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年画——渐行渐远的民俗文化
说说年画——渐行渐远的民俗文化
过去的时候,农民们忙碌了春、夏、秋三季,冬天就“猫冬”了。闲来无事东南西北地串门子,围着火盆听二人转,喝酒来大膘。一般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忙到腊月三十,开始做年嚼瓜。杀猪炖肉、蒸粘豆包之外,这写对子、贴年画把个欢快的喜庆推到了高潮。正如歌中唱的: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门旗儿就是家家户户都要贴的春联和年画。贴年画、挂春联、吃年夜饭、燃放鞭炮、拜年、走亲戚……。
早年间,过年是个家家人人都欢喜的大节日,隆重而热烈。人们为了一年新气象、好收成,在屋里外面到处贴年画,显示欢快的心情又有招财进宝的寓意。粮仓上贴《五谷丰登》画,水缸上贴《锦鲤》,垃圾桶上贴倒的福字,寓意“福到”,老年人的房间贴大北楼头的南极子,《福禄寿三星图》寓意健康长寿,小孩子的屋里常常贴一个带兜兜的小胖孩,正动手到金鱼缸里去捉鱼。这叫“金鱼(玉)满堂”。更新鲜的是,院里的猪圈、牛栏、羊圈的栅栏门上,也都贴了“栏门画”,画的是“打猪鬼”,牛棚、马棚里,大车上、槽头上贴画,叫做“牛子”,让《六畜兴旺》保护猪、马、牛、羊平安。
临街的大门上贴门神,门神有好几种图样:赵公明和燃灯道人、神荼与郁垒、钟馗……据说:唐太宗当年居住在宫中,夜间老梦见恶鬼闯门,让他睡不安稳。他的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得知此事,便守在宫门两旁,那恶鬼果然不敢前来作祟了。日子久了,两员大将想了一个偷懒的法子,请人画了两人全副武装的画像,挂在宫门上,恶鬼见了画像,以为是真的大将,就不敢近前了。
后来,这法子传到民间,就变成了守护千家万户的门神。正所谓“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老鼠这个节骨眼上,也过年呢。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年画《老鼠娶亲》说的就是这件事情,也反映了国人的心胸大气。
一年又一年,乡村的年俗在传承中变迁,传统的年俗浸透着华夏民族的生命意识、审美情趣、伦理道德和信仰情结等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情结渐行渐远…… 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喜庆劲可不能少哦。
“时光印记:80后传统习俗的渐行渐远”
一、引言
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一代已经步入中年,他们的童年和青春也随之远去。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许多曾经伴随80后成长的东西逐渐消失,成为了回忆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寻迹之旅,找寻那些80后丢失的东西。
二、遗失的游戏时光
1. 跳房子
跳房子,这个简单的户外游戏曾让无数80后的孩子们乐此不疲。用粉笔在地上画上几个方格,就能玩上好几个小时。如今,这样的游戏场景已经很难再见。
2. 拍洋画
拍洋画,又称“拍纸片”,是80后男孩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将一张张印有卡通图案的洋画摆在地上,用手拍打,使其翻面为胜。这种游戏如今已被电子游戏所取代。
3. 翻花绳
翻花绳,一种简单的手指游戏,80后的女孩们常常在课间休息时玩。简单的绳子在手指间变换出各种图案,如今这项传统游戏已鲜有人知。
三、消失的生活用品
1. 铁皮文具盒
铁皮文具盒,是80后学生时代的标配。上面印有各种卡通图案,里面装着铅笔、橡皮和尺子。现在的文具盒虽然更加精致,但那种铁皮的质感却难以复制。
2. 老式缝纫机
老式缝纫机,曾是家庭必备的缝补工具。80后的孩子们常常在母亲操作缝纫机的声音中入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缝纫机已经被现代的电子缝纫机所替代。
3. 手摇电话
手摇电话,是80后记忆中的通讯工具。那个时代,打电话需要先摇动电话机的手柄,然后通过接线员转接。现在,这种电话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展品。
四、渐行渐远的传统习俗
1. 写信
写信,曾是80后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一封封手写信件,承载着深厚的友谊和亲情。如今,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让写信变得稀缺。
2. 看连环画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是80后童年的精神食粮。一本本巴掌大小的连环画,讲述着各种故事。现在的孩子更倾向于看动画片和漫画书。
3. 串门
串门,是80后邻里间常见的交流方式。孩子们在晚饭后常常跑到邻居家玩耍,大人们则聚在一起聊天。如今,这种亲密的邻里关系已被高楼大厦所隔离。
五、消逝的娱乐方式
1. 看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是80后夜晚的娱乐活动。一块大白布,一台放映机,就能吸引全村的人前来观看。现在的电影院虽然设施先进,但那种集体观影的氛围却难以重现。
2. 听广播
听广播,是80后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每晚固定的时间,收音机里传来熟悉的声音。如今,网络和电视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听广播的习惯逐渐淡出。
3. 看春晚
春晚,曾是80后一年一度的期待。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现在的春晚虽然更加华丽,但那种全民共庆的氛围却有所减弱。
六、观点:找寻与珍惜
找寻80后丢失的东西,不仅是对过去的怀旧,更是对传统和文化的追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有所思考。
1. 传承文化
我们应该将这些即将消失的传统和习俗传承下去,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
2. 珍惜当下
在追求现代生活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珍惜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时光,创造更多温馨的记忆。
3. 教育意义
通过找寻丢失的东西,我们可以教育年轻一代,让他们了解历史,懂得珍惜,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创新这些传统和习俗,让它们适应现代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
总之,找寻80后丢失的东西,是一种文化的寻根,也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让我们在回忆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共同创造一个既保留传统又充满活力的未来。
相关问答
清末民国时期到现在,有哪些 民俗文化 淡化及创新?谢谢题主,很高兴就清末民国时期到现在,我国民俗文化的淡化与创新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管见。“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自古以来民俗文化包罗万象,极为丰...
邵阳有什么风俗的作文?我们邵阳人过节吃的年夜饭是用自家种的大米做的,饱满粒大。我们还要吃饺子、汤圆,用意是团团圆圆;饺子里会放少许糖,用意是这一年的日子过得甜美;还有一种“...
春节的 传统 习俗还有多少一直保留至今的?1除尘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屋子里里外外,还有家具,欢欢喜喜迎接过年到来,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2贴春联跟除尘差不多,在过年前家家户户...
以家乡风俗为话题的作文我家在浙江大家88忙要初二水平的800...[回答]“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人们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共同渲染那种期冀已久的年味:“二十三祭灶关...
“风味”全球赶场,“人间” 渐行渐远 “舌尖体”失灵了吗?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部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因为这部纪录片做美食时完完全全以美食为主,以各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为辅,既突出了美食的主题,又展现了美食地的生活习...
鞭炮禁放,人情淡了,过年沦为过周末。说一说以前农村咋过年的?以前我们云南这边过年的话年三十就全村订好一个时间一起放鞭炮!然后大年初一的话大人们基本早上四点五点就开始起床做饭了!当时还小年初一基本睡不着!因为随时...
农村现在还有忙罢走亲戚的习俗吗?中国人历来比较重视亲情,逢年过节走亲戚、看长辈、联络感情,成了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很多农民都到城里打工挣钱,很多农民还在...
旧的过年习俗是不是应该抛弃了?为什么?农民多数己搬迁村中留守多老年年俗渐行亦渐远要想保留也很难如果到了城三代要觅旧俗需探源传统文化何处找此后书中见讲解农民多数己搬迁村中留守多老...
过年了除夕晚上那天你们家有守岁这个习俗吗?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也叫“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春节成为了很多人的例行节日。除夕...
非物质 文化 遗产有关的作文800字以上_作业帮[最佳回答]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