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大厅,永久向世人展示它非凡的艺术魅力。

12

一首诗:《乡愁》 余光中

《乡愁》是泉州籍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怀乡诗,是诗人在大陆经历的倾诉,寄寓了诗人以及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体现了诗人的悲欢与对祖国之爱、民族之恋的巨大交融,更是一首台湾同胞以及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余光中是泉州永春县人,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几十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2011年4月,已是83岁老人的余光中再次返回故乡泉州,特别为39年前创作的《乡愁》续写了新篇章,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篇章之后,以“未来啊”段落续写新的第五章。

13

一支曲:《梅花操》(南音)

“自古咏梅诗词多,独有南音梅花操”。南音名曲《梅花操》是首脍炙人口的南音古曲,堪称南音“四大名谱”之精英,一部宝贵的华夏音乐遗产。曲以梅花为题,是咏吟“梅为花魁、奇葩异放”之雅乐。全曲由“酿雪争春”、“临风妍笑”、“点水流香”、“联珠破萼”、“万花竞放”五段组成,借物咏怀,通过对梅花临寒怒放的描绘,赞颂了刚正不阿、高尚纯洁的情操。乐曲由洞箫、二弦、琵琶、三弦等奏出古朴雅致的徐缓旋律,在描绘梅花斗雪争春中寄托了乐人高洁的情怀,到最后音乐欢腾活跃、充满激情的快板,描绘了一派万花竞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致。2003年11月,泉州南音名师在巴黎国家大剧院为法国观众带来了《梅花操》等南音经典名曲,获得了巴黎观众空前的轰动和惊喜。

14

一出戏:《陈三五娘》

(梨园戏)

《陈三五娘》是梨园戏的招牌传统剧目,其曲调优美、文辞典雅、表演精致,美不胜收,是泉州民间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传说南宋年间,泉州才子陈三,途经潮州邂逅佳人黄五娘,两人一见倾心,几经周折,终于互表情意、订下荔枝姻盟,历经艰难险阻,夜奔泉州终成眷属。《陈三五娘》深受泉州及闽南、潮汕地区民众的喜爱,在东南亚侨亲中也富有影响。1954年参加上海华东戏曲会演,一举轰动海内外,被誉为“救活一个剧种”的经典剧目。1957年被拍摄为同名彩色电影,如今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还经常滚动放映《陈三五娘》,其艺术魅力可与“梁祝”媲美,已成为泉州古城一张永恒的文化名片。

15

一场活动:古城徒步

海丝泉州古城徒步穿越活动系响应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泉州海丝文化的发展,提升泉州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从2016年开始致力打造的泉州城市名片品牌赛事和古城人文体验嘉年华,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届届精彩。在徒步路线的设计上,充分融合泉州的古城建筑特色与历史人文等,参赛者用脚步丈量古城,感受古城的气息与味道。同时,古城徒步活动也进一步点燃古城业态,打响泉州海丝文化城市名片。

16

一张名片: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下简称海艺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经批准的国家级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艺术交流合作的一项重大文化活动。2015年11月,经上级批准,海艺节由文化部(现为文旅部)和福建省政府联合主办,每两年一届,永久落户泉州市。2014年、2015年、2017年、2019年,泉州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海艺节。海艺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关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等重要论述,以“多彩海丝,文明互鉴”为主题,突出体现海丝和国际元素,体现“闽台融合”“多方合力”,体现“泉州特色”“文化惠民”特色。

《丝路扬帆》音乐风格悠扬大气,词意人文底蕴深厚,是一首情感饱满、朗朗上口的歌曲作品。由中国著名的词作家邓永祥,曲作家戚建波,历经半年时间创作而成。从2019年7月开始,两位作者多次前往泉州采风,其间他们走访了泉州文化、民俗方面的专家,实地探访了开元寺、老君岩、姑嫂塔等名胜古迹,参观了泉州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地,搜集素材,听取建议。经过多方研讨及深入沟通,最终形成这版凸显闽南特色、独具海丝韵味的《丝路扬帆》。

来源:泉州市政府办、市文旅局、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问答

美丽的 泉州 ,我的家 作文 _作业帮

[回答]你们好!泉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城,一座多元文化的侨乡,一座我深深爱着的城市。记得我第一次游览泉州,就被她独特的风采迷住了。...

泉州 名胜古迹的 作文 】作业帮

[最佳回答]我的家乡泉州是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我爱我的家乡.泉州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福建第二大港城市,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我们...

福建 泉州 的变化,征文?

泉州,素来有着“生态文明□美丽泉州”之称,而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城,一座多元文化的侨乡。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点,千年...

泉州 ,爱阅读 作文 _作业帮

[最佳回答]爱泉州,爱阅读——读《泉州讲古》有感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泉州讲古》书中栩栩如生的的传说把我带进了泉州历史的文化长河中。我被开...

【美丽的 泉州作文 】作业帮

[最佳回答]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从厦门乘车到泉州。一路上我看到很多新建的高楼大厦,还有美丽的花草树木和一些希奇古怪的东西。到了泉州,爸爸妈妈带我去姑姑家,...

泉州 的秋天 作文 _作业帮

[最佳回答]秋天——一个如诗如梦的季节。我爱秋天!泉州的秋天是凉爽的。若走在河畔边,树上的叶子飘然而落,弯腰拾起,金黄金黄的叶脉显而易见,就像我们手上的褶...

潮汕 传统 习俗600字_作业帮

[最佳回答]功夫茶是潮汕一带品茶的一种风尚,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

我的家乡在 泉州 用英语写一篇 作文 介绍 泉州 .简单的就好,我现...

[回答]人口600万人,其中回、蒙、畲等42个少数民族十余万人。居民通用闽南方言。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泉州...

作文 :600字我的家乡是福建 泉州 ._作业帮

[最佳回答]在中国这只东方雄鸡的东南方,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它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著名的名胜古迹,它还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这儿的茶文化,是全中国乃至...

可爱的家乡 作文 400字要福建 泉州 的_作业帮

[最佳回答]泉州,是我可爱的家乡.她在我们伟大的祖国版图上,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地方.可是,在我小小的心眼里,她是个神圣而又神奇的好地方.我爱你,可爱的家乡!...

 首开 国风美仑  2020年疫情最新消息 

上一篇分享传统民俗文化 体悟传统民俗 感受文化魅力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