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文化趣闻 是传统民俗文化还是迷信活动?记家乡的一些民俗活动趣事

小编 23 0

是传统民俗文化还是迷信活动?记家乡的一些民俗活动趣事

我们乡下最大的民俗活动是不定期地搞一次斋社,就是村民们到小庙堂集体祭祀土地神。每个村庄都有个小庙堂,供奉着本土地的神王爷之位,村民认为这是自己的保护神,这神是最疾恶扬善的。

最初为何搞斋社?发起于何时?因为带有迷信色彩,在过去为大家所忌谈,所以斋社的形成未见有权威的说法。我们只听传说了,而传说各地各不同,连名称都有好几种,除了叫斋社,还叫做斋、打斋、打谷斋、庙会,等等。

纵览各种传说,我们大致得出斋社形成的说法,就是:我们的先人信奉神鬼,认为人的福祸得失,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苦以及天气的好坏,等等,都由本土地的一位神王爷掌管。先人们历经一年的耕作而有五谷收获,认为这也是神王爷所赐。因此秋收后农闲之时,为感谢神王爷,也祈盼今后更大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先人们选取一个地点,立石成碑,拜为神位,并杀猪宰羊及做五谷食品来祭祀。这就形成了斋社。搞斋社是有诸多讲究的,须有师公、道公来敲锣打鼓唱戏念经做法事,做毕,村民要休息数日,忌动土,等等,这叫封斋。

斋社的习俗源远流长,宋朝陆游著名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下一句“萧鼓槌随春社近”,指的就是斋社。晚清及民国时期,斋社在乡村很盛行,到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斋社遭受重创,那时“破四旧”,移风易俗,乡下的土地庙全被拆除。当时毛泽东主席外巡,见一个泥菩萨的胸膛被挖破,曾幽默地说:“这个菩萨有病,群众给它做手术。”

我们出生于“文革”时期,目睹了乡村小庙堂的重创与复兴。小时候我随大人去放养生产队牛群,路过村庄边山脚,见一块大石头下,有两堵残败的石墙,这处地我们土语叫“庭示”,也叫“拉示”。我好奇地问:“这庭示是谁的家?这么残破了。”大人紧张而小声地回答:“这是我们土地神王爷的家,小孩子不要乱问!”当时是批林批孔、反封建迷信很紧的时候,大人讲话很小心谨慎,全村无人敢做师公、道公,人死了都不做道场,抬出去就埋葬,清明节、三月三不许扫墓,说这是迷信,家家户户的厅堂上都不设香炉。这是“文革”给我们的印象。那时我们村庄的土地庙就是两堵残石墙,湮没在杂草中。

我的村庄那时叫外荡生产队,分五个组,我家在第四组,第四组在我家记工分。有个晚上,我听到父辈们讨论起要重建土地庙。有位长老说,他到外地见到好多村庄已重建了土地庙,庙堂新新的。

当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萌发期,是冲破“两个凡是”、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历史时期。我们小孩子当然不懂世事。时间呼啦啦地过,生产队忽然解散,不复存在,改称屯,社员们分田到户,乡村出现诸如个体户、承包、老板等新名词。同时,各个村庄的土地庙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这真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乡下遍地开花。

外荡屯土地庙的重建,受到当时大队“革委会”(后改称村公所、村委会)的阻止。但“革委会”似乎已是强弩之末,村民爱理不理,只是屯里的党员不敢来参加建庙堂。而村民们干劲很大,新庙堂石墙红瓦,在原址上很快落成。接着搞斋社,这是“文革”后、改革开放之初首办的第一届斋社。我们小孩子第一次看到,非常兴奋。周边十几公里外的人骑着自行车或步行来,看师公、道公穿花花绿绿的法衣,戴古怪的面具唱戏踩花灯,煞是热闹。后来别的村庄也搞斋社,我和小伙伴们也三公里、五公里地奔跑去看。那狂热劲儿,就像稍大后(当时村屯里都没有电视机),我们骑自行车到八公里外的小镇去看电视剧《霍元甲》,看电影《少林寺》。

改革开放使村民生活好起来,也让乡村土地庙变得堂皇起来。外荡屯的土地庙就由开始的石墙红瓦,变成红墙碧瓦,再变成红墙琉璃瓦,最后庙旁又建起凉亭,庙前又铺起水泥广场,又种花植树,显得幽静肃穆古色古香了。

村民极其敬重土地神,有喜事、难事,都来烧香祭拜神王爷,或谢恩,或求助。村民说这很灵验呢。屯里有户人家,几个孩子很出息,全到城里工作生活了,两位老人也跟着去。但渐渐地,几个孩子的婚姻都出问题了,经常吵架,两老人快烦死了,偏偏两位老人又闹起病,全家上下一片愁云惨淡。烦恼和病痛中两位老人想到迷信的事上来了,就回屯来问仙婆。仙婆说:“神王爷怪罪你们了,这几年你们到城里就忘了根本,都不回来烧香祭拜神王爷,所以家里就出灾难。你们赶紧带酒肉香火去祭拜,并请师公道公来做法事化解。”两老听从,全家大小就到庙里拜一回。很神奇,小一辈们全停止吵架了,两老的病也接着好了。两老认为是神王爷给的福,此后每大年初一都赶来祭拜神王爷。

其实这家子的好转,不是神灵起作用,而是他们内心起作用。他们诚心来跪拜神王爷,就有一颗向善的心,小一辈们自己停止吵架,老人心宽,病从而消失。这是科学的道理,但村民死咬是神灵,真没办法改变。神王爷在村民的心中就是至高无上的,又是神通广大的。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村民都对神王爷顶礼膜拜。(节选)

原文《斋社》,笔名马村长,原名黄焕魁,退伍兵,现为广西马山县古零镇乐平村民委员会主任,爱好文学,业余写作。

我是家乡代言人|礼县春节民俗——记礼县石桥春节习俗趣事

我的家乡——礼县石桥镇,这是一个文明而古老的小镇,这里有淳朴典雅的乡村气息,民风淳朴,人民善良。古典气息浓重是古镇的一大特点。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六,是古镇最热闹的一段日子,期盼过年时的喜悦之情及过年后的幸福之情,使古镇洋溢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久久不能平静。

礼县人过年习俗浓郁。从腊月初八这一天起,便拉开了过年的序幕,也预示着忙活了一年的结束,开始进入闲暇的日子。腊月初八这一天清晨,人们早早起床,奔向山泉处挖冰块,俗称挖腊疙瘩。相传从挖来的腊疙瘩上可预测来年庄稼的丰谦。人们把挖来的腊疙瘩一部分放置于庭堂的供桌下,一部分放在厕所的干灰中,也有一部分挂在庭院的果树上。

接着,转眼间便到了腊月十七,这一天恰逢石桥逢集,从这一天起便开始忙着“办年货”,给孩子买新衣,给老人买茶酒。还要置办一些过年时走亲串友的礼品。养猪的还要早早请来屠夫宰猪,准备过年。到腊月二十四(城里人是二十三)便是小年,家家户户吃面条。打扫房子,临街铺面挂大红灯笼。到晚上要送灶爷,每家都要给灶爷献上糖果之类的供品,还要献上茶酒,点上香蜡,有人家这一天晚上还要做上一顿稀饭献上,到送灶爷时献的稀饭往灶炉口上一抹,这便是“泥灶爷的嘴”,害怕灶爷上天后翻舌闹嘴,说主人家的坏话。泥完灶爷后用黄纸三张烧了,点一串炮,口中默念“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吉祥”。送完灶爷,这一天便结束了,浓浓的年味便日益浓烈起来了。

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家家户户又开始煮猪肉,蒸花卷、馒头,擀年夜饭等等,有的人家还要煮腊酒,大年初一早上吃。腊月三十这一天,也就是除夕。这一天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逢集日,家乡称为“捉鬼集”。凡年货未备齐者,便早早起身置办年货。因为是置办年货的最后一个集,所以这一天集很早,到下午一点左右便结束了,商人也抬高物价,趁机发横财,这也许便是“捉鬼集”的来历吧。到了两点左右,家家户户便开始贴门神、贴春联、贴灰包、挂灯笼,三四点便要吃长寿面(现也有吃饺子的),同时配上各种腌菜,全家人都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因忙活了一年的缘故吧,这一天晚饭吃的特别早,吃饭时还要给牲口给三四个馒头,让牲口也享享福。到了晚上,全家人围着火炉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欢饮达旦。小孩子则闲不住,买上一些花炮在院子里放花炮,看烟花。

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一年中习俗最浓郁的一天。天明时分,鸡叫头一声,烧头炉香,人们认为夺冠者来年必交好运,全家会康泰平安。接着家里的大人便早早起床,开始打扫院子,挑水。这一天的水最珍贵,每家每户都早早起来把缸挑的满满的。挑的越早,水就越金贵,预示着来年的生活越红火。挑完水便开始做饭,饭熟后要请家族长者。给长者磕头拜年,敬酒。长者便给小孩子给压岁钱或压岁糖。

到了初二、初三,开始在亲友中互相登门拜访,一般是男先拜舅家,女先拜娘家。如果是新婚夫妇,须夫妻一起登门拜岳父岳母。从初一到初三是最重要的年期,上门拜年将就“手不空”,即必须拿拜年礼品。

正月初五清早大人要“拜五穷”,即清早起床后大人们(一般是妇女)要扫家里的垃圾,扫垃圾也有将就,要把东、西、南、北和中央五方的垃圾扫到簸箕里,另放黄纸五张,香三柱然后倒垃圾时走出大门放一串炮。把垃圾倒在放垃圾的地方归来时要把簸箕放在大门口,不能带入大门。这样,“拜五穷”就算完成了。

正月初六(也有正月初一)迎喜神。这一天早上早饭一吃,男人牵着骡马,妇人抱着孩子,老人拿着香蜡纸,小孩提着花炮,全家出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开始迎喜神。此为大年中最热闹喜庆的活动之一。现在迎喜神这种风俗没有那么隆重,多是选择好吉日,确定喜神的方位(老人们根据老黄历推算),有车的给车挂红开喜神方位跑几圈,就算是“出行”了,一年来就会顺顺当当,财源滚滚。

正月初七,即人日,主小孩。这一天主要是小孩子的一个日子,小孩子穿新衣,戴新帽,拿着各种各样的玩具,戴着各种动物形象的面具出来吓唬大人们。初九日为“天爷”圣诞日,俗称“上九”,民间“社花”一般在此日“上马”(即开始)。社花一般以共祀一方神的村庄为一“社”,组织一个社火队。传统节目有打花鼓、舞龙灯、跳狮子;跑旱船、走灯笼、演节目、唱小曲等等。阵容以庄大小而定,村社间互约互耍,聚集大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一直到正月十六日方可结束。

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这一天大部分地区喜欢悬挂彩灯、高灯(也叫天灯),城镇街道灯火辉煌,举办灯会、高台表演等等,十五夜游人云集观灯、猜谜语。这夜村社便把那些传统节目一一上演,欢宵达旦。

元宵夜还有吃元宵的习俗。城镇居民以吃元宵表示庆祝,而在农村家庭则用白面油煎成“面牛”(形状比一般馒头大,内装油、白糖、花生等)和“面老鼠”献供。献“面牛”意在保护牲畜,发展农业生产。而“面老鼠”则不做眼睛(称为瞎老鼠)意在诅咒老鼠个个瞎眼,不要糟蹋粮食。

礼县是秦人的发祥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古老的周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也沿袭着许多秦人的遗俗。位于礼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石桥镇,以它独特的风俗习惯以淳朴典雅的乡村气息成为礼县文化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礼县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乡镇之一。

投稿:田班军

学校: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问答

民俗 摄影爱好者们!你们在拍摄 民俗 的时候都发生过哪些趣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地域跨度大,生活习性差异大,民俗民风各异,所以就形成了各自的生活圈,也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我...

四年级学生搜集中秋节的起源 传统民俗 逸闻趣事诗词佳句资料怎么写?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的崇拜,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季节与农业有很大关系,所以,古时候春天播种前要进行“春祈”活动。到了秋季八月,正是收...

世界各地有哪些奇葩、搞笑、匪夷所思的风俗习惯,分享一下?

谢邀:不说世界各地,就说咱身边的奇葩,搞笑的事,我们这里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就是回族多,汉族少的地方,虽然居住在同一个地方,但风俗习惯竞然不同,今天就说...结婚...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时候有哪些保留至今的 传统 习俗?

拜访时机恰当,我们如果想要利用过年的时间走亲访友,也不要选择一些不合适的时机,比如太早或者太晚,都会影响别人休息。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提前预约,不做不...早...

杭州过年习俗和过年趣事?

杭州过年的习俗和趣事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子:过年习俗:1.贴春联:在春节前后,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写有吉祥话语的春联,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吉祥如意。2....

余姚过年有什么习俗?

三谢邀。余姚过年从廿三开始。这一天做年糕。办年货。准备佳肴。廿三夜晚送灶君上天。摆供品。扫尘土。三十晚上设影堂祭祖。贴元宝。贴双喜字。春联。里里外...

每个地方过年习俗都不一样,你能分享一下你家的有趣事么?

年前彻彻底底的清洁卫生。挂灯笼,贴对联。置办年货。忙忙忙年前彻彻底底的清洁卫生。挂灯笼,贴对联。置办年货。忙忙忙

身边哪些农村习俗正在慢慢消失或者已经看不到了?你觉得可惜吗?

你好我是小宗,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些已消失的农村习俗很少见。1、中国古代的成人礼中国古代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古代中...

关于大运会的 趣闻 趣事?

1.有趣的趣闻趣事很多。2.大运会是一个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各国参赛选手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和趣事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在某次大运会上,一位选手在比赛中不小心摔...

春节期间当地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谢谢邀请。我家住在农村,春节期间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大年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泼脏水,不能扫地,最忌啼哭(这一天顽皮的孩子最高兴,做什何事家长...也希...

 周汉华  雷 刘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