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传统民俗文化 东乡族生活习俗

小编 23 0

东乡族生活习俗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其历史、民俗十分悠久,融合发展了多方文化。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该民族自称“撒尔塔”(Sarta),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当地汉、蒙古族等逐渐形成的。撒尔塔原始意思为“商贾”,指定居于中亚一带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主要有突厥人、塔吉克人、波斯人,统称为色目人。

东乡族的来源和形成,一度观点颇为分歧。其中蒙古人为主说,早在明末清初时期,东乡族人民积极参加了以米刺英、丁国栋为首的农民起义。由于民族形成的特殊环境,所以东乡族形成时,其社会结构即为社会制度。

东乡族至今只有本民族的语言:东乡语,而没有文字,如今使用的是汉文,绝大部分群众懂汉语。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的词汇中,汉语借词较多,也有不少突厥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

现今的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乡族地区位于甘肃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

东乡族建筑主要有民居建筑、清真寺建筑、拱北建筑三种。居民的建筑风格简单,朴实,实用。式样不多,有窑洞、平房、瓦房、土棚等。

民居建筑:窑洞有横穴式和上炕式两种,前者较为宽敞,后者门窗合一,进门便可上炕。庄院有一字院、三合院、四合院、连铺院等。传统庄院以平房为主,主要建筑材料为土弈,除门窗,柱梁外,其余均由泥土土穷砌平,屋顶铺一层白土,用碌碍压实。瓦房有“阳撒瓦”和“阴阳瓦”两种,“阳撒瓦”是指将瓦片仰天覆盖屋顶,“阴阳瓦”是指在“阳撒瓦”缝隙处再铺一层筒瓦,从结构上讲有“单流水瓦房”和“两流水瓦房”。

清真寺建筑:是东乡族宗教建筑,一般布局是“三堂合一”,即礼拜堂、水堂和经堂三堂合一,礼拜堂在中,水堂和经堂分居两边。在清真寺大门建一高耸的宣礼塔。大殿的建筑风格有三种:一种为阿拉伯式圆拱建筑,第二种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第三种是中阿合壁式的建筑,在这三种类型建筑中中国宫殿式建筑占绝大多数。

拱北建筑:一般建在深山空谷,偏僻寂静,人烟稀少之地,其主体或核心建筑为各教主,老人家的墓庐。墓庐都是在砖砌的长方型“拱子”上面再盖一座墓亭,建筑中多采用砖雕、木雕、彩绘等工艺。墓庐一般称之为“八挂”。有圆形、 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形状,可建成一层、二层、三层高,其中以二层和三层居多。

在服饰方面,几十年来,变化较大,并开始与汉族和回族的服饰相近,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头饰上。东乡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或黑色的无檐小帽,称“号帽”;妇女一般戴丝、绸制成的盖头”,少女及新婚少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青色的,年老妇女戴白色的。盖头一般要长到腰际,头发全部被盖住。一些参加工作的年轻妇女,为了劳动和工作方便已不再戴盖头,而喜戴一顶白色小帽。

东乡族男子一般多穿宽大的长袍,束宽腰带,腰带上挂小刀、荷包、鼻烟壶和眼镜盒等物,头戴或白或黑平顶软帽。东乡族男子不喜留长发,但习惯留胡须,这与回、保安和撒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一样。据说,穆斯林男子,到适当年龄留有胡须,同教者见到都要以礼相待。老年人喜穿长袍和“仲白”,一般用灰色或黑色布缝制,对襟长袍。妇女穿大襟上衣外套齐膝坎肩。非常别致的是妇女的帽子,小女孩域一种圆形帽顶为绿色或蓝色,帽檐有红色或绿色皱褶花边的帽子,帽沿上坠有彩色线编成的穗子和各色珠子。未婚少女的盖头用细薄柔软的绿绸纱做成,结婚后改用黑色的,而老年妇女则戴白色盖头。

在饮食习惯上,东乡人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通常人们的面食种类有:“馒头、面条、油香等。最负盛名的“拉拾哈”(“拉面”或“刀削面”)、炸油香、“尕鸡娃”和手抓羊肉等饮食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东乡族的饮食上喜吃饭菜合一的食品,家家都有小石磨。东乡族每日三餐不离洋芋。洋芋既可当菜,又可当饭。煮、烧、烤、炒均可,特别是冬春二季。东乡族还喜把青稞面,大麦面做成“锅塌”或“琼锅馍”作为主食。

东乡族制作“栈羊”肉,也独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锅上蒸“发子”,屠宰栈羊吃发子是东乡族改善生活的一种形式,当地有句谚语说:“先来的发子比后来的肉香”。东乡族还善于把栈羊肉制成清汤羊肉,美味可口,滋补营养,老少皆宜。东乡族人也喜欢喝紫阳茶和细毛尖茶,一般每餐离不开茶,多数用盖碗泡茶,也有用小茶壶的。盖碗亦称“三炮台”,即由茶盖、茶碗和底盘座组成。

东乡族人热情好客,来了客人,都是长者出门远迎,客人进屋要先请上炕,随后要献上比较讲究的盖碗茶。有时还在茶中加冰糖、桂圆或烧枣,俗叫三香茶。正餐时东乡族喜用“尕鸡娃”待客,在宴席上吃鸡十分讲究,通常把鸡的各个部位分成13个等级,按辈分吃相应等级的部位。在13个部位中,鸡尖(鸡尾部)最为尊贵,一般只有席间主客和年长者才有资格享用。东乡族待客最隆重的要属端全羊,即把羊的各个部位如脖子、肋条、前后腿、羊尾巴依次上盘,使餐桌上样样俱全。

东乡族的筵席也别具一格。每逢节庆,都要摆"古隆伊杰宴",意为"吃面食"。主要食品有炸油香、麻贴(油花小馒头)、酥馓(大麻花)、仲卜拉(3 公斤左右的白面蒸馍)、拉拾哈(刀切面)、锟锅子(果糖蛋奶馅料的发酵饼)、荞麦煎饼、芽尝、米面窝窝等。客人来后全部上炕,主人负责招待而不陪吃。 开席前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致颂词,大家静心恭听,此为"告毕";然后众人边吃边议,山南海北地聊天,此为"论"。客人的食兴与谈兴愈高,主人愈高兴,说明饭菜精美,客人满意,待客热情。

东乡族男人还一直保留有“吃平伙”的习惯。即在农闲时,一些人凑在一起,选一只肉膘好的羊,在羊主人家或茶饭做得好的人家,把羊宰了,整羊下锅,杂碎拌上调料上锅蒸,吃平伙的人就喝茶、吃油饼,等“发子”熟了,一人一碗,尔后又在肉汤里揪面片吃,完了再把煮熟的羊肉按羊的全身部位分成若干份,每人一份,最后大家摊钱给主人。也可以用东西和粮食折价顶替。

东乡族人民很讲礼节,热情好客,尊老爱幼,讲究卫生。老人居上方,在就餐中,老不食,晚辈不得动手。除老年妇女外,妇女一般不与男子同桌吃饭。客人上炕需脱鞋,女客可不脱。东乡人待客一般不与客人一道同餐,只站在炕沿招待,以示对客的敬重。男宾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

东乡族男孩在12岁或13岁时要举行“割礼”成年仪式。“割礼”,穆斯林称之为”逊奈“,是人生之途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圣行“之一,东乡族相当重视割礼。割礼过后,便象征着受礼的人已步入青年的行列,方可以娶亲结婚。

东乡族在传统婚姻关系上,还保留尊从“阿哈交”观念的婚俗,所谓“阿哈交”,是一种宗族或家族的残余形式。一个“阿哈交”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上百户不等,辈分最高的年长者,称为“当家”。同属于一个“阿哈交”的男女不能婚配,违者将受到谴责。寡妇再嫁,同辈亲属有优先权。包办婚姻为主。男女十六七岁就可举行婚礼,但按中国《婚姻法》法定年龄结婚的男女越来越多。婚礼仪式带有宗教气氛。

东乡人因为宗教关系,保持着良好的沐浴习惯。有“大净”和“小净”之分。“小净”每天洗,保持手、脚、口腔、面部、鼻孔的干净。“大净”,一周一次,保持全身洁净。每逢节日前,人们普遍要沐浴。在禁忌方面,东乡人因宗教原因,禁食猪、狗、马、骡、驴肉,忌说猪;不食动物的血;禁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忌用食物开玩笑;忌在人面前坦胸露背;禁忌递烟敬酒。

东乡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吃平伙

现代文明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们缺少了必要的交流,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分外觉得孤独。然而在依旧偏远的山区,那里的经济发展缓慢,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古朴的文化,流传着一些引人入胜的习俗。那么,你想知道东乡族的旧习俗吗?

在东乡族聚居的地区,一种古朴的食俗叫“吃平伙”,这是东乡等几个民族人民非常喜欢的聚餐形式。每当夏秋季节,草长羊肥,若干知己相约,选好东家,买来羯羊吃平伙,这是十分惬意的一件事情。

在讲究礼仪的东乡族饮食文化中,“吃平伙”是东乡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多在农闲季节或阴雨天。准确地说,“吃平伙”就是吃“东乡全羊宴”,大家一起搭伙吃手抓。其中,平伙羊肉选料精细、制法独特、味美别致,简直可称为羊肉中的极品。

东乡族“吃平伙”的选羊讲究

平伙羊肉在选羊上很有讲究,一般选用羯羊。当羯羊羔出生后,主人精心喂养,不让它上山跑洼。四、五个月后阉割,备上笼头,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围地活动,以草和精饲料喂养。一年后体壮膘肥,并且肥瘦适当,肉嫩丝细,品质极佳,没有膻腥味,营养格外丰富。

东乡族“吃平伙”的烹饪方法

平伙羊肉吃法及操作烹饪也很别致。首先要定股份,然后把羊拉到东家院里,由阿訇宰后倒挂在树上剥皮清理内脏,取出羊肝,切成小块,用清油葱花爆炒,凡定上股份的每人必须尝上羊肝子,这叫做前头的肝子比后头的肉香。然后,整羊囫囵下锅,强火攻煮。

同时把羊心、肺、肥肠和脖子上的瘦肉洗净剁碎,和上羊油、清油、葱花,配上调料做成发子盛到碗里,放到肉锅用蒸笼蒸熟。取出发子后,在滚沸的肉锅里下佐料,一般为花椒、胡椒、姜片、食盐、蒜苗、红辣椒等。这时,东家端来油香,炕子馍,摆到桌上,在发子碗里舀上一勺滚烫的肉汤让食

东乡族“吃平伙”中蕴含的深意

平伙也有“平火”之意。每当村民不合、买卖纠纷,或庄稼、或邻里、或兄弟叔侄产生了矛盾,有了纠阂,几经中间人说和后相互见面说:“色兰”谅解,有“若要气散,共吃一顿饭,若要好,一顿平伙了”的说法习俗。吃了平伙羊肉后,怨气疙瘩定会云消雾散,双方拿手言和,重归于好。

重归于好。

在东乡族“吃平伙”的过程中,锅里的羊肉、碗里的发子、炕桌上的油香在整个庭院里飘馨溢香,大有其乐陶陶、不知我何的神韵。吃平伙这种古老的食俗一直被东乡族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着,其味、其情、其景确实是别具魅力。

试想,在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高原夏秋季节,知己相约,围坐在农家土炕上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神聊,醇香飘溢、笑声不断,这种浓郁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风情是多么美好啊。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随处都有东乡人的“手抓”餐馆,“吃平伙”也转到了餐馆里,使这种传统习俗增加了鲜明的时代感。

相关问答

民族礼仪中的 东乡族 婚俗礼仪中的罚新郎是怎么回事? - 懂得

东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婚俗礼仪中的罚新郎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据传统,新郎需要先接新娘回家,随后要经过一系列的考验和挑战,并且需要通过这...

我是汉族女孩,可是我男朋友是 东乡族 的,我该注意些什么?

要注意的是:入乡随俗!他们族人长者都是什么风气习俗,不过呢,现在年轻人都开放了,只要不让长辈看得不舒服就行,其它你们就放开的玩吧!要注意的是:入乡随俗!他...

少数民族的 民俗 活动有哪些?

十个特别有意思的少数民族的节日3.三月三,土家族的情人节,布依族的地蚕会,瑶族的干巴节,侗族的花炮节,畲族“传统的节日”等等!4.泼水节,4月13日-4月16...7...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习俗要简短的_作业帮

[回答]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1、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

为什么在 东乡族 人家做客时,主人不与客人同时进餐? - 151***...

东乡族有传统的“伺客”习俗,这充分体现了东乡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客人的尊敬。当你到东乡族人家做客时,主人便很快为你杀鸡、宰羊、炸油香(即炸油...

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_作业帮

[回答]1、阿昌族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不同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各不相同。1、朝鲜族老人节等。2、彝族火把节、密枝节、赛衣节等。3、阿昌族烧白柴、泼水节等。4、德昂族关门节、开...不同的少...

关于民风 民俗 的特点资料?

1、阿昌族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

过年风俗?

乐,一般都...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

少数民族的礼仪和习俗 - 181****6345 的回答 - 懂得

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中国...

 上海长泰西郊别墅  侯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