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忽略的济水文化
作者:侯仰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济水(又名泲水、沇水)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只有专家学者或文人雅士才会偶尔提及她昔日的荣光。即便山东的几个地名如济宁、济南、济阳,是拜济水所赐而得名,年轻人知道济水的也不会太多。但在河南济源,这个因济水发源地得名的城市,人们没有忘记济水,有关济水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依然活在广大民众的口头上、心灵里。
济源市济渎庙内的清源门刘炳强摄/光明图片
历史上的济水:四渎之一
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的王屋山,东流至温县,南注黄河,与黄河同流,东行十余里,在荥阳北,出黄河,汇为荥泽(今已湮没)。此即所谓“南泆为荥”。再经原阳南、封丘北、菏泽南、定陶北,东入菏泽(今已湮没);再由巨野县柳林镇北境出菏泽东北流,于巨野县西入大野泽(今已湮没);再由巨野县东北出大野泽,过梁山东,北流至东阿县东,经平阴县北、济南城北,东流入海(故道大多成为今天的小清河)。当时在原阳和巨野之间,济水还分为南、北两个支流,一并汇入大野泽。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济水“过九郡,行千八百四十里”。
历史上,济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大河。早在周朝,就被列入“四渎”,享受朝廷的高规格祭祀。据《史记·封禅书》:周代,“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就是说,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一样,被列入四大河流,享受周天子的祭拜。秦一统天下后,名山大川的祭祀常态化,崤山以东祭祀的大河只有济水、淮水。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东郡临邑县(今山东东阿县)有泲庙,设于古济水旁边。隋唐以后,济水流经的济源、荥阳、原阳、曹县、定陶、菏泽等地都建起了济渎庙。就连不是济水流域的山西南部,也有不少济渎庙。
考古中的济水: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在春秋以前,黄河自荥阳以下,大体沿着太行山东麓北流,在今天津一带入海,大陆泽以下,还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加上干流自古以来就多泥沙,“善决、善徙、善淤”;倒是济水,为古人生活的理想之地。“一派平流滋稼穑,四时精享荐蘋蘩。未尝轻作波涛险,惟有沾濡及物恩。”就是对济水水流平稳、惠济苍生的生动写照。《尚书·禹贡》说:“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是说济水、黄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就是古代九州之一的“兖州”,济水、黄河在这里有众多支流,被疏导为九条河道,汇聚成了雷夏泽。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济水两岸遍布先民生活聚落遗址,包括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以及商、周、秦、汉文化遗存,表明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近100年来,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大力发展,考古发掘资料的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大禹治水和夏商王朝的记载被逐渐证实。而这些资料,大多与济水有关。
王国维先生曾说:“夏自太康以后,以迄后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见于经典者,率在东土,与商人错处河、济间,盖数百岁。”济水流域是大禹治水的中心地,夏商王朝的兴起地,研究济水,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夏商历史地理具有重大意义。
周、秦、汉、晋时期,济水沟通东西南北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研究济水,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先秦以来,济水两岸更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
文学中的济水:四渎中的君子
古济水源远流长,水质清澈,水流平稳,是四渎中的君子,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自然也成为创作各类文学作品的绝好素材。从《诗经》开始,历代都有吟咏济水的诗词歌赋。《诗经·匏有苦叶》就以济水为背景,歌咏了一位年轻女子等待情人时又喜悦、又焦急的心路历程。以唐玄宗封济水“清源公”为标志,历代文人雅士赞美济水不与浊流合污、至清高洁的诗词不绝于史。唐代白居易《题济水》云:“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宋代文彦博《题济渎》云:“导沇灵源祀典尊,湛然凝碧浸云根。远朝沧海殊无碍,横贯黄河自不浑。”更多的人,面对济水,托物言志,赞美其百折不挠、润泽万物,使济水成为文学之河、理想之河。
济水流域还有大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说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建筑、遗迹、遗存等文化遗产,都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我们从小就知道“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并且知道这是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创作的《克雷洛夫寓言》里的故事。这个寓言故事创作的年代,应该不早于1806年,因为克雷洛夫1806年后专写寓言,1809年出版了第一本寓言集《克雷洛夫寓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我国明代就有了这个“乌鸦与狐狸”的故事,比俄国至少早了200年。济源市有一座阳台宫,在其保留至今的明代修建的玉皇阁石柱上,就雕刻了这个故事。画面中,乌鸦开口唱歌,肉掉在半空,狐狸仰头张嘴,即将吃到嘴。济水流域的文化遗产,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
民间文化中的济水:信仰与崇拜
夏商以来,有关济水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胜枚举,神话、传说、民俗、信仰口口相传,至今不衰。济水不仅是一条养育了两岸民众的水流,更是一条文化河,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在这些文化事项中,济水信仰、济水崇拜最值得关注。
早在春秋时期,从诸侯到民间,济水信仰已深入人心。据《左传》记载,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邾国灭了须句(在今山东东平西北),须句君逃到鲁国。鲁国为此讨伐邾国,须句得以复国。鲁国之所以为了须句大动干戈,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这四个诸侯小国都在济水流域东部,共同负责太皞伏羲氏和济水神的祭祀,可见济水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隋唐以后,由于泥沙淤积,济水中上游逐渐断流,但朝廷对济水的祭祀规格却不断提高。隋文帝时期,建济渎庙,设济源县,唐玄宗封济水为“清源公”,宋徽宗封济水为“清源忠护王”,元仁宗封济水为“清源善济王”。每年立冬,朝廷在济源县祭济渎神和北海神,并派京城官员亲临现场。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对天下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神号进行命名,济水被改为北渎大济之神。清朝规定,每遇重大事件,都要派大臣前往各地祭告五岳四渎。据《济源县志》记载,康熙登基,离宫出巡,封其祖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即孝庄皇后)为圣文皇后;荡平漠北,封孝惠皇后为圣章皇后;以及康熙五十、六十大寿等几件大事时,都曾颁诏并派使臣到济渎庙祭祀济渎神和北海神。可以说,一座济渎庙,就是一座文化宝库。
济源的济渎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祭祀济水的庙宇,占地130余亩。庙内保存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数十通,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如刊刻于元代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的“投龙简记”碑,记述了元仁宗时期钦差大臣周应极一行到济源祭水、王屋山祭天的详情。当时的祭祀程序是:先命道教大宗师在京城举行盛大的祭告活动,然后派出钦差大臣到济源的济渎庙和王母洞分别祭祀,并投沉玉符简、黄金龙各一对,以祭水、祭天。此记述对于后人了解、研究当时的祭祀制度大有裨益。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5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民俗文化
注意了,我将向大家展示的是一段传世珍宝,唐代书法大师柳公权所创作的《兰亭序》。请跟随我的视线用心感受这幅作品的独特魅力,为之一振。
话说在数百年前,唐朝贞观年间有一个名叫王羲之的书法大师,他手握刷子、砚台磨墨、提笔书写、尽情挥洒,给人间带来了无数美妙的书法作品。他的这些作品不仅流传至今,而且成为了我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兰亭序》最为著名。
这幅作品通篇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显得异常和谐。其点画精美,笔力雄健,结构独特,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今天所要讲述的正是《兰亭序》的一次传奇故事。
传说在王羲之创作《兰亭序》的过程中,他心情舒畅,聚精会神,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领悟力全都倾注在了这幅作品中。忽然他仿佛感受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仿佛自己也融入了书法之中。
当时王羲之在溪边散步,看到了一群鹅在水面上悠然地游动,这优美的画面让他瞬间想到了"鹅"字。于是他在纸上快速地写下了一个"鹅"字。然而正当他准备再写一个"鸭"字时,却觉得此处的笔势有些停滞,他想到了"鸭"字。于是他顺势将"鹅"字收笔改为"鸭"字。
如此一来《兰亭序》就出现了这个奇妙的结构:三个"鸭"字连接在一起,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这一创意也让整幅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兰亭序》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可以说《兰亭序》见证了唐朝盛世的文化底蕴,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这幅作品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瑰宝,让我们对于唐代文化更加敬仰。
总之《兰亭序》是一部传世珍宝,其背后的故事和传说更是让人感到神奇而又美好。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幅作品,感受其背后的魅力,相信在我们心中,《兰亭序》将永远是一个无法超越的传奇。
相关问答
2021 荥阳 庙会?嫘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荥阳环翠峪历来有每年农历三月十二祭拜嫘祖、逛庙会的传统。自2015年至2021年,荥阳市已经连续举办七届荥阳·中国嫘祖文化节。...
荥阳 黄河边适合孩子玩的景点?你好,1.荥阳黄河湿地公园:这里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和各种游乐设施,孩子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享受游乐的乐趣。2.荥阳黄河公园:这里有美丽的景色...
荥阳 石洞沟村收门票吗?石洞沟村不收门票。荥阳高山镇石洞沟村,古称傅岩里,据说是傅姓的起源地,殷相傅说的祠堂就在这里。石洞沟的名字也是有来历的,据说石洞沟的很多古宅都是用石...
宴饮自娱之舞的故事是什么? - 合肥匠谷印象 的回答 - 懂得汉代的社交生活呈现出活跃的态势,上至宫廷里的皇室贵戚,下至一般的官吏甚至普通大户人家,都有在宴饮中礼节性的互相邀舞之习俗,因此使我们能够在史...
中秋节河南地区为什么要走亲?河南历史久远,人文积淀深厚,而且地域广阔,各地区过中秋虽然大体上不外乎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但也有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有些流传至今而不衰,有些已...
“拐杖”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 派派小昔米 的回答 - 懂得拐杖最初称作“鸠杖”。鸠是鸠鸽科部分鸟类的统称。古人把鸠分为五种,称作“五鸠”,即祝鸠、雎鸠、鸬鸠、爽鸠和鹘鸠。祝鸠即鹁鸪;雎鸠就是《诗经》...
请问诗中的“乌衣巷”在我国哪个城市?有何依据?乌衣巷就在南京夫子庙地段的秦淮河。作者:湖畔悠悠心我今年春天去的。我这次“江南春行”的第一站便是到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南京。去南京不能...
古代女子结婚为何要坐花轿?花轿习俗又是从何时开始?一说此风源起于唐代北方士族违禁偷娶活动。东汉魏晋以来,士族大姓自恃门第高贵,儿女婚事一直在小圈子内进行,耻与异姓结亲。其中最称显贵而顽固的,要推太原王...
郑州有哪些有特色的村镇?荥阳故城西北...侯寨樱桃沟,被称为“中原地区的巴马”和郑州市城区的“生态后花园”,也是市民近郊游的首选地。每年3月,这里就成了樱桃花的海洋,百鸟争鸣,花香四...
农村的老人去世了,照碑应该怎样写?再见!但这个是见仁见智的事,个人喜欢不等于求别人也要喜欢,那样太无聊了。对于照碑怎么写这种事,每个地方都有规矩,所以还是要尊从当地的规矩,然后在格式上认真...